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史海回眸 > 详细内容
重回红场
发布时间:2015/5/10  阅读次数:1805  字体大小: 【】 【】【


【 1 】 1991年8月19日,苏联心脏——莫斯科红场曾布满坦克,一场不成功的政变让“红色帝国”开始瓦解。如今,列宁安息之所仍在,而橱窗里的奢侈品,口号各异的集会者,热情时尚的年轻人,让这座古老广场开始多变。20年后的红场,不再只有红色。编辑/王贺


【 2 】红场位于莫斯科市中心特维尔区,16世纪开始成为莫斯科的主要市场,也曾被作为沙皇加冕之地。1917年11月7日,列宁领导下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派发动武装起义,推翻俄国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在此之后,每年的11月7日,苏联都要在红场举行盛大阅兵式,纪念十月革命。图为1919年5月1日,列宁在大批军队领导人的簇拥下走进红场。


【 3 】 1941年11月7日,正值二战期间莫斯科会战的关键时刻,苏联迎来最著名的一次红场阅兵。当年6月22日开始,纳粹德国军分三路以闪电战的方式突袭苏联,不到5个月时间,75个师180万士兵,1700辆坦克,14000门火炮,1400架飞机便兵临莫斯科城下。为鼓舞士气,苏联政府在红场上举行盛大阅兵式,纪念十月革命胜利24周年,受阅部队参加完阅兵式直接开赴前线。


【 4 】二战结束不久,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赫鲁晓夫上台以后,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50年代后期,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两个超级大国不断推出新式武器震慑对手。对于苏联来说,红场阅兵无疑是军事实力的最佳展示平台。图为1965年5月9日,苏联举行红场阅兵庆祝卫国战争胜利20周年,大批新式导弹亮相。


【 5 】作为对抗资本主义阵营的老大哥,苏联近70年间共举办阅兵190多次,创造了世界之最。图为1957年11月7日,毛泽东(左三)和时任苏共总书记赫鲁晓夫(左四)出席纪念十月革命40周年阅兵式。


【 6 】频繁的红场阅兵上,苏联不仅展示强大的武力,也以鲜明的态度对社会主义同盟国进行声援。图为1968年5月1日,红场举行五一国际劳动节大阅兵,运动员高举越南战争标语参加游行。


【 7 】 1924年1月21日列宁去世后,苏联政府收到超过10000封电报,要求保存列宁遗体。为了纪念列宁,苏联在红场上建起一座列宁墓,将列宁的遗体用防腐技术保存在水晶棺内。列宁墓成为了苏联人的“朝圣地”,开放一个半月就有超过10万人前来瞻仰。图为1954年1月13日,雪后的红场上,等待瞻仰的民众排起长队。


【 8 】 1980年7月19日至8月3日,第2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苏联莫斯科举行,这是奥运会首次在社会主义国家举行。为了抗议一年前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发起联合抵制,得到包括日本、加拿大、西德和中国等50多个国家的响应。最终本届奥运会只有80个国家参加,成为1956年以来最少国家参加的一届奥运会。图为1980年8月1日,参加莫斯科奥运会的马拉松选手穿过红场。


【 9 】而在美国政府对苏联形象的过度渲染下,不少美国民众对红场这座“敌国心脏”平添了几分好奇。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开放政策,对外旅游放宽,红场也成为了西方游客的观光胜地。图为上世纪80年代,一对美国夫妇在红场留影。


【 10 】 1987年5月28日,年仅19岁的西德业余飞行爱好者马蒂亚斯·鲁斯特,驾驶租用的一架塞斯纳C-172飞机经过长途飞行在苏联红场降落,制造了举世震惊的红场事件。鲁斯特仅有约40小时飞行记录,却突破了当时世界上顶尖大国的防空网,苏方因此事件有国防部长至防空部长等多名高官下台。


【 11 】冷战末期,尽管苏联拥有和美国比肩的军事实力,但由于工业计划失衡,苏联国内基础消费品严重短缺。1982年,苏联的主要重工业产品——钢铁、水泥、煤炭、原油产量均超过美国,但轻工业产品产量始终很低,部分产品的人均占有量甚至只有美国的20%。苏式福利体系没有强大的经济基础作后盾,为日后苏联的解体埋下了伏笔。图为1990年10月11日,流浪汉在红场附近搭起窝棚。


【 12 】通过一系列的开放政策,戈尔巴乔夫向党内的保守派施加压力,希望苏联民众支持其推出的经济改革。与此同时,苏联民众和传媒也获得了更多的言论自由,长期被隐瞒的问题如恶劣居住环境、粮食短缺、酗酒、污染等问题浮上水面。图为1990年12月3日,苏联人大会议召开期间,一名胸前挂有写着“(我是)共产主义建设者”牌子的盲人流浪者站在代表入住的宾馆前。


【 13 】 1991年8月19日至8月21日,苏联政府内部一些官员企图废除总统戈尔巴乔夫并取得对苏联的控制,发动了一场最终未遂的政变。8月19日,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发布命令宣布,戈尔巴乔夫由于健康原因已不能履行总统职务,自即日起由他本人代行总统职务,同时宣布成立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行使国家全部权力。图为1991年8月19日,政变人士调动坦克,开进红场警戒。


【 14 】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拒不服从紧急状态委员会的命令,召集数万人在其莫斯科指挥部附近设置路障,号召举行政治罢工。21日,戈尔巴乔夫宣布已完全控制局势,苏联国防部决定撤回部署在实施紧急状态地区的部队,三天的政变宣告失败。图为1991年8月19日,叶利钦(左)在白宫总部外的坦克顶部宣读声明。


【 15 】事件发生后,美国等西方大国对政变行动完全持否定态度,表示支持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同时宣布中止对苏联的经济援助。8月24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总书记职务。随后的4个月里,俄罗斯和其它加盟共和国纷纷退出苏联,苏联随即解体。图为1991年8月22日,莫斯科红场上,民众高举俄罗斯三色旗。当天,俄罗斯最高苏维埃决议宣布订俄罗斯在历史上的白蓝红国旗为俄罗斯官方国旗,替代苏联红旗。


【 16 】苏联解体后,叶利钦担任总统的俄罗斯联邦继承苏联,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苏联的红场”成为了“俄罗斯的红场”。1994年1月初,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问俄罗斯,美俄两国签署了《莫斯科宣言》,宣言称美俄关系从此进入了"成熟的战略伙伴关系新阶段"。图为1994年1月,克林顿乘车抵达红场,向附近的民众招手致意。


【 17 】俄罗斯独立之后,美苏对抗的局面趋于消解,美俄关系中合作因素上升,双方的交流往来持续增加。图为1995年5月4日,红场迎来大批西方游客。


【 18 】图为两名扮演成列宁的特型演员(左)和一名扮演斯大林的特型演员(右)在红场上交谈,旁边的牌子上写着合影价格。


【 19 】 1998年8月10日,即将在莫斯科举行演唱会的著名英国摇滚乐乐队“滚石乐队”成员来到红场,受到歌迷追捧。这支诞生在铁幕时代的乐队早在成名之初就试图穿越铁幕,30年后终于如愿。


【 20 】自1992年开始,俄罗斯开始从原先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进行全面转轨,却一直陷于严重的经济危机中。1998年,俄罗斯爆发金融危机,联邦政府外债达到了空前的1550亿美元,众多企业纷纷破产或濒临破产,普通居民的银行储蓄缩水过半,难以维生。图为1998年,红场旁的乞丐和流浪汉。


【 21 】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政治经济混乱之后,俄罗斯多党制民主社会基本形成,各种政治和社会组织蓬勃发展。目前在俄罗斯正式注册为全联邦性的政党已超过了150个,红场也成为了政党之间互相叫板,博取选票的舞台。图为1998年5月9日,红场附近一家咖啡馆,吃午餐的一家人打量着外面的游行队伍。


【 22 】现任总理普京领导的统一俄罗斯党是目前俄罗斯的第一大党。2000年普京执政之后,俄罗斯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如今,俄罗斯基本还清本国外债,这是自苏联80年代以来政府首次进入无外债阶段。图为2007年12月3日,普京支持者在红场搭起舞台,举行造势活动。


【 23 】由于宪法规定的连任限制,普京无法参与2008年俄罗斯总统选举。2008年5月7日,被誉为普京继承人的梅德韦杰夫宣誓就任俄罗斯新一届总统。在施政纲领中,梅德韦杰夫特别强调了巩固言论自由的必要性,加强大众新闻媒介在反腐败这一俄罗斯社会中的主要弊病的作用。?图为2011年7月6日,两名俄罗斯姑娘亲吻印有现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形象的纸板,庆祝世界接吻日。


【 24 】同时,贫富悬殊、财产过于集中成为了俄罗斯经济的另一大特征。2011年1季度,全国贫困人口达到2290万(占总人口的16%),但欧洲300位富豪中,俄罗斯独占1/3。图为2008年12月31日,位于红场东侧正对着克里姆林宫的古姆百货商场里的奢侈品店。这家曾经全苏联最著名的国立百货公司,已成为汇聚上千品牌的高档消费场所。


【 25 】作为莫斯科最主要的公共空间之一,红场开始接纳越来越多的商业元素,成为了俄罗斯民众吸收外来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一扇门。图为2008年2月5日,红场附近的道路旁悬挂着豪华汽车的巨幅广告。


【 26 】 2010年6月26日,2010赛季红牛极限摩托车特技赛在红场举行。250辆卡车装满了泥土,将红场变成了该项赛事有史以来最有挑战性的场地。赛后,美国车手Nate Adams说:“在这里进行跳跃是一种难以置信的感觉,就相当于在美国白宫的庭院里比赛一样。”


【 27 】 2009年6月24日,莫斯科中学生在红场上狂欢庆祝毕业。


【 28 】 2011年7月17日,F1法拉利车队参加在红场外围举行F1赛车秀。2010年,在现任总理普京的促成下,俄罗斯黑海城市索契拿下了F1俄罗斯站的主办权。


【 29 】如今,仍有俄罗斯人怀念苏联时代的生活,要求恢复社会主义制度。而新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则希望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和自由民主社会,认为美国就是最好的榜样。图为2010年4月22日,苏联共产党员和支持者在红场游行,纪念列宁诞辰140周年。


【 30 】 2007年6月12日,一名俄罗斯女孩在红场上高唱国歌,庆祝俄罗斯日。1990年的这一天,俄罗斯联邦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主权宣言,为一年后俄罗斯的独立埋下了伏笔。一直以来,俄罗斯日被认为是新国家诞生的日子,是民主改革的起点。


【 31 】 2009年11月5日,两名身穿苏式军装的俄罗斯士兵等待参加红场阅兵。红场,这座拥有500年历史的古老广场,见证了“红色苏联”的诞生和衰败,俄罗斯的挣扎和复兴。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苏公网安备 32108802010544号

        苏ICP备15027010号-1)  网站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