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吗?”
恐怕世界上再没有哪个民族的问候语像我们这样通俗,这样温馨,又这样亲热。民以食为天,一句简单的中国式问候,却蕴藏着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
中国人吃饭,必然离不开筷子,作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筷子在不同时空演变磨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文化,成为西方学者口中“古老东方文明的代表”。
▌文化传承
筷子,标准长度为七寸六分,天方地圆。上方,便于持执,下圆,利于使用。中国人永远称筷子为“一双”,而不是“两根”,这其中实则蕴含着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与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太极为一,阴阳为二,筷子不用时合二为一,用时一分为二,一静一动,动者为阳,静者属阴,一阴一阳谓之道,千变万化蕴其中。中国文化偏向于追求“天人合一”的和谐,老祖宗追求的是自然之道,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万物的主宰,应顺应自然,天人合一,万物和谐,这也是为什么从最开始的两根小木棍到后来的竹筷、象牙、木筷,筷子的取材都源于自然界。
▌味道启蒙
记不清什么时候第一次拿起筷子,也忘了第一次用筷子夹起食物时的兴奋和喜悦,只记得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耳提面命中我知道了一个名字叫中国,那时候长辈总说“中国人都会用筷子”。于是,从第一次品尝到人生的酸甜苦辣咸开始,中国味道被一点点传承下来,
各种与筷子有关的生活,与筷子有关的故事,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递着中华文明。“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筷子就像两个同心协力的兄弟,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是团结和睦的符号。于是,年幼的我知道了,要做一个像筷子一样顶天立地的中国人。
▌礼仪之邦
中国是礼仪之邦,文明礼仪古来有之。记得孩提时,每当筷子摆上餐桌准备吃饭时,不懂事的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这时爸爸都会敲打我先下手夹菜的筷子,告诉我长辈没动筷子小孩不能先动,这是对长辈的尊敬,是几千年来中国尊老敬老的传统。吃饭时不能用筷子敲盘子叮当作响,不能用筷子指着别人,不能用筷子在盘子里扒拉夹菜……小时候因为吃饭不知被爸爸训斥过多少回,但在爸爸的言传身教与这些老规矩的陪伴下,我渐渐明白了什么叫 “明礼”。如今虽然许多规矩都已淡化,但餐桌上最起码的礼貌我却一直都马虎不得。
▌爱的味道
中国人含蓄,于是筷子便成为我们表达情感与爱意的重要工具。小时候,妈妈总是把我最爱的鸡翅挑出来夹到我碗里说“女孩子多吃鸡翅就会心灵手巧”,我记忆里的鸡翅是血脉亲情的味道;如今长大了,用筷子往妈妈的碗里夹上一口她最爱吃的菜,那是感恩的味道;每当爷爷祭日,吃饭前爸爸都会在爷爷照片前放一碗他最爱吃的饺子,那是思念的味道;除夕夜,热气腾腾的饭桌上摆满了筷子,那是家的味道;“多个人多双筷子的事儿”,简单质朴的语言里是邻里守望温馨的味道。每个人,都有一个关于爱的味道,那是一种味觉的习惯,也是一段情感的记忆,虽味道各异,但那份爱却是唯一。
筷子,作为一个中国符号,一种中国式表达,沉淀着中国人最丰富的感情,承载着一个伟大民族的灵魂,任岁月蹉跎,时光流逝,不移不易。
才下舌尖,又上心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