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礼仪 > 详细内容
唐僧师徒去过哪些国家?
发布时间:2016/2/18  阅读次数:1825  字体大小: 【】 【】【

作为中国的国民读物,《西游记》陪伴了几乎每个人成长。小说里,唐僧师徒翻越崇山峻岭,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到达西天,取得真经。

  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就能抵达的地方,在小说里走了整整十四年。那么,唐僧师徒究竟去了哪些国家?这个问题,其实唐太宗也问了。小说中说:“太宗闻言,称赞不已,又问:‘远涉西方,端的路程多少?’”

  于是三藏送上了通关文牒。“牒文上有宝象国印、乌鸡国印、车迟国印、西梁女国印、祭赛国印、朱紫国印、狮驼国印、比丘国印、灭法国印,又有凤仙郡印、玉华州印、金平府印。太宗览毕,收了。”

  尽管我们都知道,小说毕竟是小说,这些国家在历史上也并不一定真的存在,但唐僧师徒经过的一些国家,在今天的现实中依然能找到投影。

  1

  宝象国(今我国新疆境内)

  宝象国的故事发生在三打白骨精之后,孙悟空被贬回花果山,猪八戒当起了“大徒弟”。唐僧误入波月洞,被黄袍怪抓住,多亏黄袍怪的夫人相救。原来她是宝象国的百花羞公主,她托唐僧给父亲带信,叫父亲设法搭救她。然而,无论猪八戒还是沙僧,都在黄袍怪的手下败下阵来。猪八戒没办法,上花果山请回美猴王,唐僧才得以脱难。

  在吴承恩的笔下,宝象国可谓气象万千。“地虽千里外,景物一般饶。瑞霭祥烟笼罩,清风明月招摇。嵂嵂崒崒的远山,大开图画;潺潺蔽蔽的流水,碎溅琼瑶。可耕的连阡带陌,足食的密蕙新苗。”

  有猜测认为,宝象国可能是唐代的安西重镇龟兹。玄奘在《大唐西域记》称这个国家为屈支,“屈支国,东西千余里,南北六百余里。国大都城周十七八里,宜穈麦有粳稻出蒲萄石榴,多梨柰桃杏。”

  经过一千多年的变迁,龟兹古城的遗迹仍能在新疆的库车县找到。库车县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西部,属阿克苏地区东端。

  2

  乌鸡国(今我国新疆境内)

  小说第三十六回至第四十回,乌鸡国被假国王统治了三十年,真国王的魂魄向唐僧求救。孙悟空出手,救活了真国王,并打败了假国王,让真国王重获王位。

  乌鸡国在书中,同样是一个非常繁荣的城市。“海外宫楼如上邦,人间歌舞若前唐。花迎宝扇红云绕,日照鲜袍翠雾光。孔雀屏开香霭出,珍珠帘卷彩旗张。太平景象真堪贺,静列多官没奏章。”
  根据考证,乌鸡国的原型是历史上的阿耆尼国,《大唐西域记》里西域开篇就写的是阿耆尼国,“阿耆尼国,东西六百余里,南北四百余里。国大都城周六七里,西面据山,道险易守。泉流交带,引水为田。土宜穈、黍、宿麦、香枣、蒲萄、梨、柰诸果。气序和畅,风俗质直……王,其国人也,勇而寡略,好自称伐,国无纲纪,法不整肃。”据说,之所以演化成乌鸡国,是因为这个国家有一个别名“乌耆”,经历史的误传,加上想象力,变成了小说家笔下的乌鸡国。

  而这个“国家”在今天则是新疆的焉耆县,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下辖的自治县。

  3

  车迟国(今我国新疆境内)

  在《西游记》第四十五回中,唐僧师徒经过车迟国。车迟国有三位国师,分别是虎力、鹿力、羊力大仙。国师刁难唐僧师徒,不给他们换官文。孙悟空与他们比赛斗法,三位国师都死于非命,现身才知是虎、鹿和羊。

  车迟国在玄奘的《大唐西域记》里面也有记载。但在《大唐西域记》中,玄奘称车迟国为“车师”,车师的都城是交河城。而我们熟悉的古诗《古从军行》,描述的就是交河城。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车师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站,东南通往敦煌,向南通往楼兰、鄯善,向西通往焉耆,西北通往乌孙,东北通往匈奴。早在公元450年,匈奴困车师国达八年之久,车师王弃城而走,从此,交河被并入了高昌,车师的名字从历史上消失了。直到今天,交河古城的遗址依然存在,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县城西10公里的雅尔乃孜沟村。

  4

  西梁女国(未知)

  西梁女国出现在第五十四回,即大名鼎鼎的女儿国。这个王国没有男人,繁衍后代都是靠喝子母河的水而受孕。女儿国的国王看上了唐僧,然而唐僧不为所动,执意西行,却被女妖掳走。孙悟空火烧琵琶洞,救出了唐僧。

  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走在女儿国的路上简直寸步难行。“那里人都是长裙短袄,粉面油头,不分老少,尽是妇女,正在两街上做买做卖。忽见他四众来时,一齐都鼓掌呵呵,整容欢笑道:‘人种来了,人种来了!’慌得那三藏勒马难行,须臾间就塞满街道,惟闻笑语。”

  复旦大学历史学家钱文忠曾对媒体介绍说,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有一段关于一个“东女国”的记载,并介绍这个国家以女性为王,虽然她的丈夫也是王,但男性王不问政事。钱文忠认为,这很有可能就是《西游记》里女儿国的原型。

  5

  祭赛国(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

  在祭赛国,乱石山碧波潭万圣龙王的驸马九头虫偷走了祭赛国的国宝,导致祭赛国国无宁日。孙悟空在二郎真君的帮助下除掉了九头虫,找回了国宝。

  书中,祭赛国“龙蟠形势,虎踞金城。四垂华盖近,百转紫墟平。玉石桥栏排巧兽,黄金台座列贤明。真个是神洲都会,天府瑶京。万里邦畿固,千年帝业隆。蛮夷拱服君恩远,海岳朝元圣会盈。御阶洁净,辇路清宁。酒肆歌声闹,花楼喜气生。未央宫外长春树,应许朝阳彩凤鸣。”

  祭赛国是今天的哪里?可以猜测的是,从这时起,唐僧师徒已经步入广大的中亚地区。而乱石山碧波潭,作为小说中两度出现的湖,还给大家贡献了两个有喜感的小妖,鱼精奔波儿灞和灞波儿奔。然而,在中亚地区,湖是相对罕见的,玄奘在《大唐西域记》里提到了一个名为“大清池”的湖,被认为是乱石山碧波潭的原型。

  大清池其实是现在的伊塞克湖,位于吉尔吉斯斯坦东北部天山山脉北麓。从高处俯瞰,伊塞克湖就像一块碧玉嵌在山中,湖水清澈澄碧,终年不冻,有中亚明珠之称。这也意味着,唐僧师徒此时已经到了吉尔吉斯斯坦境内。

  6

  朱紫国(今斯里兰卡)

  第六十八回,唐僧一行来到朱紫国。在朱紫国,孙悟空揭下给国王治病的皇榜,制药医好了国王的心病,并战胜了妖怪赛太岁,救回了国王的王后金圣娘娘。

  在书中,这个国家“门楼高耸,垛迭齐排。周围活水通流,南北高山相对。六街三市货资多,万户千家生意盛。果然是个帝王都会处,天府大京城。绝域梯航至,遐方玉帛盈。形胜连山远,宫垣接汉清。三关严锁钥,万古乐升平。”
  现实中的朱紫国在哪?《大唐西域记》中,玄奘曾提到一个执师子国传说,这个传说与朱紫国的故事高度类似,讲的是执师子国的建国传说。然而,执师子国其实又叫狮子国,也就是今天的斯里兰卡。

  7

  狮驼国(今印度境内)

  狮驼国是《西游记》中唯一一个由妖精把持的国家。这个国家有三个妖魔,分别是青狮、白象和大鹏。但其实,这3个妖怪都非常大牌。青狮是文殊菩萨的坐骑,白象是普贤菩萨的坐骑,而大鹏则是如来的亲戚。最终,孙悟空请来佛祖,才降灭了这三个全书中“最有后台”的妖怪。

  既然是由动物把持的国家,现实中应该没有原型了吧。但也有研究认为,拥有青狮、白象、大鹏鸟等具有佛教象征的动物,意味着唐僧师徒此时已经进入了印度境内,而白象,更是典型的印度形象的代表。

  8

  比丘国(今尼泊尔)

  小说中第七十八、七十九回,比丘国国王听信妖言,要用一千多个男孩的心肝做药引。为此传下圣旨,命百姓选送小儿,装入鹅笼,听候使用。为搭救孩童,孙悟空识破“国丈”和国王宠爱的“美后”是白鹿和一只白面狐精变化,于是降伏白鹿,打死狐精。国王羞愧难当,低头认错,全城百姓感恩戴德。

  比丘国如今在哪?最集中的说法认为是尼泊尔。尽管玄奘取经路途中没有经过尼泊尔,但他在印度考察期间,曾游历尼泊尔等诸国。他在《大唐西域记》里写道,“尼波罗国周四千余里,在雪山中。国大都城周二十余里。山川连属,宜谷稼,多花果,出赤铜、犛牛、命命鸟。货用赤铜钱。气序寒烈,风俗险诐,人性刚犷,信义轻薄。无学艺,有工巧。形貌丑弊,邪正兼信。伽蓝、天祠接堵连隅。僧徒二千余人,大小二乘,兼功综习。外道异学,其数不详。”

  9

  灭法国(未知)

  在《西游记》里,灭法国国王曾许下一个罗天大愿,要杀一万个和尚,这两年陆陆续续,杀死了九千九百九十六个无名和尚,只要等四个有名的和尚,凑成一万。刚好遇上了唐僧师徒四人。在这里,孙悟空施法术,把国王后妃及文武大臣头发尽行剃去,使国王回心向善,孙悟空建议国王将灭法国改名为钦法国。国王谢了恩,摆整朝銮驾,送唐僧四众出城西去。君臣们乘善归真。

  灭法国在现在的哪里?目前暂无考证,有分析称它就是一个虚构的地名。

  10

    天竺国(今印度境内)

  虽然唐僧的官文上没有天竺国的印章,但作为西天取经的目的地,天竺国是最重要的一个国家。在这里,唐僧遭遇了真假天竺公主等4次劫难。玉兔精化身的天竺公主希望招唐僧为驸马,被孙悟空识破,最终显出原形,原来是广寒宫中捣药的玉兔。

  在天竺,师徒四人终于取得了真经,但到手后才发现是“无字真经”。然而,最终结局皆大欢喜,师徒四人历时14年抵达天竺,却只用了8天返回长安,向唐太宗复命。

  在《大唐西域记》中,玄奘在印度待了两年多,潜心研习佛法。当时的印度小国林立,分为东、西、南、北、中五部分,史称五印度或五天竺。玄奘先到北印度,再游学中印度、东印度、南印度、西印度,再返回那烂陀寺。在那里,他获得了大乘天的尊称。

  公元643年春天,玄奘取道今巴基斯坦北上,经阿富汗,翻越帕米尔高原,沿塔里木盆地南线回国,两年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首都长安。至此,玄奘一个人的“西游记”才算结束。

  ■ 揭秘

  玄奘去过几个国家?

  历史上的玄奘曾写过一本《大唐西域记》,这本书是他的弟子辩机奉唐太宗之命,由玄奘口述,辩机笔录而成的。这本书记录下了玄奘游历印度、西域旅途19年的游历见闻录,记述了玄奘所亲历110个及得之传闻的28个城邦、地区、国家之概况,有疆域、气候、山川、风土、人情、语言、宗教、佛寺以及大量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等。

  从书中,我们可以获知,玄奘前往印度取经的路线是长安(今陕西西安)——秦州(今甘肃天水)——兰州——凉州(今甘肃武威)——瓜州(今甘肃安西县东南)——玉门关——伊吾(今新疆哈密)——高昌(今新疆吐鲁番)——阿耆尼国(今新疆焉耆)——屈支国(今新疆库车)——跋逯迦国(今新疆阿克苏)——凌山(今天山穆苏尔岭)——大清池(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素叶城(即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西南)——昭武九姓七国(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铁门(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兹嘎拉山口)——今阿富汗北境——大雪山(今兴都库什山)——今阿富汗贝格拉姆——巴基斯坦白沙瓦城——印度。

  这也意味着,虽然在小说中,唐僧师徒四人去了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家,但在实际的路线里,玄奘西天取经经过的国家,则包括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一共5个国家。

   倒换官文是何用意?

  《西游记》小说中,通关文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线索,串起了唐僧师徒的整个西行路线。

  通关文牒就是官府颁发给人们通过关卡时所需的官方文书,是一种通行证式的执照类文书,在古代兼具身份证明、护照和签证的功能。《西游记》中,唐僧师徒每到一个国家,都要倒换通关文牒,盖上国玺官印。自汉代到明清,“通关文牒”曾被称为传、节、过所、公验、路证等,在清末被西方护照制度取代。

  2015年5月,印度总理莫迪访华时,西安以仿古入城式欢迎印度总理莫迪“入城”。仿古武士和宫女列队迎接,身着仿唐服装的“官员”致欢迎词,陕西省长娄勤俭则送给了莫迪一件“通关文牒”。
  

  

《西游记》里的那些小妖们

  

   《西游记》是一部“热闹”之书,它塑造了众多世人耳熟能详的神魔鬼怪形象;它又是一部“滑稽”之书,文笔幽默风趣,人物形象生动。它的滑稽幽默不仅体现在取经四众及取经路上的主要障碍魔头身上,那些书中随处可见的小妖更是令人忍俊不禁。诚然,一个个魔头是小说中浓墨重彩尽情描写的重要反面角色,而众多有名字或无名的小妖在文中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可惜的是学者历来把目光更多放在前者身上,忽视了对后者的研究。本文主要就小说中的小妖展开讨论,以探讨小妖形象特点及其在文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西游记》里的那些小妖们

“小妖”的命名

       小说中小妖人数成千上万,往往以一“小妖”统而概之。不过,也有不少有名字的,往往采用两两相对的方式命名。他们的名字本身就透着幽默:有的采用反讽方式命名。如平顶山莲花洞的小妖叫“精细鬼”、“伶俐虫”、“巴山虎”、“倚海龙”。“精细鬼”、“伶俐虫”一听就知道是非常狡猾奸诈的人物,结果被孙悟空骗得一愣一愣的;“巴山虎”、“倚海龙”仿佛有万夫不当之勇,却是毫无用处,刚出场便被孙悟空一棒打死。这四个小妖的名字和故事情节的巨大反差产生了滑稽的效果。另外前往朱紫国下战书的小妖“有来有去”被孙悟空打死,“行者笑道:‘这厮名字叫做有来有去,这一棍子,打得有去无来也’!”同样造成滑稽幽默的功效。有的采用回环对应的方法命名。如乱石山碧波潭的两个小妖叫“奔波儿灞”和“灞波儿奔”;红孩儿的“六健将”是“云里雾”、“雾里云”、“急如火”、“快如风”、“兴烘掀”、“掀烘兴”;豹头山的小妖称为“刁钻古怪”和“古怪刁钻”。除“急如火”、“快如风”外,都是两两回环对应的命名方式。作者这样设计的目的显然是为了逗乐,就像相声中的绕口令,读来趣味盎然。有的用职务命名。如狮驼岭巡山的小妖叫“小钻风”,非常符合职务特点,像风一样无处不钻,无处不到;另外,黄风洞的虎怪称为“先锋”,使用“金蝉脱壳计”捉得唐僧先建头功。这都是以职务为人物命名。也有根据其动植物属性呼之。如柳林坡的妖精被比丘国王封为“美后”,因其是一只玉面狐狸,完全符合世人心中的“狐狸精”形象;通天河的鳜鱼精叫“鳜婆”等等。

小妖形象分类及特点

       众多小妖因其性格与行为的不同大致可以分成三类:

《西游记》里的那些小妖们

       他们有的天真烂漫、自作聪明。如小说第82回,八戒寻找妖精洞府,遇见两个打水的女怪。“呆子走近前叫声妖怪,那怪闻言大怒……抡起抬水的杠子,劈头就打。”后经悟空指点,八戒“变做个黑胖和尚,摇摇摆摆走近怪前,深深唱个大喏道:‘奶奶,贫僧稽首了。’那两个喜道:‘这个和尚却好,会唱个喏儿,又会称道一声儿。’……八戒道:‘奶奶,你们打水怎的?’那怪道:‘和尚,你不知道。我家老夫人今夜里摄了一个唐僧在洞内,要管待他,我洞中水不干净,差我两个来此打这阴阳交媾的好水,安排素果素菜的筵席,与唐僧吃了,晚间要成亲哩。’”女妖身上体现喜听“好话”的人性弱点:被人叫声“妖怪”,立刻大怒;叫声“奶奶”,马上欢喜。同时毫无心机,对八戒没有一丝警惕,直接把家中秘密告诉陌生人,如儿童一般的天真。精细鬼、伶俐虫则是既天真又自作聪明:孙悟空变成老道士称自己是蓬莱山来的神仙,精细鬼和伶俐虫被孙悟空用一只假葫芦换了两件真宝贝,还自以为占便宜:“我们相应便宜的多哩。”同时好奇心非常重,等孙悟空去后,迫不及待地演示装天法宝,得知上当后,二人战战兢兢,想要逃走。精细鬼说:“不要走,还回去。二大王平日看你甚好,我推一句儿在你身上。他若肯将就,留得性命,说不过,就打死,还在此间,莫弄得两头不着,去来去来!”等到侥幸得饶,二人道:“造化!造化!打也不曾打,骂也不曾骂,却就饶了。”与现实生活中做错事的小孩语言和行为很像。精细鬼和伶俐虫活脱脱是上当受骗的小孩的典型。

《西游记》里的那些小妖们

       有的良心未泯。如下战书的小妖有来有去自言自语:“我家大王忒也心毒,三年前到朱紫国强夺了金圣皇后,一向无缘,未得沾身,只苦了要来的宫女顶缸。两个来弄杀了,四个来也弄杀了。前年要了,去年又要,今年又要,今年还要,却撞个对头来了。那个要宫女的先锋被个甚么孙行者打败了……我大王因此发怒,要与他国争持,教我去下甚么战书。这一去,那国王不战则可,战必不利。我大王使烟火飞沙,那国王君臣百姓等,莫想一个得活。那时我等占了他的城池,大王称帝,我等称臣,虽然也有个大小官爵,只是天理难容也!”连行者听了,都暗喜道:“妖精也有存心好的,似他后边这两句话说天理难容,却不是个好的?”可以说是妖精中的另类,折射出现实生活中为了生计,不得已依附于强势力,而良心未泯的小人物的影子。

       更多的是奸诈狡猾、为虎作伥。如第48回通天河的鳜婆设计降雪结冰捉唐僧,计划周密巧妙;黄风洞的虎怪,献“金蝉脱壳计”;隐雾山折岳连环洞的小妖献“分瓣梅花计”,捉得唐僧后,又设“假人头计”欺骗行者三人。可以说这些都是奸诈狡猾之辈;盘丝洞蜘蛛精有七个干儿子:“原来那妖精幔天结网,掳住这七般虫蛭,却要吃他。古云禽有禽言,兽有兽语,当时这些虫哀告饶命,愿拜为母,遂此春采百花供怪物,夏寻诸卉孝妖精。”本来是妖精的受害者,结果却成了妖精害人的帮凶。一个个正是帮闲者的嘴脸。

《西游记》里的那些小妖们

       有的则中饱私囊、贪占便宜,如“刁钻古怪”和“古怪刁钻”商量:“拿这二十两银子买猪羊去,如今到了乾方集上,先吃几壶酒儿,把东西开个花帐儿,落他二三两银子……却不是好?”可以看出现实社会中惯于从中揩油的办事人员的影子。

小妖作用与作者意图

       书中出现如此多的小妖,除了体现出单木不成林,那些“大王”、“太岁”如果没有众多“小妖”帮衬,很难成气候这一常识,还有更深的意味,作者可谓用心良苦。

       小妖是情节设计所必需的,首先,可以串连情节,引出下文。小说中唐僧被捉,孙悟空等找到妖精洞府,往往是小妖往里通风报信,引出魔头交战。孙悟空的英名有时也是由小妖告知老魔,如第49回灵感大王被悟空打败逃回,由鳜婆嘴里得知悟空来历;第85回曾住狮驼洞的小妖告诉南山大王孙悟空的神通。老魔的底细、宝贝的神通有时也由小妖透露,如第74回小妖小钻风对孙悟空透露三位大王的本事以及阴阳二气瓶的厉害;第62回奔波儿灞和灞波儿奔招出偷舍利的元凶等等。

       其次,小妖可用来预设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期待。如小说第70回小妖有来有去告知悟空:金圣宫娘娘自被摄来便有仙人赐一五彩仙衣,穿上后浑身生刺,妖精一直未能沾身。在此设了一个悬念:仙衣究竟为何人所赠?以后的情节都与之紧密相关,及至故事最后紫阳真人收回仙衣,悬念顿解,读者这才豁然明白。期待得到满足,形成强烈的阅读快感。

《西游记》里的那些小妖们

       再次,小妖可使情节陡转波澜。往往在魔头捉了唐僧,正在庆功之时,小妖突然闯入,报:“大王,祸事了!”极为热闹暄腾的场面顿时陷入一片混乱,一场激烈的厮杀随即展开。另外,孙悟空打死一两个小妖,变成其原来模样混入妖精洞府,骗得老魔信任。在即将得手的紧要关头,经常是有小妖突然来报,“大王,不好了!”于是孙悟空现出原形,引出一场厮杀。小妖的出现,使故事突生枝节,急转直下。

《西游记》里的那些小妖们

       另外,小妖可以调节气氛,使情节张弛有度。小说有时在孙悟空与妖怪厮杀的紧张激烈关头,插入小妖的一两句天真俏皮的话语,令人忍俊不禁,缓解紧张气氛。如第76回,孙悟空钻到老魔肚中,在他心上拴根绳子,钻出来后,与二怪、三怪厮杀,“去那空阔山头上,落下云,双手把绳尽力一扯,老魔心里才疼。他害疼往上一挣,大圣复往下一扯。众小妖远远看见,齐声高叫道:‘大王,莫惹他!让他去罢!这猴儿不按时景,清明还未到,他却那里放风筝也!’”小妖的话形象活泼,充满童趣,令人发笑,一下就缓解了战斗的紧张气氛。另外,第86回,唐僧被捉,小妖设计用假人头骗说唐僧已死,引得悟空三人痛哭,欲为师报仇。孙悟空进洞打探,得知师父未死,正在考虑如何解救。这时小说插入一段闲笔:小妖争论吃唐僧肉的方法:“(一个小妖说:)‘把唐僧拿出来,碎劖碎剁,把些大料煎了,香喷喷的大家吃一块儿,也得个延年长寿。’又一个小妖拍着手道:‘莫说,莫说!还是蒸了吃的有味!’又一个说:‘煮了吃,还省柴。’又一个道:‘他本是个稀奇之物,还着些盐儿腌腌,吃得长久。’”这段话体现出小妖们在计谋终于成功之后的喜悦之情,还充满生活实感,趣味十足。通过插入这些闲笔,使情节节奏产生变化,避免了情节的单一、死板。

《西游记》里的那些小妖们

       除了情节设计的需要,小妖还可以增加笑料,制造幽默效果。小妖的名字本身就透着一种幽默。如前文所提到以反讽、回环对应命名的众多小妖的名字令人一听就发出会心的微笑。有些小妖的名字本身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如“兴烘掀”、“掀烘兴”等,纯粹为了逗乐。有时作者故意设置一大段孙悟空与小妖周旋的对话,除了展现孙悟空的机智,更多成分是为了增添笑料。如第74回,孙悟空变成小妖模样“赶上前叫道:‘走路的,等我一等。’那小妖回头道:‘你是那里来的?’行者笑道:‘好人呀!一家人也不认得!’小妖道:‘我家没你呀。’行者道:‘怎的没我?你认认看。’小妖道:‘面生,认不得,认不得!’行者道:‘可知道面生,我是烧火的,你会得我少。’小妖摇头道:‘没有,没有!我洞里就是烧火的那些兄弟,也没有这个嘴尖的。’行者暗想道:‘这个嘴好的变尖了些了。’即低头,把手侮着嘴揉一揉道:‘我的嘴不尖啊。’真个就不尖了。那小妖道:‘你刚才是个尖嘴,怎么揉一揉就不尖了?疑惑人子!大不好认!不是我一家的,少会少会,可疑可疑!我那大王家法甚严,烧火的只管烧火,巡山的只管巡山,终不然教你烧火,又教你来巡山?’行者口乖,就趁过来道:‘你不知道,大王见我烧得火好,就升我来巡山。’”这里除了显示小妖的心细难缠与孙悟空的随机应变外,更抓住孙悟空的“尖嘴”做文章,让其差点弄巧成拙,制造出强烈幽默效果。

《西游记》里的那些小妖们

       作者在这些小妖身上投射着对人性的深刻看法,正像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价的“又作者禀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而玩世不恭之意寓焉。”一部《西游记》可以说是社会众生相的生动描绘,而小妖形象则鲜活体现了处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种种性格和心理,以及他们各自的谋生手段。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苏公网安备 32108802010544号

        苏ICP备15027010号-1)  网站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