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史海回眸 > 详细内容
历史迷雾中的特洛伊战争
发布时间:2017/5/16  阅读次数:1776  字体大小: 【】 【】【

在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我们领略了那场波澜壮阔的特洛伊战争。但是,在人类历史上真的有过这场战争么?真的有那么一位妖娆、性感的海伦,那位曾经引发两国战争的美女么?而那传说中城墙高耸特洛伊城又在哪里呢?

根据考古和文献记载,古代特洛伊地区曾被称作伊利昂Ilium(Ilios 或Wilios)。特洛伊这座城市,坐落在现在土耳其安纳托里亚高原西北部,达达尼尔海峡岸边。这里曾经是一天然海港,又是海陆贸易、交通要地。

与荷马史诗有一定区别,特洛伊战争,在历史上指的是希腊迈锡尼人和赫梯帝国及其附属国之间的战争。那么,我们就先了解一下交战双方------迈锡尼帝国和赫梯帝国的概况,了解下引发这场战争的真实原因:

迈锡尼人,是古代希腊青铜时期的说着希腊语的族群。他们在大约前1900年开始进入希腊本土。在前17世纪,希腊各地出现具有统一的迈锡尼文明特色的诸多希腊城邦。迈锡尼文明经过几百年发展,在前14世纪达到强盛期,取代了此前以克里特为中心区的米诺斯文明,一跃成为地中海的海洋霸主,登上了地中海的政治舞台。这个时期的赫梯人和埃及人都在文献中提及过希腊的迈锡尼人。赫梯人称迈锡尼人为亚希亚瓦人(Ahhiyawa 或Ahhiyawans);而荷马史诗中则称希腊人为Achaiwoi, 相当于线形文字B中的Achaiwia,也就是亚加亚人的意思。那么,我们在以后的论述中,把亚希亚瓦人、迈锡尼人都等同于亚加亚希腊人。赫梯人说的亚细亚瓦人不只是指希腊本土的亚加亚人,也包括迈锡尼人在小亚细亚的飞地米立都迈锡尼人。

迈锡尼是个贸易国家,也是个军国主义帝国。迈锡尼人为了维持其军事实力,为了有充足的相关资源巩固国家统治,非常重视海上对外贸易;也经常发动对外战争,掠夺资源。战利品可以用来赏赐臣属、士兵,保证他们对政权的忠诚。荷马史诗中阿喀琉斯就是一个国王,他以海盗为荣,这从另一侧面反映了亚加亚人的崇尚海上抢劫,对外掠夺的特性。

在迈锡尼出土了不少希腊青铜时期黄金物品,而迈锡尼本土并没黄金矿藏。所以这些黄金就应该是通过战争或贸易、抢掠获得的。

迈锡尼出土的阿伽门农面具

前15-14世纪亚加亚人的青铜剑柄

根据古代文献和考古分析,迈锡尼这个时期政治体制可以算作准帝国形式。第林斯、皮洛斯、科诺索斯等国,虽然都有其独立城邦国的特点,但从相同的文化、建筑特征、相同的政治体制、类同的经济运营、管理模式看;从统一对外战争的模式上看,他们可能都认可迈锡尼王的盟主或霸主地位。每逢重要的政治外交和统一的对外军事行动,比如远征地中海东岸的小亚细亚沿海地带,迈锡尼国王就成为所有亚加亚人的最高领导和统帅。一个统一的迈锡尼帝国、一个相对统一希腊世界已经初具规模。通过赫梯帝国的文献和希腊本土的考古资料,应可推断在前14-13世纪,迈锡尼国王应该是亚加亚希腊人的王中王。

在前13世纪赫梯帝国的文献中,赫梯国王已经承认亚加亚帝国(迈锡尼帝国)地位等同于赫梯、巴比伦、埃及等强国的地位。后来这些重要国家中又增加一个新成员,那就是重新崛起的亚速帝国。这很能说明赫梯人已经或曾经把亚加亚人诸多城邦当做一个与其平起平坐的大帝国来对待。

前13世纪的雄伟的迈锡尼的狮子门

今人绘制的迈锡尼遗址复原图 (狮子门)

迈锡尼帝国是海上帝国,控制着庞大的地中海贸易网络。从西西里岛到地中海东岸的小亚细亚沿岸、黎凡特地区、甚至埃及沿海,都是迈锡尼商船和海盗活动领域。而米利都、伊阿索斯则是迈锡尼人在小亚细亚的飞地。即使当时强大的赫梯帝国也曾认可米利都是迈锡尼帝国的附属城邦。

米立都最初应该是米诺斯人建立的,后来则变成了迈锡尼人海外殖民地。前14世纪,米立都已经是一个繁荣的地中海东岸国际大都市。其城市面积甚至比希腊本土的迈锡尼城规模还大,自然也比特洛伊城的规模要大得多。

虽然早在前14世纪,迈锡尼人因为其国家经济结构和政治利益,已经偶尔会和赫梯人有过军事冲突,但这段时期总的来说,双方还是相对比较和谐的。文献也记载了双方也有过友好地往来。亚加亚人曾派出使节访问赫梯帝国,给赫梯帝国国王送上礼品。根据赫梯文献,前1300年,亚加亚人将一个他们信奉的司职除瘟疫的神偶送到赫梯都城,希望能消除那里的瘟疫。

在同时期的古埃及文献中,也有古埃及人和希腊人进行的交流的证据。前1380年,法老派出拍使节出访了希腊。埃及使节先后到了克里特、美西尼亚、阿尔戈和迈锡尼等重要的希腊城邦。

可惜双方的和平并不是持久的。从考古上看,迈锡尼时期帝各地堡垒林立,戒备森严。这一方面说明迈锡尼帝国军事强大,但也说明其政治环境并非安定。这些堡垒可能就是用来防御国内暴乱和外敌入侵的。这些军事要塞,控制着帝国内各个交通枢纽和战略要地。很明显,迈锡尼是一个尚武的文明,这也同荷马史诗中亚加亚希腊人崇尚战争的特征相互印证。

根据第林斯遗址,绘制的第林斯要塞复原图

第林斯要塞一角(根据考古遗址绘制图)

荷马史诗中阿喀琉斯曾不无炫耀地对奥德修斯说他如何成功洗劫了小亚细亚沿海地区的23个城市,抢劫了大量宝物和妇女。因为阿喀琉斯为希腊人劫掠了如此多的宝物和妇女,使得阿喀琉斯在古希腊人心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方为,被后人歌颂和怀念。古希腊史诗中,希腊英雄自豪地称自己是“城市洗劫者”(sacker of cities),也是对历史的真实反映。

前文提到过,对外军事掠夺财富、资源也是迈锡尼帝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因此,指望迈锡尼人长期维持对外和平的政策那是不可能的。为了帝国的统治和亚加亚人的生存,除了对外贸易,还要发动对外战争,掠夺财富。

考古显示,在皮诺斯和科诺索斯的线形文字B记录的库存账目中,有大量的锡、铜和黄金等库存。这些当时贵重物资只能通过贸易或战争掠夺所获得。从皮洛斯的的库存记中还发现了从亚洲掳掠来的大量的女性奴隶记录。这些被抓来的女性奴隶,在线型文字B中被称作lawiaiai, 这与荷马史诗中对阿喀琉斯在袭击特洛伊南部里尔奈索斯掠来的女性俘虏称呼一样(Iliad, XX, 193)。被掳掠来的妇女,一般会和她们的孩子在一起。但不会和她们的男人在一起,因为他们的男人早已经被杀了。线形文字B中详细描述如何管理这些女子奴隶进行生产,记录了如何给这些奴隶分配饮食。劫掠来的妇女可以当男人的老婆,更可以是奴隶,做苦力。比如可以做纺织工作,在河里浸洗亚麻等等。皮洛斯的线型文字B中就有让妇女洗亚麻的记录。据说直到20世纪,当地妇女还在其附近的一条河洗亚麻。那条河叫做Linaria,其含义为亚麻河。

除了奴隶,记录中还有建筑师、铁匠、金匠或者是制作战车的各种技术人才。他们应该是亚洲购买或掠夺过来。这个不禁让我想起后来斯巴达的军国体制:斯巴达人是天生的战士,褪吭蜃龈髦址敝氐纳ぷ鳌3翘厥馇榭觯劳士没机会参与战争或变成自由民。

象阿伽门农、阿喀琉斯这些国王是需要通过战争获得财富的,用来自己享用和分配给自己的随从、士兵。迈锡尼统治者两大法宝,一个是铁腕统治;另一个就是对外军事掠夺,通过赏赐和分配给下属抢劫来的资源获得下属的好感,增加国家的凝聚力、向心力。荷马史诗中的英雄时代,其实就是个尚武、经常发动对外掠夺战争的青铜时代。

等到了前13世纪,迈锡尼的经济和环境慢慢开始恶化。经济逐步萧条,进出口贸易额逐渐减少,可分配资源开始捉襟见肘。因为资源有限,导致内部争斗加剧。希腊传说中的阿尔戈洗劫底比斯可能就是这个时期希腊人内部矛盾的体现。到底当时是气候异常,导致作物连年减产或绝收,导致牲畜大量死亡?还是内部争权?或是有外部蛮族入侵?可能兼而有之。根据古代文献,此时出现自然灾害的不只是希腊地区。乌加里特文献显示,当时安纳托里亚地区也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这是一场大面积的自然灾害。后来,古埃及提到那些进攻埃及的“来自海上的人”,他们是来自撒丁岛、意大利、西西里、小亚细亚、塞浦路斯、希腊本土的入侵者。而特洛伊被攻陷后,来此定居的新移民有的可能来巴尔干半岛的自色雷斯一带,甚至来自更远的中欧。所有这些证据显示,当时可能有个漫长的、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气候变化,引发频繁的欧亚自然灾害。于是在这段时期内,无处不是天灾,到处都是难民,遍地都是抢劫的强盗,到处都有外来入侵者。有的气象学家认为,这场气候异常覆盖面积极广,可能从欧洲一直绵延到中国部分地区(周灭商也发生在这个时期)。

迈锡尼频繁地对地中海东岸国家的进行侵袭、掳掠,惹恼了赫梯人,导致赫梯帝国强袭米利都,夺走了迈锡尼这片在近东的飞地;赫梯人还不甘心,又对亚加亚诸国实施了贸易禁运。恶性循环,走投无路的亚加亚人只能更加扩大对外战争,彻底走上了对外掳掠的这条野蛮血腥的战争之路。而为了维持这种对外战争,又反过来需要有足够的资源。所以,13世纪的迈锡尼帝国的穷兵黩武已经不可避免。恶劣的环境,经济不断萧条,帝国走向衰落,也就在所难免了。

需要强调的是,米利都被赫梯人占领,则很可能是导致希腊人向米利都更北方向的特洛伊地区频繁入侵的原因之一。也就导致了历史上的“特洛伊战争”。

现在,我们再简介一下特洛伊战争的另一主角------赫梯帝国:

赫梯文明大约形成于前19世纪中叶。帝国都城为哈图沙(今波加科斯)。这个帝国曾经攻陷过巴比伦帝国的都城;他们是安纳托里亚高原的霸主;他们以驾驶战车而闻名世界;他们的战车军团曾经击败过不可一世的古埃及军团。赫梯语言和迈锡尼人一样,属于印欧语系,但历史上曾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对这个文明知之甚少。直到1906-1908在安纳托里亚的一次考古发现,世人才真正认识到古代竟然还存在过这么一个伟大的文明。在赫梯帝国遗址的一个宫殿储藏中,发现多达上万片的刻字泥板。这些文字有赫梯文字,也有阿卡德文字,还有苏美尔、和胡里安文字。这些文献是当时赫梯帝国和多国交往的外交档案。这是赫梯作为当时一个具有重要国际影响政权的证明。这是一个强大国家,它就是赫梯帝国(Hatti)。

其实,在犹太旧约中,曾提到过赫梯人。但因为旧约中相关内容毕竟是在赫梯帝国灭亡后几百年后才编纂成文的,对赫梯人语焉不详,又不准确,无法让人们对赫梯帝国有详细准确的了解。世界考古中另一次对赫梯文明的发现是在古埃及出土的卡纳克神庙的一个墙壁上的文字记录。埃及人讲述了古埃及在法老拉姆西斯二世带领下和赫梯人在今天叙利亚奥龙特斯河谷打了一场硬仗。在这次场战役中,赫梯帝国战车军队团重创了埃及大军,迫使埃及人和赫梯人签订和平协议 ,法老迫不得已承认赫梯帝国也是一个与埃及平等的大帝国。

赫梯帝国都城哈图沙的“国王之门”

“国王之门”内墙的赫梯武士浮雕

哈图沙的狮子门

在前14世纪,赫梯帝国和迈锡尼帝国这两大政权在小亚细亚沿海地区已经偶尔有一些军事冲突。据赫梯文献,在前14世纪,希腊的亚加亚人已经时不时地介入小亚细亚西海岸的政治事务。 前1320年,赫梯帝国就洗劫了一次米利都,其借口是米利都曾配合以弗所和迈锡尼帝国对抗赫梯帝国。

到了前13世纪,希腊人更加频繁地在小亚细亚沿海地区制造麻烦和冲突,挑拨那里的城邦,比如亚扎瓦,反抗赫梯帝国。双方关系不断恶化,战事频发。最终,导致我们前文提到的赫梯帝国攻占了迈锡尼人在近东的飞地米利都。迈锡尼人于是更加变本加厉的进行报复,各方这种军事冲突持续了大约一个世纪,被荷马史诗浓缩为10年的“特洛伊战争”。

既然说特洛伊战争,我们也有必要,了解下特洛伊。在赫梯帝国考古文献中,有一句描写和特洛伊城的诗句,而这个诗句竟然和荷马史诗对特洛伊城的描述一样。如果说荷马史诗这句诗来自当地描写特洛伊的一句诗词也不无可能。赫梯文献的词句是这样的:当他们来自高耸巍峨的特洛伊城'When they came from steep Wilusa.荷马史诗也用高耸巍峨形容特洛伊城(steep Wilios) (Ilios ophruoessa, Ilion aipu 等)。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Iliad)这个史诗名称原意就是特洛伊城邦的意思。Iliad这个词原型来自Ilios(特洛伊城邦)。荷马史诗中将特洛伊所在国家称作Ilios 或Wilios,不过W在历史演变中,逐渐遗失。根据赫梯帝国文献,赫梯称特洛伊城邦为 Wilusa 或 Wilusiya。可见Wilusa和Wilios应该是指同一城邦。荷马史诗中称特洛伊城为Troy(或Troia),赫梯人则称呼特洛伊为Taruisa,二者发音也比较接近。荷马史诗中也将特洛伊人称作达达尼尔人,这个刚好和前13世纪古埃及文献中对该地人称呼吻合。这又一次印证历史上的特洛伊是真实存在的。

特洛伊古城墙

看看这个这个图片中的特洛伊城墙,我们也就能理解了为什么荷马史诗中提到Patroclus曾几次攀爬上了这个城墙(Iliad, XVI, 702)。因为城墙有一定坡度,城墙的石头之间又有缝隙,古代如有攀岩高手,爬到城墙上也不奇怪。

我们知道,特洛伊古城遗址已被发现。根据考古,得知特洛伊城最早建成于前3600年。远比希腊的米诺斯文明和迈锡尼文明要早得多。从赫梯文献得知,特洛伊在前17世纪后成为赫梯帝国的附属国。也就是说希腊人和特洛伊发生战争就相当于与赫梯帝国为敌。赫梯帝国是有义务保卫特洛伊城邦的。

特洛伊处在赫梯帝国和希腊人的夹缝中。不得安宁。而希腊人进攻特洛伊,也因为此时特洛伊的幕后老大是赫梯帝国,双方早有芥蒂。根据古代文献, 这个时期,亚加亚希腊人曾出兵干涉小亚细亚城邦亚苏瓦(Assuwa)。这个亚苏瓦按地理位置,接近特洛伊地区。这个事件,很可以当做历史上的特洛伊战争的某一个剧情。

根据13世纪中叶,赫梯帝国文献,当时赫梯人和亚加亚希腊人确为特洛伊有过军事上的交锋。

从地图中,我们可以对前13世纪地中海东岸重要国家的分布有个印象,特洛伊地处赫梯帝国和迈锡尼帝国之间,又处在海上(爱琴海和达达尼尔海峡)交通要道上,是兵家必争之地。希腊人在这里攻城掠寨,挑战赫梯帝国也就很正常了。

侵袭小亚细亚沿岸城邦的战争,一般由迈锡尼国王挂帅,其他个诸国也派来几百人的部队,统一行动。特洛伊不是这些侵袭战中的唯一牺牲品,甚至都可能不是迈锡尼人最重要的劫掠目标。 亚加亚人一般将远征的最高统帅(王中王)称作瓦纳科斯(Wanax或Anax)。

前1200年希腊古花瓶上的希腊士兵的形象

一般来了说,亚加亚人的腊远征军虽然最多也就是几千人。其数量虽远不及赫梯帝国,但装备良好,训练有素,以此突袭一些兵力不足的小亚细亚沿岸城市,还是绰绰有余的。

下文将把荷马史诗中那些英雄事迹与相关的历史事件中的人物做些对照。透过历史的迷雾,进一步加深理解伟大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

在荷马史诗中,特洛伊有一个王子叫做帕里斯;在历史上,有个和帕里斯相关的大人物,他是当时特洛伊城的一个国王。这个国王应该是一个中年的、有着丰富作战精英的英雄。在前13世纪相当于特洛伊战争时期的赫梯文献中,这位特洛伊国王名字叫做亚历山德罗 (Alaksandus),他可能是个希腊化的卢维安人(Luwian)。而帕里斯的名字还叫亚历山大,英文 Alexander (Ἀλέξανδρος , Aléxandros ) (Alexandros) 。帕里斯(Paris)是个卢维安人的名字,在赫梯文中读作Pari-zitis。荷马采用真实特洛伊某一历史上的国王的名字给自己的作品中的人物命名,应该不只是偶然。

说帕里斯可能是个有一定希腊化的卢维安人,是否会与特洛伊是赫梯属国相互矛盾呢?不然,我们在特洛伊出土文物中,发现不少希腊迈锡尼文明风格的文物。这说明希腊文化在特洛伊还是很有影响的。前面已经提到过特洛伊在赫梯帝国和迈锡尼帝国之间, 其文化上受双方影响实属正常。另外希腊化的国家被不同文化的大国所统治,在历史上也很常见。不论后来的希腊人和波斯人的战争,还是亚历山大率领的希腊帝国和波斯帝国的战争,都有希腊化城邦站在波斯帝国的一边。

在荷马史诗中,特洛伊的老国王名字是普里阿摩斯Priam(ΠρίαμοςPríamos),这名字也是个卢维安人名;还有古埃及文献说普里阿摩斯是一个安纳托里亚高原国的一个人。也就是说历史上的真实的普里阿摩斯很可能不是特洛伊人,而可能是和是特洛伊有一定姻亲关系或来往的内部山区的国家的国王。荷马史诗人物名字,不是随意捏造的,有相当的历史分量。

在荷马史诗中,希腊最孔武有力的大英雄不是统帅阿伽门农,而是神一样的英雄阿喀琉斯。阿喀琉斯应该是什么年代的希腊英雄呢?根据文献记载,小亚细亚有所谓的阿喀琉斯的坟墓。后来,薛西斯和亚历山大大帝都在这个坟墓旁祭奠过传说的阿喀琉斯。从对该坟墓的考古结果看,墓主人是前13世纪的希腊贵族武士。这样,我们权把阿喀琉斯当做13-12世纪众多劫掠小亚细亚沿岸诸多国家而牺牲的一位亚加亚英雄的化身吧。阿喀琉斯在历史中的真实形象到底神马样子,我们则可以根据希腊文物中描写的勇士的形象,还有古埃及描绘的来“自海上的人”中希腊人的统帅形象来推断。

古埃及人刻画的前13-12世纪希腊武士的形象

克里特岛出土的前12世纪迈锡尼武士头盔残骸

前12世纪希腊武士使用的武器装备

前13-12世纪,迈锡尼人使用的战斧

将图中此人当做牛叉的海盗大王阿喀琉斯如何?

在荷马史诗《奥德赛》(Odyssey, XI, 519)中,曾记述希腊人在阿喀琉斯率领下,在莱兹博斯附近有一次失败的登陆战役。品达和斯特雷波也在自己作品中,提到过希腊人这次失利。在历史上,这很可能是亚加亚人联合小亚细亚的盟军在莱兹博斯和特洛伊附近大肆攻城拔寨的那次战役。当阿喀琉斯听说有大量赫梯援军前来的时候,就抛弃小亚细亚盟友,撤退了。按理说这绝对是明智之举。亚加亚人军队数量有限,不可能正面和赫梯帝国庞大的战车军团死磕。赫梯文献记载了这一事件,文中提到了一位很符合阿喀琉斯形象的亚加亚人国王,其真名叫做匹亚马拉多斯(Pijamaradus) 。前1230年,这位亚加亚国王率领希腊大军的进攻莱兹博斯等城邦。毗邻特洛伊地区的西哈Seha国王给赫梯国王写信求援,赫梯大军紧急驰援,亚加亚人撤退。

荷马史诗中另一个英雄阿伽门农在历史上也应该和阿喀琉斯应该属于同一时代,至少年代相差不会很久远,所以可以推测,他们的打扮应该相差不多。

我脚得把左侧这个老者当作阿伽门农比较搭

荷马史诗中奥德修斯以智慧闻名。在荷马笔下,奥德修斯戴着一顶镶着野猪牙的头盔。而这种头盔,在爱琴海出土文物中是很常见的。不过,这类头盔却不属于特洛伊战争最后阶段,而是属于更早的年代。这种头盔在前16世纪和前15世纪的希腊世界比较流行,前14世纪使用已经开始减少。在特洛伊战争的最后阶段,这种头盔应该已不再使用。不但荷马本人不可能见过这种头盔,就是前12世纪的所谓特洛伊战争时期的人也不能经常见到这种头盔。这说明荷马史诗中有些元素可能来自遥远的青铜时代更早期的记忆;也许是奥德修斯祖上有这个头盔,并一代代遗传下来(头盔内部是用兽皮做内衬,传承太久远怕是很困难)。一顶这样的头盔,需要杀死很多野猪才够做成。佩戴这种头盔的人绝对是有身份证的人,这头盔是其家族荣耀的象征,也是财富的象征。另外,野猪牙的防护作用有限,远远不及金属。这种头盔无法,也不适合在军队中普及的。

前14世纪迈锡尼野猪牙头盔

科诺索斯出土的野猪牙头盔(修复)

阿克罗蒂里(Akrotiri),出土的约前1600年壁画,画中的米诺斯时期的武士也带着野猪牙头盔

希腊青铜时代的出土文物中,有一套完整的希腊武士装备,带着重甲,佩戴这种头盔。拥有这套装备的主人应该是位贵族或国王,也是军事首领。这么重的装备,不适合步兵佩戴,应该是战车武士的装备。

希腊阿尔戈Dendra出土的属于前1400年前,戴有野猪牙头盔的希腊青铜时期重装武士(战车武士)

荷马史诗虽然也有战车的描绘,但毕竟荷马所在的时期是黑暗时代,他已经不知道如何使用战车了。荷马应该是从他的前辈游吟诗人代代传承下来的史诗元素中,听说到的战车,但他不知道战车如何使用。在荷马史诗中,作者把战车当做了交通工具。而事实上,战车是在战场上重要的作战武器,其对步兵阵有强大的冲击力,能很好地打乱,撕裂敌军阵型。

塞浦路斯也在迈锡尼帝国的势力范围之内。那里也出土了很多迈锡尼文明时期的文物。文物上描绘了迈锡尼使用战车的场景。

在塞浦路斯Maa Palaeokastro出土的双色迈锡尼风格的陶器

前13-12世纪,亚加亚人战车狩猎图

希腊皮洛斯约前14世纪中叶的壁画。画中站在战车上的迈锡尼

武士带着貌似野猪牙头盔

  

这个今人绘图,比较符合奥德修斯的形象吧

在荷马史诗中,大埃阿斯(Ajax)和赫克托尔都使用巨大的、能完全掩护身体的巨大盾牌。事实这种盾牌也不是特洛伊战争后期希腊人使用的盾牌。这类盾牌是更早年代中,希腊武士使用的盾牌。这种盾牌太大了,因此必须使用相对轻便牛皮或兽皮的做成的。盾牌有背带,不用的时候可以背着。

前16世纪,迈锡尼人使用的大盾牌

根据考古资料和文献绘制的狩猎中的持巨型盾牌的希腊武士

这个绘制的拿着巨大盾牌迈锡尼英雄,比较符合大埃阿斯的形象(Ajax)

荷马史诗中的英雄形象,很像希腊青铜时代几百年内,不同时期的各类英雄同场竞技(至少荷马史诗中描绘的英雄形象,能给人这样的感觉)。虽然有点关公战秦琼,但这也从另一个侧面,更真实地反应了青铜时代的各个时期的英雄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是荷马时代是不可看到的,也一定是通过游吟诗人口口相传到荷马时代的。在希腊皮洛斯的考古,发现希腊青铜时代的迈锡尼人已经有游吟诗人,出土文物中描绘了拿着弦琴的游吟诗人,他们可能就是荷马的先辈。

希腊皮洛斯遗址壁画中的演奏弦琴者(游吟诗人?)

对荷马史诗中的主要英雄的介绍就告一段落,我们重新回到特洛伊战争。《伊利亚特》将希腊人对小亚细亚诸国的侵略战称作特洛伊战争。不过历史上,特洛伊城的攻防不是希腊亚加亚人和赫梯人之间的唯一战争,特洛伊也不是唯一战场。那么特洛伊城在希腊人和赫梯人的战争中是否被攻陷过呢?特洛伊木马是否只是个传说?

特洛伊当时是一个重要的贸易港口,上文也说过,特洛伊处在迈锡尼和赫梯帝国两个霸权之间。这样就造成特洛伊人到底亲近赫梯帝国还是迈锡尼帝国已经不是很重要了。反正总有一方会以他为敌。这有点类似现代史中的波兰,处在德国和苏联之间,倒霉透了。

地处迈锡尼帝国和赫梯帝国之间的特洛伊

前面说过,前17世纪以后,特洛伊已经是赫梯帝国的属国或盟国。当希腊飞地米利都被赫梯帝国占领后,米利都北部的特洛伊地区,变成了希腊人侵略的、洗劫的目标就在所难免了。

根据荷马史诗,特洛伊战争的起因是海伦被帕里斯劫走。仔细分析,恐怕这只是个传说,应不会是战争的真正起因。海伦是否存在,都很难说。古代以被劫妇女为借口发动战争的故事一点不少。乌加里特就有这种相似的传说。荷马史诗是否山寨了乌加里特的传说也未可知。事实上,亚加亚人反倒是从前13世纪开始,经常疯狂地在小亚细亚掳掠妇女、抢夺财宝。希腊人反倒是从近东抢走了不知多少“海伦”。另外,特洛伊也有自己的舰队,他们是否也曾做过海盗,也反抢了希腊人的女奴隶--海伦?这也有一定的可能。我认为海伦如果存在,那海伦也就是个希腊人抢来的奴隶,又再次被特洛伊人从希腊人手里抢过去。双方由此结下梁子也未可知。海伦不是战争的真正起因,但的确是个很好的开战借口。

荷马史诗中有多处与赫梯人记录的历史相吻合,荷马史诗中的确有不少真实的历史成分。只不过《伊利亚特》是将迈锡尼人和赫梯帝国极其附属国之间的上百年的多次战争浓缩为10年的特洛伊战争。

如果把海伦设想为一个被多次来回抢夺到奴隶,那么她是不是长得介个样子呢!

如果海伦真的是迈锡尼妇女,那她应该是这样打扮的

荷马史诗中说希腊人曾两次攻占小亚细亚的特洛伊。一次是神话中赫拉克勒斯;另一次是阿伽门农帅军攻克特洛伊。根据卡尔.布莱根的考古发现,特洛伊在青铜时代晚期,也的确至少两次被攻陷。一次是前13世纪早期的特洛伊四期;另一次是前13世纪中期到前12世纪早期这段时间内。从特洛伊出土文物看特洛伊从前16世纪开始到13世纪早期一直和迈锡尼有贸易往来。直到前1250年,特洛伊最终陷落。种种证据的确显示,特洛伊的在这段时间的确被战争所蹂躏。

毁灭特洛伊的人很可能如古埃及文献说的“来自海上的人”(sea people)。这些入侵者有的来自地中海上的各个岛国;有的来自色雷斯地区;甚至有可能有的来自遥远的欧洲内陆匈牙利一带。他们不只是毁灭了特洛伊,他们还毁灭了赫梯帝国等诸多国家。就是迈锡尼帝国本身的衰亡也和这些各地象潮水一样汹涌而来的移民入侵者有一定的关系。只不过迈锡尼人也参与了这种入侵战争。

“来自海上的人”(古埃及文字)

古埃及文献详细描述了这些人。说他们毁灭了赫梯帝国;毁灭了乌加里特等小亚细亚城邦(当然包括特洛伊在内);毁灭了黎凡特地区的诸国。乌加里特出土的文献,也证实他们遇到了“来自海上来的人”的袭击。他们和赫梯帝国一样,都被这些入侵者消灭了。

荷马史诗《奥德赛》中,也提到过这次进攻埃及的战斗。这些所谓的“来自海上的人”中就有迈锡尼人。拉姆西斯三世是从全国调集了庞大的军队,才得以阻挡住这个入侵狂流。使古埃及成为当时地中海周遭唯一幸免于难的国家。

埃及拉米西斯大帝击溃来自海上的人的雕刻画

埃及武士击杀迈锡尼武士

埃及人俘获的迈锡尼武士

根据古埃及人的描述,这些进攻古埃及的狂流不只有军队,还有坐在牛车上的妇女和儿童。说明这些移民也是难民。他们不只是来抢劫的,更来逃难的,是来寻找新家园的。

荷马史诗说:亚加亚人是因为采纳了奥德修斯的特洛伊木马的计策才攻城成功。很难相信特洛伊人真傻到被这种小技俩骗的地步,这个真的有点不靠谱。对此,学者一般有两种解释:一是木马可能是古代中东地区一种类似马的形状的攻城工具。攻城人藏在木马形的防护罩内去冲撞城门。不过还没有考古证据,能证明这个时期小亚细亚有此类攻城木马;另一种说法,特洛伊的陷落是因为地震造成部分城垣被毁坏,希腊人才得以攻城成功。这个和考古吻合。特洛伊四期(前1375-1250年)的确经历过剧烈的的地震,造成了一些城墙坍塌。而地震之神在古希腊神话里就是波塞冬,波塞冬在古希腊神话中同时也是牧马之神,他的形象有时候就是一匹马。后人有可能为了表示对波塞冬的敬意,以木马作为献祭礼物献给这位地震之神。久而久之,就传成了希腊人利用木马之计攻克了特洛伊。这个假说很难说有真实的可能。

希腊人攻克特洛伊后,希腊本土的经济危机更加严重。毕竟地中海沿岸国家除了埃及其它诸国都被战争毁灭。希腊不可能再象从前辉煌时期那样依靠海上贸易来维持自己的繁荣;各地都在饥寒交迫中,可作为战争抢劫的目标越来越少。没有经济的支撑,迈锡尼帝国就像特洛伊城墙一样坍塌了。

根据荷马史诗,阿伽门农归国后被刺杀,紧接着出现家族内部的杀戮和清洗;奥德修斯回国后,也进行了内部的杀戮和清洗。因为,经济萧条时期,资源也极其紧张,希腊人内部自然就爆发了这些内讧,相互倾轧。这这一切都加速了迈锡尼青铜文明的灭亡。到了前1200年,几乎所有青铜时代的希腊国家都遭到毁灭。貌似只有雅典幸免于难,不过也是辉煌不再。希腊人口锐减,那些曾经繁荣的城市,很多后来被彻底放弃。迈锡尼作为一个王中王的帝国,彻底瓦解。希腊青铜时代陷入黑暗世界之中。既然没有那么多的物资来存储和和分配,也就没必要用线形文字B来做账目和库存记录了。这样精通这种文字的人也失去工作,线形文字B也就这样失传了。古代希腊世界曾经辉煌的青铜文明,从此黯淡下来。

那些依然有船,有一定武士拥戴着的个别国王或贵族则可能会流浪到各地,比如加入到“自海上的人”的移民大军,在近东中东大肆抢劫,维持生计。迈锡尼移民很多在黎范特地区定居下来。在旧约中,这些希腊移民被称作菲利斯坦人,他们初期是一般以村社形式、零散的聚居点的形式分布在黎范特地区。开始的时候,迈锡尼移民并没有建立殖民城市。直到前11世纪,这些殖民者才开始营建城市。从前12世纪到11世纪,(迈锡尼人)菲利斯坦人在迦南增加到2-3万人,数量相当可观。

英雄时代结束,黑暗时代到来,青铜文明消逝,黑铁时代走进历史。巍峨的特洛伊城化作古人记忆中青铜世界的最后一缕文明之光,消失在黑夜。特洛伊城陷落后,一些来自北部的、有可能是来自中欧匈牙利一代的移民跨越达达尼尔海峡定居在特洛伊,他们并没有修复特洛伊。岁月流逝,曾经繁荣、富裕、熠熠生辉的特洛伊城,又慢慢被遗弃。后来人们已经不知道它在哪里,甚至都怀疑它是否真的存在过。直到有一天考古学家把它挖掘出来,特洛伊才重见天日。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苏公网安备 32108802010544号

        苏ICP备15027010号-1)  网站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