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英语美文 > 详细内容
奥匈六国游之五--奥地利萨尔茨堡(Salzburg)
发布时间:2014/3/30  阅读次数:3570  字体大小: 【】 【】【

“萨尔茨堡”(德语:Salzburg,意为“盐堡”)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是在755年,因附近的盐矿和城堡而得名,萨尔茨堡主教主要的收入来源就是垄断盐的销售。739年萨尔茨堡成为主教的驻地,774年萨尔茨堡大教堂第一次落成。798年4月20日,应法兰克国王查理大帝的请求,教宗利奥三世将萨尔茨堡升格为大主教的驻地,管辖几乎整个老巴伐利亚地区,即下巴伐利亚、上巴伐利亚、上普法尔茨和如今奥地利的大部分地区。此后萨尔茨堡先后曾是属于东法兰克王国、神圣罗马帝国、15世纪后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领地。  

萨尔茨堡在神圣罗马帝国时期是其一个独立的大主教教区,大主教拥有至了高无上的权力,直到1803年神圣罗马帝国通过法律,实施政教分离,萨尔茨堡大主教才失去了其统治地位。1805年奥地利人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失利后,奥地利的蒂罗尔州被割让给巴伐利亚,作为交换,萨尔茨堡和贝希特斯加登则划归了奥地利。1810年萨尔茨堡再次易主成为巴伐利亚的一部分,1816年维也纳会议后萨尔茨堡归还奥地利,而贝希特斯加登则继续归属巴伐利亚,这个局面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萨尔茨堡位于奥地利的西部,是阿尔卑斯山脉的门庭,城市的建筑风格以巴洛克为主,据史料记载,萨尔茨堡是现今奥地利管辖地域内历史最悠久的城市。萨尔茨堡是音乐天才莫扎特的出生地,莫扎特不到36年的短暂生命中超过一半的岁月是在萨尔茨堡度过的。萨尔茨堡也是指挥家赫伯特·冯·卡拉扬的故乡,电影《音乐之声》的拍摄地。  

萨尔斯堡市区面积不大,教堂众多,非常适合徒步漫游。美丽的萨尔斯河把萨尔斯堡分成新城、旧城两部分。一座座各具特色、历史久远的尖塔教堂和修道院,绿树成荫的园林和千姿百态的喷泉,把萨尔斯堡打扮得格外美丽。这里还有充满中古特色的引人遐思的民居、莫扎特诞生地、莫扎特音乐学院、莫扎特广场和莫扎特纪念铜像等。阿尔卑斯山的秀丽风光与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浑然一体,使萨尔斯堡被誉为全世界美丽的城市之一。萨尔茨堡老城在1996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单。  

城市中央有一座总主教沃尔夫·迪特里希(Prince-Archbishop Wolf Dietrich)为他的情人所建造的宫殿和花园,当时以这位情人的名字命名为“阿尔滕奥宫”,本应清心寡欲的沃尔夫大主教却爱上绝代佳人莎乐美.阿尔腾奥,于是主教聘请了当时最着名的建筑师埃尔拉赫(Fischer von Erlach)为心爱的莎乐美于1606年设计建造了这座宫殿。他们在此同居生活并生了15个小孩。沃尔夫·迪特里希的继任者马尔库斯·西蒂库斯为了抹去这段不光彩的故事,将其改名为“米拉贝尔宫”(Mirabell Palace),“米拉贝尔”是个意大利女名,意思是“惊人地美丽”。

01.米拉贝尔花园(Mirabell Garden)是一座集聚罗马雕塑、喷泉、花园、迷宫,弥漫着童话般情调,对称设计的巴洛克式宫殿花园。 IMGP1584

02.米拉贝尔花园雇佣了四百多名园丁照顾花园中的花卉树木。  photo IMGP1585.jpg

03.米拉贝尔花园内的花卉及其图案隨季节不同而变化。  photo P1040945.jpg

03.位於花園中間噴水池的周圍,有四座由雕刻家Ottavio Mosto所製作的雕像,喷泉的后面是米拉贝尔宫(Mirabell Palace)。这个场景曾在电影《音乐之声》中的"Do,Re,Me"中出现。  photo IMGP1613.jpg

04.這四座雕像分別代表了四種不同的天然元素:風,土,水,火(又被称为天,地,水,火)。这是"風雕像"-大力士Herkules高舉著巨人在中。  photo IMGP1612.jpg

05.土雕像-地底之神Pluto誘拐了植物之女神Persephone進到地下,播下的種子生生死死,悲喜交加。  photo IMGP1609.jpg

06.水雕像-特洛伊王子Paris帶著宙斯的女兒Helena穿越水面,飄然而去,演繹一段曲-折的愛情故事。  photo IMGP1610.jpg

07.火雕像-特洛伊勇士Aneas從火城Troja將父親Anchises扛在肩上拯救出去。  photo IMGP1611.jpg

08.花园四周还有许多希腊神话中的人物雕像。  photo IMGP1614.jpg

09.人物雕像  photo IMGP1615.jpg

10.这两座雕像在入口处  photo IMGP1616.jpg

11.从米拉贝尔花园可以看到萨尔茨堡大教堂的绿色塔顶以及高处的萨尔茨堡要塞  photo P1040952.jpg

12.米拉贝尔花园里弗朗茨 约瑟夫一世(Kaiser Franz Josef I, 1830年8月18日-1916年11月21日)的纪念碑。  photo IMGP1604.jpg

13.约瑟夫一世是奥匈帝国的缔造者(1867年-1916年在位),奧地利皇帝兼匈牙利國王(1848年-1867年),皇后是著名的茜茜公主。他1900年派兵参加八国联军打中国,1914年又借口侄子被刺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于1916年驾崩,未看到奥匈帝国失败的命运。  photo IMGP1603.jpg

14.米拉贝尔宫(Mirabell Palace)是奥地利萨尔茨堡的主要名胜之一,巴洛克风格,模仿意大利和法国宫殿。 IMGP1595

15.米拉贝尔宫的玫瑰园  photo P1040966.jpg

16.两边对称的花卉图案  photo P1040968.jpg

17.花园中的裸女雕像

   photo P1040975.jpg

以下是一些在电影《音乐之声》中玛丽亚和孩子们唱"Do-Re-Mi之歌"时出现过的场景。(在所附视频中编辑了"Do-Re-Mi之歌"中的场景与现在所见对比)

18.飛馬青銅雕像和喷泉(Horse fountain)  photo IMGP1599.jpg

19.在"Do-Re-Mi"中,玛丽亚和孩子们围着飛馬喷泉边转边唱。  photo IMGP1602.jpg

20.花园中的的林荫隧道也因电影《音乐之声》而名声大噪。  photo IMGP1606-1.jpg

21.玛丽亚和孩子们唱着"Do-Re-Mi"穿过这条林荫隧道  photo IMGP1594.jpg

22.从这两个石狮中的台阶走上去,  photo IMGP1605.jpg

23.可看到一些小侏儒的石像。  photo IMGP1600.jpg

24.孩子们边唱,边走,边拍打着这些小石人。  photo IMGP1601.jpg

25.从米拉贝尔花园出来,到了莫扎特故居(Mozart Wohnhaus)。1773年,莫扎特一家迁至位于盐河对岸的另一更大的住处,马卡特广场8号8号。迁去维也纳之前在萨尔茨堡生活的最后几年,莫扎特在这所房子里创作了150多部作品。1996年1月,莫扎特故居经重新修葺后向公众正式开放。一楼的博物馆纪录了这幢建筑的历史和莫扎特一家的生活。  photo P1040984.jpg

26.1787年5月28日莫扎特的父亲利奥波特·莫扎特去世后,这个房子换了很多主人。1944年11月16日一枚炸弹将建筑的三分之二损毁。1989年被国际莫扎特基金会将它买下,1994年5月,开始按照原始的图纸重新翻建。两年后,1996年1月26日,莫扎特故居重新开放。  photo IMGP1618.jpg

27.在莫扎特故居旁就是Sacher饭店,饭店中的一个小廚师无意中做了一种巧克力蛋糕,想不到这味蛋糕却很快风靡全澳地利,成为了一种品牌。並被命名为Sacher蛋糕。现在Sacher蛋糕的总店在维也那。  photo IMGP1620.jpg

28.离莫扎特故居不远,便是著名音乐家,指挥家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 1908-1989)的出生地,1908年4月5日卡拉扬出生在这所白房里。  photo IMGP1624.jpg

29.旁边的花园中有一尊卡拉扬指挥时的雕像。卡拉扬在指挥舞台上活跃70 年。他带领过欧洲众多顶尖的乐团,并且曾和柏林爱乐乐团有过长达34年的合作关系。卡拉扬在指挥舞台上活跃70 年。他带领过欧洲众多顶尖的乐团,并且曾和柏林爱乐乐团有过长达34年的合作关系。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就是卡拉扬的弟子。  photo IMGP1622.jpg

30.作为该城市历史上重要交通线的萨尔扎河(盐河)从南面的Prealps开始蜿蜒穿过城市中心,把城市划分成两半,也就是所谓的盐河左岸和岸。盐河左岸是老城,曾经是古罗马时期的定居地。莫扎特人行桥(仅供步行者使用),州桥,马卡尔特(Makartsteg Bridge)人行桥和慕尔恩人行桥(都是仅供步行者使用)把城市的两岸连接起来。  photo IMGP1628.jpg

31.这座桥就是马卡尔特(Makartsteg Bridge)人行桥。  photo P1040989.jpg

32.由于桥上掛着许多"情人锁"(中国人称之为同心锁),所以这座桥又叫"情人桥"(lovers bridge)。  photo IMGP1629.jpg

33.站在桥上看老城区,远处山上的是著名的霍亨萨尔茨堡(Hohensalzburg Fortress),又称萨尔茨堡要塞,是萨尔茨堡市的标志。它是中欧地区规模最大的一座古城堡。历经900多年风雨,仍巍峨挺拔耸立在旧市区100多米高的山丘上。城堡从1077年开始建造,1861年完成。城堡内有街道,四周是又高又厚的城墙。这里曾经是历代萨尔茨堡市主教的居住地。整座城堡面积十分广阔,有庭院和多座建筑物,如大主教举行盛大宗教仪式的厅堂、音乐厅、主教居室、兵器馆、囚犯馆、中世纪刑具展览馆等等。在城内的还有一座布鲁克博物馆,陈列了中世纪的艺术珍品。  photo P1040988.jpg

34.站在桥上看另一边的老城区。  photo IMGP1631.jpg

35.在桥上回过头来看新城区。  photo IMGP1632.jpg

36.萨尔茨堡大教堂(Salzburg Cathedral)坐落于萨尔茨堡老城,是这个城市中最重要的宗教建筑物。大教堂最初的建造于公元774年,它以雄伟的立面和巨大的圆形屋顶体现了阿尔卑斯山一侧早期巴洛克风格雄伟的特征。  photo IMGP1648.jpg

37.大教堂1598年被焚毁,1614年重建,1628年落成;1944年又被轰炸摧毁了教堂的屋顶和部分圣坛,之后,又被重新修葺。1959年又做了扩建。刻在门栅栏上的年代标志记录了“774”,“1628”,“1959”三个年代。在正门墙面上有4座巨大的雕像:手持钥匙和宝剑的圣徒彼得和保罗,手持盐瓶和教堂模型的州守护神圣徒鲁佩特和维吉尔。  photo IMGP1650.jpg

38.大教堂广场构成了大教堂的前庭。在广场的中央矗立着1766-1771沃尔夫冈与约翰.巴布提斯特.哈根瑙尔为希基斯蒙.施拉腾巴赫伯爵大主教建造的圣母柱。它的历史见证了萨尔茨堡教主的至高无上的权力与独立性。  photo IMGP1649.jpg

39.大教堂内部。莫扎特和他的姐姐都在这座教堂内受的洗,莫扎特还曾在这座教堂内弹奏风琴,但他很讨厌这项差事,认为他是作曲家而不是在教堂里弹伴奏的,只是迫于主教的权力,无奈而为之。  photo IMGP1652.jpg

40.主教宫广场(Residenzplatz)是一个大型广场,位于奥地利萨尔茨堡老城的心脏,靠近萨尔茨堡主教座堂(图中右方)、莫扎特广场(Mozartplatz)和萨尔茨堡要塞。它是萨尔茨堡最热门的景点之一。图中左方是新主教宫(Neue Residenz)。  photo IMGP1645.jpg

41.在主教宫广场中间,是一个巨大的巴洛克喷泉'Residenzbrunnen',建于1656至1661年。用大理石建造,被认为是中欧最大的巴洛克喷泉。  photo IMGP1647.jpg

42.右方的新主教宫(Neue Residenz)建于1588-1600年。  photo P1050034.jpg

43.新主教宫在1701年又加建了八角形的开放式钟楼,並于1702年按装了35口来自挪威的古钟。新主教宫现在是萨尔茨堡博物馆所在地。  photo IMGP1674.jpg

44.Chapter广场,9米高的城市雕塑"Sphaera" 一个悠闲地站在金球上的人,这是一个现代化的雕塑。从2002年开始这里成为了现代雕塑艺朮家展示他们才华的地方,广场上的雕塑作品每年都会更换。后面高处是萨尔茨堡要塞。  photo IMGP1653.jpg

45.金球底下的地面上有一个国际象棋棋盘。  photo P1050032.jpg

  46.圣迈克教堂(St.Michael Church)是萨尔茨堡最早的教区教堂,最初是作为一个洛可可式的小教堂,在公元800年前就已存在,它在中世纪时曾属于圣彼得修道院,它在一场大火后在公元823年和1167年两次再建,但是由于主教区的权力转移至圣玛丽教堂,它就失去了它以前的重要性。圣迈克教堂在1767至1776年间重新改建成并加上了巴洛克式的洋葱塔顶。  photo IMGP1678.jpg

47.在主教宫广场附近,距离登山缆车处不远,是古老的圣彼得修道院(Stift Sankt Peter)。它始建于696年,被认为是德语地区最早的修道院之一。它本来的建筑风格为罗马式,后来改为哥特式,再之后教堂的尖顶又被改成巴洛克风格的“洋葱头”式穹顶。  photo P1050014.jpg

48.圣彼得修道院旁边便是有1200年历史的圣彼得墓地(St.Peter's Cemetery),这里有各式各样精美的极具萨尔斯堡地方特色的铁制墓碑,墓园被无处不在的鲜花装点,美丽、幽静,看不到死亡的哀伤,充满着盎然生机,让人感觉更像一座宁静的花园,因此被称为世界上最美的墓地之一。很多有名的人物。包括娜奈尔·莫扎特(莫扎特的姐姐),米歇尔·海顿(音乐家海顿的弟弟),卡拉扬的老师、大主教堂建筑师圣丁诺·索拉利等都长眠于此。在电影音乐之声快到结尾时,玛丽亚一家躲避纳粹追赶就躲藏在这里。  photo P1050026.jpg

49.从这个庭院可以看到上山的缆车,以供脚力不继者搭缆车上山参观萨尔茨堡要塞。  photo P1050029.jpg

莫扎特生平简介:  沃尔夫冈.阿马迪乌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是公认的最伟大的音乐天才。他既是作曲家,又是键盘乐器演奏家、小提琴家、古提琴演奏家、指挥家。他在四岁就写出了第一首协奏曲,7岁写了第一部交向乐,12岁就创作了笫一部歌剧,童年时的莫扎特即显露出卓越的作曲才华,更可贵的是他不但作曲速度极快,而且创作的音乐水平极高。莫扎特一生所完成的作品,已知的有:二十部歌剧,四十多首交响曲,五十余首协奏曲,二十七首弦乐四重奏等共计六百二十二首作品。  莫扎特的父亲,利奥波德.莫扎特(Leopold Mozart)是位知名的音乐家,也是萨尔茨堡的宫廷作曲家。利奥波德生有七个子女,但最终只有最小的两个,即莫扎特和他的姐姐娜奈尔(Nannerl)长大成人。娜奈尔也是个音乐天份极高的孩子。利奥波德发现莫扎特的音乐天赋后,对其进行了严格及系统的早期培养,莫扎特辉煌的音乐一生,一半是源由他本人的音乐天才以及勤奋努力,另一半即得益于父亲对他的培养。  从1762年起,在父亲的带领下,6岁的莫扎特和10岁的姐姐娜奈尔开始了漫游整个欧洲大陆的旅行演出。他们到过慕尼黑、法兰克福、波恩、维也纳、巴黎、伦敦、米兰、波隆那、佛罗伦萨、那不勒斯、罗马、阿姆斯特丹等等许多地方,所到之处无不引起巨大的轰动!在奥地利国都维也纳,他们被皇帝请进王宫进行表演。  1772年,16岁的莫扎特终于结束了长达10年之久的漫游生活,回到自己的家乡萨尔斯堡,在大主教的宫廷乐队里担任首席乐师。由于不满主教对他的严厉管束,这段不稳定的雇佣关系终于在1781年结束,他毅然决定独立自主,前往维也纳定居,走上艰难的自由音乐家道路。当时他年仅25岁,可离生命的终点却只有10年了。 1782年,在没有征得父亲同意的情况下他同音乐家韦伯的女儿康斯坦茨·韦伯结了婚。由于他没有固定的收入,妻子康斯坦茨又不善持家理财,因而婚后的生活非常穷困。为了维持日常的基本需要,莫扎特拼命工作--教课、演出、创作,应接不暇,永无休止。尽管如此,日子还是过得相当窘迫。为了改变这种处境,莫扎特经常饿着肚子,拖着疲惫的身躯举行长时间、超负荷的音乐演奏会,然而却挣不到几个钱,所得到的只是一些戒指、表和鼻烟壶等既不能吃,又不能当钱使的礼品。莫扎特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把这些东西送进当铺,换得一点钱,让全家人吃上一顿饱饭。  莫扎特晚年的生活每况愈下,身体也越来越糟,他不得不经常向朋友们求援。当他最后一部杰出的歌剧《魔笛》(The Magic Flute)首场公演时(1791年9月30日),他已痼疾缠身。有一天,一位神情冰冷、身着黑衣的陌生人前来拜访,他请大师为他写一首《安魂曲》。陌生人走后,身心交瘁的莫扎特含着眼泪对妻子说,这部作品将为他自己而写。他带着一种狂热的拼死劲儿开始写最后一部作品《安魂曲》。一个永远的遗憾是,这场竞赛的胜利者是死神。《安魂曲》写到一半时,莫扎特再也握不住手中的笔……这部传世之作的最终完成者,是他的得意门生修斯梅尔。  《魔笛》上演后所获得的巨大成功为濒临崩溃的莫扎特带来难以形容的最后的欣慰。1791年12月4日深夜,他躺在冷冷清清的病榻上,喃喃自语地想象着《魔笛》的演出:第一幕结束了…….现在开始夜后的咏叹调……凌晨1点,他悄悄地阖上了双目,享年仅35岁。此时,豪华的威登歌剧院灯火辉煌,舒适的包厢座无虚席,维也纳各界人士济济一堂,正在津津有味地欣赏着大师的新作《魔笛》。出殡那天,狂风呼啸,大雪纷飞。恶劣的气候迫使几位送葬的亲友都中途返回,只剩下一个掘墓老人赶着灵车踽踽独行。这是一个埋葬罪犯、流浪汉与贫民的坟场,下葬的墓穴里已有两口他人的棺材。康斯坦茨当时重病卧床,没能到场。当她数日后前往坟地时,已无法找到准确的墓址。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代奇才就这样无影无踪地消失了。直到现在也没有人知道莫扎特葬身何处。他的一生直至离开人间都被忽视,但他的音乐却永远在人世间流传。莫扎特死亡之谜  究竟是谁或者究竟是什么给予了他致命一击?中毒、肾病、感染……这个问题至今仍然众说纷纭,难下定论。两位美国学者日前提出的“失血说”及“维生素D匮乏说”令这位早逝的天才在死后220年再度成为学界的焦点。  两个世纪以来,莫扎特之死一直笼罩在重重疑云中。据美国演艺医学协会前会长、前整形外科医生威廉·道森介绍,莫扎特的遗体在死后三天内下葬,且从未有人提出对其进行尸检。直到30年后,相关的证据及报告才被逐渐披露。即使如此,许多相互矛盾的细节或说法反而令莫扎特之死越发扑朔迷离。更糟糕的是,19世纪的医学水平远落后于今天,尽管莫扎特的医生均是大名鼎鼎的学界泰斗,然而“他们不知道何谓维生素,不知道何谓细菌,也不知道何谓血压,他们压根儿没有足够的知识或技术来治疗莫扎特”。 50.距市政厅仅几步之遥,狭窄的粮食大街伸展开一个小广场。这里便是莫扎特的出生地。  photo IMGP1705.jpg

51.粮食大街(Getreidegasse)9号。  photo IMGP1702.jpg

52.莫扎特于1756年1月27日出生在这座房子,並一直居住在这里直至1773年。  photo IMGP1638.jpg

53.门牌  photo IMGP1637.jpg

54.大门。

   photo IMGP1703.jpg

  55.大门旁还保留着古老的手拉门铃。中间那个拉手上写着"Museum",也就是莫扎特家的门铃。  photo IMGP1639.jpg

56.1880年5月15日,国际莫扎特基金会将莫扎特出生地改造成博物馆首次对外开放。  photo IMGP1704.jpg

57.莫扎特出生房子的后门。  photo IMGP1641.jpg

58.莫扎特出生房子的后门前是一个集市广场,平时很热闹,周末歇市,当天是星期日,广场上冷冷清清。这是房子对面的教堂。  photo IMGP1640.jpg

59.莫扎特出生房子旁边就是莫扎特的姐姐瑪利亞·安娜·莫札特故居。瑪利亞·安娜·莫札特(Maria Anna Walburga Ignatia Mozart ,1751年7月30日-1829年11月29日)暱稱娜奈尔(Nannerl),莫扎特的姐姐娜奈尔是非常聪明的,很有音乐才华,她很小,但她却能流利地演奏钢琴和小提琴,并且演奏的如同天籁一般,还会作曲,她钢琴弹得甚至比莫扎特还好(莫扎特当时演奏小提琴,中提琴,古钢琴等都名列第一)。可惜她生错了年代,在那时女子是不能抛头露面演奏,更不能作曲的,所以她一生中大部份时间都只能当一名钢琴老师。  photo IMGP1643.jpg

60.瑪利亞·安娜·莫札特故居墙上的指示牌。 1784年,33岁的娜奈尔嫁给了太阳堡的法官Johann Baptist Franz von Berchtold,住进了圣吉尔根市她母亲出生的房子。这个人比她大15岁,有过两个老婆,生了5个孩子,不过他挺有钱的,为什么嫁给这个人,不用说也该知道。她嫁得很晚,她一直都在为弟弟操劳。她和那位法官生了3个孩子。1801年Johann Baptist Franz von Berchtold去世,除了三个孩子她在这世上什么都不剩了。她带着三个孩子回到了萨尔茨堡,就住在这所房子里,以教钢琴来维持生计。 1829年,玛利亚·安娜·莫扎特在萨尔茨堡去世,享年78岁。她总算走完了她漫长的人生道路,在她78年的漫长人生里,只有十几年时幸福的,其余几十年都是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或许死对她来说是一种解脱吧。娜奈尔死后被葬在了萨尔茨堡最历史最悠久的也是唯一的一座罗马式教堂圣彼得修道院(St. Peter's Cemetery)旁边的圣彼得墓园。  photo IMGP1642.jpg

61.莫扎特出生地所在的粮食街本身便是萨尔斯堡最美的购物街。  photo S1120019.jpg

62.最值得一提的是每家店为尊重传统都沿用中世纪流传下来的手工铁艺招牌,无论是多大的品牌也无一例外的呆在一个小小的铁艺招牌中。  photo IMGP1633.jpg

63.这些招牌的历史已有二、三百年,这充分体现了当地人对传统的尊重和保护。  photo S1120020.jpg

64.街上鳞次栉比的商店汇集了国际品牌和当地特色商品。  photo P1040994.jpg

65.Swarovski水晶制品店  photo P1040995.jpg

66.时尚手表和首饰。  photo P1040996.jpg

67.时尚服装  photo P1040997.jpg

68.莫扎特咖啡馆  photo P1040998.jpg

69.工艺品  photo P1050044.jpg

70.巧克力  photo P1050045.jpg

71.托马塞利咖啡馆(Café Tomaselli)是奥地利最古老的咖啡馆,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05年。莫扎特在生前经常光顾这里喝咖啡,看报纸。  photo IMGP1659.jpg

72.咖啡馆里  photo IMGP1690.jpg

73.这个报架还是原耒的,供顾客边享受咖啡,边看报纸打发时间。  photo IMGP1692.jpg

74.不过现在对报纸有兴趣的只有那些老年顾客了。  photo IMGP1695.jpg

75.点一杯Cappuccino,  photo IMGP1694.jpg

76.再来一块Tiramisu。这里咖啡和糕点是两条龙服务,分别付账,价格不贵,属于平民消费。  photo IMGP1696.jpg

77.这夾在两幢房子中的就是著名的"萨尔茨堡最小的房子"。据说当年有一位平民青年爰上了一位贵族姑娘,当青年向姑娘的父亲提亲时,父亲嫌青年穷,没有房子,因此就刁难他说如果他有了自巳的房子,就同意他和女儿结婚,后来青年就造了这所小房子,房子虽小,但终纠还是房子,那位父亲只能把女儿嫁给了青年。  photo IMGP1654.jpg

78.托马塞利咖啡馆前广场上的"火神雕像,传说中的消防救火之神。  photo IMGP1660.jpg

  79.往小罐中丢下几个零钱,就可以和这个漂浮着的"莫扎特"握手,照像。  photo IMGP1699.jpg

80.街边卖艺的盲人女乐师。  photo IMGP1701.jpg

81.莫扎特巧克力是萨尔茨堡最音和最具特式的产品。来到萨尔茨堡一定要品尝一下它的美味。  photo IMGP1644.jpg

82.莫扎特巧克力永远选用最上乘的100%纯天然可可脂等原料,并严格限制仅在萨尔茨堡生产;四层夹心工艺制作,口味独到,纯香嫩滑;由于她四层夹心中含有纯净美味的杏仁糕和榛子糕,所以兼具一定的保健功效,是不可多得的绿色食品;纯正的深玫瑰红和金色为主色调的外包装,不仅融入了皇家高贵的艺术经典,更彰显了永恒的文化品味与时尚。  photo IMGP1687.jpg

83.莫扎特虽已作古多年,但他却是现在萨尔茨堡最会赚钱的人,与莫扎特有关的周边产品,如莫扎特巧克力,小提琴,工艺品等,每年为萨尔茨堡赚取50亿欧元,相当于16万奥地利人一年的收入。  photo IMGP1657.jpg

84.菲尔斯特糕饼咖啡馆 Café-Konditorei Fürst 菲尔斯特糕饼咖啡馆是著名的莫扎特巧克力球(Mozartkugel)的创始店。这种巧克力球于1890年由萨尔茨堡的皇家糕点师保罗.菲尔斯特(Paul Fürst, 1856-1941)研发,由开心果、杏仁糖、牛轧糖和黑巧克力制成。人们可以化一欧元买一个巧克力球尝尝味道。  photo IMGP1663.jpg

85.菲尔斯特糕饼咖啡馆里面的巧克力制品和工艺品  photo IMGP1667.jpg

86.菲尔斯特糕饼咖啡馆里面的巧克力制品和工艺品  photo IMGP1668.jpg

87.菲尔斯特糕饼咖啡馆里面的巧克力  photo IMGP1671.jpg

88.菲尔斯特糕饼咖啡馆里面的糕点  photo IMGP1672.jpg

89.这家店的莫扎特巧克力在萨尔茨堡排名笫二,这里试味的巧克力球0.9欧元一个。  photo IMGP1656.jpg

90.主教宫广场旁边就是莫扎特广场(Mozartplatz)。  photo IMGP1684.jpg

91.一座青铜的莫扎特雕像纪念碑是广场的中心,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一世是建立此广场的重要倡导者。他私人捐助了巨款,并且还捐赠了一个大理石底座。  photo IMGP1679.jpg

92.莫扎特雕像纪念碑由德国雕塑家洛特维奇.西瓦特洛(Ludwig Schwanthaler)制作。  photo IMGP1682.jpg

  93.莫扎特雕像纪念碑于1842年9月5日落成,莫扎特的两个儿子卡尔·托马斯·莫扎特(Karl Thomas Mozart)和弗朗兹·泽维尔·沃尔夫冈·莫扎特(Franz Xaver Wolfgang Mozart)出席了落成典礼。1997年萨尔茨堡老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时,塑像前面的地面上的刻字记录了这一历史时刻。莫扎特的遗孀,康斯坦茨·韦伯(Constanze Weber 1762–1842),未能经历这一隆重的庆典,她死于同年的3月6日。  photo IMGP1686.jpg

94.莫扎特生有六个孩子,有四个不辛夭折,只有老二卡尔·托马斯·莫扎特(1784-1858)和老六弗朗兹·泽维尔·沃尔夫冈·莫扎特(1791-1844)长大成人。托马斯在奥地利当公务员,弗朗兹后来成了职业音乐家。二人都终身未娶,因此莫扎特家族至此中断,令人惋惜。  photo IMGP1683.jpg

回來后特意看了一部电影《莫札特傳》(Amadeus),又譯為《阿瑪迪斯》,由美國演員汤姆·休斯(Tom Hulce)飾演莫札特,演出其傳奇一生。此片於1984年獲得奧斯卡八項大獎,包括最佳電影和最佳男主角。

视频:伟大音乐家莫扎特的故乡萨尔茨堡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苏公网安备 32108802010544号

        苏ICP备15027010号-1)  网站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