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史海回眸 > 详细内容
南京保卫战-宪兵代司令萧山令喋血南京城
发布时间:2016/4/21  阅读次数:1832  字体大小: 【】 【】【


民国26年12月13日,首都南京沦陷,多将士壮烈捐躯。牺牲者中职别最高的,是宪兵副司令萧山令中将,其勇于受命、决志死敌、慷慨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令人感泣。国民政府入祀于忠烈祠。1984年7月,中共民政部颁发证书,亦追认革命烈士。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萧山令受命参与宪兵司令部的筹建,被委任宪兵司令部参谋长,1937年春提升宪兵副司令。11月20日,国民政府宣布迁往重庆,最高当局部署南京保卫战时,因宪兵司令兼南京警备司令、防空司令谷正伦正在武汉治病,决定由萧山令全权代表谷氏的三个司令之职。首都告急,国难当头,萧山令直任不辞,当时舆论口一致称赞他"受命于危难之时" 。
      日军夺取苏州、江阴、无锡、宜兴等重要城镇后,向南京迫近。南京卫戍司令唐生智布置南京防务时,令萧山令的宪兵部队6500人,守卫清凉山一线及明故宫机场至第33标附近高地。
      萧山令领受任务后,夜以继日实地观察地形,制定战斗计划,划定各部防区。又征召组织民工,配合部队挖掘战壕、构筑工事。还穿梭往来于各阵地,督察检查,激励士气,常与士兵一起,就在阵地上草草用餐。外围阵地战打响,我忠勇将士顽强抗击,重创日军。然终因敌人优势兵力、现代化武器加立体式进攻,外围阵地陆续失守。12月8日,唐生智令各军退守复廓阵地。
      形势越来越紧张,谣传纷起。8日深夜,萧山令的部属加同乡的陈楫川求见,仗知己直言道:"外围阵地已失尽,日军兵临城下已成包围之势,南京失守只是时间而已。委员长已走了,市长马超俊等高官也都悄然离去,萧司令亦应预作安排,以策安全。"萧山令当然明了陈楫川的言下之意,直言谢绝了他的好意:"有道是养兵千日,用在一时,我受命守卫首都,若一己之安危 而一走了之,如何对得起国家民族?故矢志固守到最后一刻,宁做鬼雄!
      日军趁我军退守复廓阵地尚未稳定之际,气势汹汹跟踪而来,12月9日上午,500多敌人在坦克掩护下猛攻光华门至通济门一线。守备这里的友军教导队兵力单薄,渐渐不支。萧山令当即从自己阵地抽调一个加强连赶去增援,从侧翼向敌人开火,正面的教导队士气复振,终于将日军击退。事后,教导队总队长桂永清打电话向萧山令致谢,萧回答说:"同拱卫首都而战,安危一体,何言一个'谢'字!"
        10日午后,敌人对南京发起总攻,萧山令指挥所部,在上新河棉花堤、逸仙桥、古林寺等处浴血奋战,多次打退敌人进攻,保阵地安然不失。
      11日拂晓,日军的步兵、骑兵、炮兵联合向棉花堤扑来,步、骑兵随着炮火延伸,步步逼近。宪兵五团远者枪打,近者投弹,再近者拼刺,前赴后继,屹立不动。不料友军五十八师经不住敌人轮番猛攻,弃阵向江东门转移,使宪兵的棉花堤阵地突出在前。眼看要陷入被围歼的绝境了,萧山令忍痛当机立断,令五团退至棉花堤后第二道防线。
      宪兵部队各处阵地,均遭日军狂轰滥炸,多任务事被毁,官兵伤亡惨重。萧山令不顾左右劝阻,毅然离开指挥所,去前沿了解战况,督促趁夜抢修工事,调度兵力。其间数次有流弹从他身边掠过,他都毫不介意,勤务兵都受惊不小,再三劝他速回指挥部,他笑道:"云将军难免阵前亡,死在抗日报国前线,荣幸之至。"  
        12日清晨起,敌人对南京作最后一击,宪兵部队的清凉山、水西门阵地,遭地毯式轰击,死伤官员不断增加。萧山令通过各团长传达全体官兵云:"堂堂中华革命军人,决不贪生怕死而负国家民族,愿与弟兄们一起,与南京共生死存亡!"将士们尽皆感奋,决心死守。
      午后,我各部队呈不支状态,雨花台、紫金山失守,个别师擅自退入城中,雨花门、中山门城垣被轰开数处,更有一部日军已趁乱攻了进来。警报传来,各军无心恋战,有的溃散,有的后撤,萧山令严令所部:"未奉命令,不得弃守阵地,违者军法从事。"他又命令预备队作巷战准备,以协助友军歼灭侵入城里的那部分日军。
      唐生智判断已无力回天,到了最后关头,于12日下午5时召集紧急会议,传达了蒋介石11日晚上的来电:如情势不能久持时,可相机撤退,以图整理而期反攻。随即下令于当晚11点放弃南京,各野战师从阵地正面突破日军包围去安徽,卫戍司令部机关、宪兵部队从下关渡往江北。会议只开了20分锺,临结束时,唐生智又补充了一句:"74军、84师等如不能全部突围时,有船的话也可渡江北撤。"
        由于日军重重包围,多部队正面突围受阻,因有唐生智最后补充的这句话,所以纷纷涌向下关,更有的干脆不作突围的努力了。通往下关的大街小巷人流汹涌,互相争道,求尽快脱险,不少官兵竟把武器弹药弃。撤退成了溃退,江边更是拥挤不堪,一片混乱。
      萧山令确保部队顺利撤离,又防日军追击,指派教导团的2个营,占据要冲及制高点,掩护大队通过;又下达严令:"各物可弃,唯枪弹不许丢。"并亲自殿后。
      宪兵部队到江边时,已过午夜时分,各军正在你争我夺抢渡,至有相互拔枪而对者。萧山令痛心疾首,指示所部不与友军争渡,自扎木筏渡江。
      13日凌晨,我军尚有万余人壅塞江边,这时日军已追踪而来,成半圆形包抄开火。我军在溃退中大部分已手无寸铁,枪炮声中纷纷倒下。 死要死得壮烈,与其束手待毙,不如作殊死一拼!萧山令挺身而出大声疾呼:"没有武器的退后卧倒,宪兵部队就地抵抗。"
        训练有素的宪兵部队以连单位猛烈射击,日军想不到溃退的中国军队,能如此有组织地狙击,猝不及防,倒下了一大片。慌忙后退一段,在机枪掩护下冲锋。江边无任何隐蔽地物,宪兵部队背水作战,他们抱定决死之心,顽强抵御,随着时间推移,子弹渐渐告尽……
      历5个小时激战,宪兵部队已伤亡殆尽。敌人又一次冲了上来。已临最后一刻,萧山令振臂高呼:"成功成仁,今日是也!"所剩无几的官兵挺着刺刀迎上前去,与敌人白刃格斗,全部壮烈牺牲。
      萧山令不愿被俘受辱,射出最后几颗子弹后,举枪自尽,杀身殉国,年仅46岁。
      事后,国民政府追授萧山令陆军中将,优抚其家小。抗战胜利南京光复,又令萧山令勒石建碑,刻其保卫首都英勇献身之不朽功绩,陈列于雨花台畔,永资后人瞻仰纪念。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苏公网安备 32108802010544号

        苏ICP备15027010号-1)  网站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