郭耕:保护自然就是保护自己
2009/12/23 00:00 来源:YNET.com 北青网 北京青年报
■作者:在麋鹿苑
■演讲者小传
郭耕,1961年生,北京人。1983年人民大学商业经济专业毕业。1987-1998年在北京濒危动物驯养繁殖中心从事动物繁育和野外考察工作。1998年至今,在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从事研究教育工作,现为副馆长,市政协常委。著有《世界猿猴一览》等十余著作并多次获奖。
■演讲者:郭耕
■演讲话题:自界保护与人文精神
■演讲地点:周末大讲堂
■主办单位:北京市社科联
■自然保护专家用亲身经历的实例讲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
■当前最紧要的事情不是开源,而是节流,以人文精神代替对自然物产的滥用
■环境问题是一个道德问题,我们人类要“师法自然,师法动物”
■从麋鹿回家说濒危动物
我曾经讲过,“麋鹿已还家,家园须保护”——这里要告诉大家的是,由于中国与国际间的通力合作,麋鹿在23年前就回归故里——中国。一个世纪以前,由于洪水和战乱,麋鹿在中国北京消失了,这个物种在海外漂泊了将近一个世纪,直到1985年,才终于还家。
可是,这个家怎么样呢?麋鹿赖以栖息的湿地发生了什么情况呢?这个家园的人又怎样对待这些自然生命呢?这是今天我们需要探讨的话题。
中国自然资源非常丰富,这在全世界都令人瞩目。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在全球排在第八位,在北半球则排第一位。大家知道,热带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简单地说就是动物植物物种十分丰富,而我国又由于地域的差别,更使生物的多样性包括了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就拿我国的生态系统来说吧,它非常复杂,既有森林又有高山,既有平原又有草原,既有湿地又有海域;不同的生命形式,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如此丰富多彩的生物种群、生态系统令我们引以为自豪。
中国虽然物种丰富,但自然状况却令人堪忧。由于长期存在着乱砍滥伐、毁林开荒、过度放牧以及森林火灾、病虫害等问题,使中国的生物多样性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些动物,其实已经消失了。在20世纪有大约10种动物,在中国的土地上消失了,如犀牛、新疆虎都已经没有了。而麋鹿、普氏野马和赛加羚羊(高鼻羚羊)都是消失了以后又引回来的。
现在,在中国的土地上,高度濒危的动物包括大熊猫、金丝猴、华南虎、雪豹、白鳍豚、海南长臂猿等。情况最为严峻的可以说首推白鳍豚。这种长江中特有的豚类在地球上已经进化了2400万年了,它进化的时间的零头比人类在地球上存在的时间都长300万年历史。可是为什么我们竟然成了将要目睹白鳍豚走向灭绝的一代人了呢?
大家都听说过袋狼和斑驴吗?灭绝了!大家都知道恐龙,知不知道恐鸟呢?也灭绝了!我刚才历数的这些动物都是在近100年、200年、300年中灭绝的,都是我们现代人直接使它走向灭绝的物种。
前两年我曾在新西兰与一个大恐鸟有过一张合影,当然,这是一个标本。恐鸟有多高呢?两米高,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高的鸟。就我们目前所知,它下的蛋有篮球那么大。新西兰这个岛屿以前是没有人的,南岛、北岛都没有人,随着人类的“光临”,它也就走向了灭绝,基本上可以说是毛利人使它走向灭绝的。当欧洲人随之登上新西兰后,在这个岛上已经没有恐鸟的存在了。
■给灭绝动物建个公墓
在IUCN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濒危物种红皮书中列举了4万多种动植物,1/3的两栖类,1/4的哺乳类,1/8的鸟类和70%的植物都列入濒危。
麋鹿就是在一个世纪以前,在我们身边灭绝的,所以我从麋鹿的灭绝事件入手,在麋鹿苑做了一个世界灭绝动物的公墓。我给设计刻上了灭绝动物的名字和灭绝的年代,按照年代一直排到现在,将倒未倒的则是濒危物种,而后边立着的则是现存物种的代表。
那个世界灭绝动物的墓碑,每年清明节,都有数以百计的大中小学生到这里来扫墓,这就是我创造的一种踏青方式、春游方式、扫墓方式,这是一种文化现象。因为大家都熟悉的扫墓,是祭奠逝去的长辈们、烈士们,你这扫墓给谁扫啊?怎么还给动物扫墓啊?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呢?这就是一种道德的扩展、伦理的提升。
有这样一幅画面,它是从卫星上拍到的长江入海口,滚滚长江汇入东海,可是颜色呢,却是一片浑浊,什么现象?我们的母亲河呀,受到了严重的危害、污染,还有水土流失。
大家更熟悉我们的另一条母亲河黄河,黄河本来就已经严重水土流失了,所以前些年有黄河和长江的对话大家可能听说过,黄河说:“长江长江,我是黄河。”然后长江回答:“黄河黄河, 我也是黄河。”因为长江正沦为第二条黄河,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河呀!
大家可能知道清华大学的校训,叫“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两句话一个是强调人类的自强不息,一个是强调人类的厚德载物,我们要收敛,要简约其行啊。
■“料江河看我也污臭”
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恩格斯就告诫过我们,不要过分地陶醉于对自然的胜利,因为每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最后都报复了我们。怎么报复的呢?我想大家都深有体会,北京现在已经成了沙漠边缘的一个城市,年复一年的沙尘暴成了我们的切肤之痛了。每年春天都会出现这种局面,为什么?荒漠化。
现在,全球的荒漠化,正在以每分钟11公顷的速度在蔓延。有一位学者说,地球的荒漠化源于心灵的荒漠化,而人类心灵的荒漠化,又会进一步加重地球的荒漠化。所以,我们今天强调自然保护要与人文精神互动。这种互动是一种生态和心态的互动。
怎么互动呢?古人很浪漫,写过这么一首诗:“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我看山美,我觉得山看我肯定也美。而今天呢?我们的青山,我们的绿山被砍秃了,我看青山变秃裸,料青山看我也秃裸;我看江河多污臭,料江河看我也污臭,这就成了一个生态与心态的负面互动了。
试想,如果你生活在垃圾围城的寂静春天没有任何生命的环境,全是垃圾,你能够有什么诗情画意吗?我在一所中学演讲时,有一个中学生最后提了一个问题,提得非常好,他问:为什么古代的诗歌里有很多动物,而越往后越少了呢?这个现象他注意到了,非常引人深思。
全球的耕地正在以每分钟40公顷的速度在减少,而土地的危机就是粮食的危机,就是饭碗的危机。前几年有这样一个数字,可以说惊心动魄:中国平均每年增加人口1000万人,减少耕地1000万亩。
砍伐森林换来的结果是什么呢?从森到林、从林到木、从木到十字架,这就是滥伐的结局,它道出了森林和我们的关系。
森林跟我们到底是个什么关系呢?那就是植物和动物的关系,是什么关系呢?请看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小小的实验:把一只老鼠放在一个封闭的玻璃罐里,很快这个老鼠就死了,为什么呢?没有氧气了。但是,如果把一株植物放在里边,跟老鼠放在一块,那么这个老鼠的生命就能够延续很长的时间。为什么呢?有氧气了。因为这棵植物会吸收二氧化碳。吐出氧气,而这个老鼠呢,吸收氧气吐出二氧化碳,动物和植物相依为命的关系,在这个小玻璃罐里得到了体现。在大环境中,我们人类、我们地球上的动物跟地球上的植物,从呼吸关系上也是这样相依为命的关系。
■环境问题是一个道德问题
由于人类无度的工业化,我们正在干扰着自然的进程。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他新获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的一部影片《难以忽视的真相》中,发出了这样的呼吁:环境问题不应该是一个政治异见问题,而是一个道德问题,我们要摒弃政治上的不同见解,共同来应对环境问题。
2009年9月3日,英国《每日邮报》公布了一张挪威北极冰川融化的照片,由摄影师迈克尔·诺兰拍摄的这张照片,冰壁上所呈现的竟是一幅融水如泪的哭泣面孔,那是地球母亲在哭泣啊!
世界自然宪章有这样一句话:“应信服,生命的每种形式都是独特的,不管它对人类的价值如何,都应受到尊重。为了使生命的每种形式得到这种尊重,人类的行为必须受到道德准则的支配”,这种道德准则叫环境道德。
我们为什么要恪守环境道德,有什么理由呢?这里列举了三条:
第一,资源既是有价的,又是有限的,地球或者说环境对废物的消纳能力也是有限的,无度的索取和无穷的排放最终要毁掉我们的生存基础。
第二,地球这么长久的进化历程,三十八万年的生命的历程,形成了完美与和谐,我们人类只是后生晚辈,我们比耗子都晚,我们没有权力打破这种和谐,虽然我们是后生可畏,但是真是够可畏的了。
第三,任何一种巨大的力量,没有道德的约束就会被滥用,所以必须要受到道德准则的约束。说大了,战争和各种杀人武器要约束;说小了,前两年在动物园里清华的一个学生用硫酸烧熊事件,也给我们警示。
我常常说的一句话不知道是否过分。我说动物的欲望是生存,可是我们有时却为了可有可无的欲望而毁灭生存,我们有这么差劲吗?我们有这么缺德吗?
请看:活熊取胆,全世界只有中国人才这么做。数千只活生生的熊被关在小笼子里,肚子上拉开一个口子,插一根管子,日复一日地被抽取胆汁。
在南方,特别是广东,所谓粤文化圈中,有一种极其邪恶的食文化,就是滥食野生动物,最典型的就是活吃猴脑。把活生生的猴子夹在那里,敲开它的天灵盖,完了吸吮它的脑汁。
■丧偶的灰鹤与丹顶鹤组成临时家庭
中国的自然保护从上个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我国于1956年在广东省肇庆市的鼎湖山,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截止到2008年,我国已建成自然保护区2538个,约占国土面积的15.13%……自然保护区保护了国家的战略资源,维护了国家的生态安全。
在麋鹿苑,原来我们有两对鹤,就是一对丹顶鹤一对灰鹤,结果这两对鹤的配偶分别发生了不幸,就剩下这形单影只的、两只孤零零的不同种的鹤了。当我们正为它们的配偶发愁时,一个意外的事件发生了:这两只不同种的鹤竟然走到了一起,组成了一个临时家庭,相依为命、出双入对,这就打破了我们以前对鹤的“从一而终”的认识。后来我们麋鹿苑又引进了几只灰鹤,就等于它们的同种出现了。又一个没想到让我碰上了,这只灰鹤竟然不回到它的同种中去,它不愿意背离它的这个同伴。
由此我们认识到,一方面,它不那么守节,非给死去的伴侣守寡不可;另一方面,对生的现实的伴侣,它却表示出了莫大的忠诚,不愿意抛弃伴侣而回到同种中去。这就是动物给我的教育。所以有时候我老说师法自然、师法动物。尽管这是一个自然的物种,但是它所表现出来的人文的这种品格却让我们望尘莫及。
100多年以来,在西方文明中,动物保护与西方的文明社会可以说是同时在发展、完善,所以,西方的动物保护的事件可以列举一些。2007年珍妮·古道尔又到北京。珍妮·古道尔有大半生的时间是在野外与黑猩猩相伴,她对科学的贡献,尤其是对生态伦理的贡献是非常巨大、非常独特的。她有一句名言:“唯有理解才能关心,唯有关心才能帮助,唯有帮助才能都被拯救。”
实际上,从1998年她第一次到中国来,我们每年都要见面,我感到非常荣幸,但同时我也有一种自卑感,因为珍妮·谷道尔是在野外与自然的黑猩猩相伴,而我曾经作为笼养黑猩猩的饲养员,是跟笼养的黑猩猩,所以从这点来说我非常惭愧。我发现珍妮·古道尔自己的意识也在变化、也在提高,为什么这么说呢?
比如上句提到的那句话,原来她说的是“唯有帮助它们才能被拯救”,后来她改为: “我们都将被拯救。”这就表现了一种物我同舟、天人合一的境界了。保护自然就是保护自己,护生即护心,博爱即自爱。
我把我在麋鹿苑的工作叫与鹿共舞,乐在自然。
■古人浪漫,今人浪费
大家看武侠小说时都熟悉这么一句诗:“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生死相许”。人们通常都以为这描述的是情人之间的关系,但实际上这句古诗是描述大雁的,是元好问写的“雁丘”,后边其实还有两句话:“南来北往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古人够浪漫的,但这种浪漫却是非常深情。
杜牧有一句我觉得更为深刻的写雁的诗:“何事春郊杀气腾,疏狂游子猎飞禽,劝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不要再射杀这些南来北往的大雁了,它们还要给远方的亲人鸿雁传书呢。
我理解,从一个更长远的、更宏观的角度理解,这些自然物种就是我们的先人传承给我们的珍贵的遗产,我们还有责任让它继续传承下去。古人够浪漫的,而我们今天的工业社会的人却够浪费的。所以我的口号是:“请多一些浪漫,请少一些浪费。”
前几年在我们的邻国印度,几个保护区的老虎被偷猎了,老虎保护区都没有老虎了,咱们也没有人去关注,这些老虎被偷猎运到哪里了呢?运到中国来了,因为中国人有钱了,买得起了,所以进口了大量的虎皮。
麋鹿的科学发现者,也是大熊猫的科学发现者叫阿芒·戴维,是一个法国的传教士,他说过这样的话:“凡是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到宇宙的奇妙,可是却因为以自我为中心的物欲,变得视而不见、单调无聊。上苍造就了成千上万的、与我们共生的动植物,他们也有生存权利,可是我们却在残暴地剥夺着它们。难道造物主造就了这么丰富多彩的生物体,仅仅就是为了让它的杰作——人类,将其他都永远地毁掉吗?”这是一个多世纪以前一个传教士说的话,但是却应和了今天的环境伦理,或者叫生态道德。
有很多长者,提笼架鸟,甚至在一些宣传片里头,想反映北京的文化,也是提笼架鸟。凡是我遇到的,都给提过意见了,但是他们还非上不可,说是要以提笼架鸟的老人,表现北京老年人的幸福生活。我说那是害鸟啊,可是那些养鸟人说,我是因为爱鸟才养鸟的。那么,我们再追问一句:你爱谁你就把谁关笼子里吗?我认为,这种爱是一种残酷的爱,是一种自私的爱,是一种满足了自己占有欲的爱。
我曾在某电视台做节目时引用老子一句话,我们要“师法自然”,结果那个编导没听懂,给我上的字幕满拧,叫“施法自然”——向自然施大法。这就是反其道而行之了,虽然是一字之差,但这句“施法自然”,却正符合当今人类的所为。
我手中有一幅照片:一位观鸟者在观鸟,鸟也在看他,我观鸟观了10年还没达到这种境界,鸟不看我也不理我。所以,我觉得自然保护厚德载物,归去来兮,天人合一,这就是我们追求的一个境界。
■世界上最可怕的动物
我们今天强调环境保护、自然保护,说的是绿色,但是也有一些伪绿色请大家注意。有人说绿色,就把这山拿油漆给染绿了,说这就叫绿色。还有,墙上写着珍爱野生动物,墙下面就摆摊卖野生动物的产品,说得比谁都好听,但是干得比谁都差劲。
在麋鹿苑的门口有这样的一个小箱子,门上写着这样几句话:小心,这里有世界上最可怕的动物。世界上最可怕的动物到底是哪种呢?需要扪心自问的是我们自己啊。
为什么?当前,地球人口的众多是前所未有的,但更为空前的是欲望的强烈。人类在400年内耗用了地球25亿年积累的化石能源,导致了发展的“不科学”、不和谐、不可持续。我们已经尝到人口压力的苦果,恐怕还要饮下奢欲的毒酒——环境与资源承载极限的压力。
我们企望“点金之手”;我们忽视休养“生息”……半个世纪,我国人口增长了一倍多,虽说,2008年,全国一天创造的财富,相当于1952年全年的财富。但各项资源的消耗,分别增长了几十倍、几百倍甚至几千倍。
大家知道有一个故事叫“点金之手”,是发生在古希腊的一个故事。古希腊的国王叫迈达斯,他非常渴望发财,非常虔诚地希望发财,结果感动了上苍。神灵说,那我就赋予你一双点金之手怎么样啊?他当然高兴了,他获得了点金之手,他摸什么什么就变成金子,一摸桌子都变成金子了。哈,我发财了。一摸墙,房子变成金子了。啊,我发财了。一摸水,水变成金子了,没法喝了。
他女儿跑过来了,一抱他女儿,他女儿变成一个金人儿了,也没有后代了。这时他后悔了,说我不要点金之手,我还是要我的生命。可是神灵说,对不起,这是不可逆的,晚了,你只能这样下去了。
这是一个神话,可是我们今天呢,我们希望把什么都变成钱,见到动物杀了吃了卖了,见到江河就把它拦起来,给我们创造财富;见到森林砍了,卖木头,什么都想变成钱,不就是希望得到点金之手吗?
■要自强不息,更要厚德载物
面对地球生态的危机,我认为当前最紧要的事情不是开源,而是节流;以精神资源心灵世界的开发代替对自然物产的滥用,以审美愉悦代替口腹私欲、物质挥霍的感官刺激,以艺术消费文化消费代替臃肿的商品消费、财富聚敛和无休止的竞争;既要自强不息,更要厚德载物。
对青少年的教育,我们往往在向青少年传授科学知识时,甚至说科学知识是人类战胜自然的武器,但是偏偏忘记提醒他们,人类自己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如果自然真的被战胜了,我们自己也终将面临灭顶之灾,这就是我们需要进行环境教育的一种责任感。
毋庸置疑,大自然有它的经济价值,但是大地潜质与其尽其力伤耗沃土,不如以怜惜之心善用之,这就是我们对自然的态度。自然还有审美价值、宗教象征价值,还有文化历史以及性格的塑造价值等等。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对金丝猴有着非常入情入理的描述:“猓然,仁兽也”。他管金丝猴叫猓然,说它是很仁义的野兽,“喜群行,老者前,少者后,食相让,居相爱,生相聚,死相赴”,这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对金丝猴的描述。
最后再给大家讲一个复活节岛的故事吧。大家都知道,在东太平洋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岛叫复活节岛,它最著名的是岛上的巨石阵,就是石人。1722年,当荷兰的一个海军军官登上这个岛的时候,发现这个岛非常荒凉,简直是个荒岛。可非常奇怪的是,有很多奇怪的巨石阵,几百个巨石,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个岛上发生了一个演替,公元400年,人类登上这个岛的时候,它并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的。当时是森林非常茂密,资源非常丰富,人类的文明也发展到了鼎盛。但是,随着对资源的过度利用、破坏,最后,这个岛上最后的文明终于随着生态承载能力的坍塌而坍塌了。
这个岛的故事就说明了由于忽略了生态文明,所以它的物质文明尽管达到了鼎盛,但最后还是坍塌了。可以说,生态文明是我们的一切文明的根基。有人说,复活节岛是地球的肚脐,我说是世界的肚脐,更是地球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