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每年6月的高考,更像一场影响亿万中国人命运的战役。距离高考还有百日之时,学生们已然在学校的号召下,进行一种集体性宣誓仪式,准备最后奋力一搏。遍布考生周围的“破釜沉舟、绝处逢生”标语,则折射了他们的焦灼。编辑/刘书琪
【 2 】
高考可能是大部分中国人经历过的压力最大的考试,每年有将近千万人走进考场,他们都为此寒窗苦读多年。在中国,高考被称之为一场可以改变命运的公正遴选机制。高度的焦虑和紧张之后,是一些人的“胜利”和一些人的“失败”,一些人的“快乐”和一些人的“忧愁”。图为2017年2月27日,河北衡水二中高考百日誓师大会现场,学生们宣誓为自己加油。闫楠/视觉中国。
【 3 】
河北衡水二中,在几年前因为《衡水二中2013高考百日誓师》在网上走红。该校在临近高考100天时会在操场进行集体性质的宣誓。宣誓时,领讲人会带着全校学生喊“不苦不累、高三无味;不拼不博,高三白活!”,“决战百天,我必成功!我必成功!我必成功!我必成功!等...”图为2013年2月26日,河北衡水二中举行高考百日誓师大会。闫楠/视觉中国
【 4 】
在2017年的这个春天,河北衡水二中再次举办了一年一度的百日誓师大会,场面十分宏大。图为2017年2月27日,河北衡水二中高考百日誓师活动现场,高二学生在田径场中央排成“必胜”字样和拳头图案为高三考生加油。闫楠/视觉中国。
【 5 】
图为2017年2月27日,河北衡水二中高考百日誓师大会现场。闫楠/视觉中国
【 6 】
而这个传统在这所学校已经延续了数年。现场,彩旗招展、气球高悬,四处布满鲜红的标语。图为2012年2月27日上午,河北衡水二中举行高考百日誓师大会。高三学生走出教学楼,踏过百米长的红地毯,穿过高耸的“成功之门”,在运动场列队参加誓师大会。闫楠/视觉中国
【 7 】
图为2014年2月26日上午,河北衡水二中高考百日誓师活动现场,高二年级的300余名同学组成“高三加油”的字样。闫楠/视觉中国
【 8 】
图为2015年2月26日,河北衡水二中举行高考百日誓师大会。闫楠/视觉中国
【 9 】
除了声名大躁的河北衡水二中,在中国其他城市的高中,百日誓师大会也同样在热烈进行着。誓师,一个曾意指出征前统帅向战士宣布作战意义,表示决心的词,在今日的中国,频繁出现在了选择带领学生出征高考战场的学校中。图为2012年2月28日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实验中学举行高考百日冲刺誓师大会。一味/视觉中国
【 10 】
图为2012年2月28日,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实验中学举行高考百日冲刺誓师大会,誓言响彻了整个校园。一味/视觉中国
【 11 】
随着高考的临近,每个考生都在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和生理压力。2016年,中国共有940万名考生参加高考,2017年预计略有下降,可能900万左右。但即使今年考生人数减少,平均录取率提高,考生的压力并没有随之减少。图为2015年2月27日,广东梅州,梅县东山中学举行2015高考百日誓师大会。Linx/视觉中国
【 12 】
图为2015年2月27日,河北石家庄,距离2015年高考100天,石家庄一中学高三年级的千余名师生在校园内誓师,高喊“高考备战口号”。段言/视觉中国
【 13 】
图为2016年2月29日,广东省惠州市,惠州综合高中隆重举行了2016年高考百日誓师大会。周楠/视觉中国
【 14 】
学校进行百日誓师的目的之一是向学生进一步灌输观点:“参加高考是在为自己的前途而战、应该学会拼命一博、要相信自己必胜和学会绝处逢生等。”希以此激发高三学生的斗志,提升他们的战斗力。图为2016年2月29日,广东省惠州市,惠州综合高中举行高考百日誓师大会。周楠/视觉中国
【 15 】
图为2016年3月1日,河南安阳,距离高考100天,河南省滑县道口镇某高中誓师大会,场面壮观。张套周/视觉中国
【 16 】
的确对于中国参加高考的高中生来说,高考有着一个简单却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那些考得好并进入了理想大学的学生来讲,这意味着他们在中国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上将获得优势。而对那些没有考好的学生来讲,他们可能很难摆脱挫败感。图为2017年2月25日下午,河南省汝南一高高三年级全体师生、部分家长和高二学生3000多人参加了该校组织的决战高考百日誓师励志大会。高三学子们振臂高呼“我要上重点、我要上一本、我要上北大”的豪迈誓言。王向阳/视觉中国
【 17 】
图为2017年2月25日下午,河南省汝南一高决战高考百日誓师大会,优秀学生代表上台分享高考梦想,立下一定考上北大的誓言。王向阳/视觉中国。
【 18 】
图为2017年2月27日,河南安阳,河南省内黄县一中高三学生在参加高考百日冲刺誓师大会。当日,河南省内黄县一中举行2017年高考百日冲刺誓师大会,以“决战百日,赢在高考”为主题,吹响了百日冲刺战的号角。刘肖坤/视觉中国
【 19 】
中国近年来考生数量逐年减少,多数专家认为出现了逃避高考的现象。有些农村学生根本不愿意报名参加考试,因为即使考上了大学,却无法支付高昂的学费,故觉着考上也没有意义。而付得起学费的富有家庭往往直接把孩子送到西方去上学,这些学生由此避开了国内的高考压力。图为2017年2月27日上午,四川省达州中学的高三学子在校园内集体宣誓:“2017年高考,我必胜!我必胜!我必胜!”山鬼/视觉中国
【 20 】
图为2017年2月27日,北京大峪中学高三年级百日誓师大会 ,学生在大会上宣读誓词。千龙图像库侯继庆/视觉中国
【 21 】
图为2017年2月27日,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一中2017届高考百日誓师大会现场。徐宏星/视觉中国
【 22 】
除了百日誓师,学校用来鼓励考生的还有随处贴满的标语。时刻提醒着考生们应该为此破釜沉舟,奋力一搏。图为2012年2月28日,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实验中学高三教室门外的标语。一味/视觉中国
【 23 】
当高考成为在当今中国最重要的一场战役后,很多学生的所有学习目标均为高考,放弃劳逸结合的课外娱乐时间,苦苦应战高考。“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便是最真实的学习写照。图为2013年2月27日,福建省晋江市,距离高考还剩100天,晋江一中高三学子正在认真复习,向高考做最后的冲刺。园禾/视觉中国
【 24 】
图为2013年2月27日,福建省晋江市,距离高考仅剩100天 ,晋江一中的高三学子正在认真复习,身后是“天道酬情”的红色标语。园禾/视觉中国
【 25 】
但高考也不可能总这样呈“战争状态”热下去,当那一天真正到来的时候,临近盛夏时分,考生的焦灼也许会少一些,可以相对轻松踏上新的征途。而那一天没到来之前,只愿他们的这段最后冲刺能换来战场上的胜利。图为2012年2月28日,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实验中学举行高考百日冲刺誓师大会,高三教室门上的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