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清风诗词 > 详细内容
描写儿童生活的诗,看看诗人笔下的萌娃们~
发布时间:2017/6/2  阅读次数:1392  字体大小: 【】 【】【

一提到儿童,我们马上会想到活泼、天真、单纯、调皮、聪明等这些美好的词语,来形容他们。

那么在历代诗人的笔下,儿童的形象是怎样的呢?今天,小编为大家选取诗人笔下几种类型的儿童形象,相信大家看完后,肯定会跟小编一样,觉得这些孩子们简直萌翻了。

▐ 撒娇耍赖

《与小女》

唐·韦应物

见人初解语呕哑,

不肯归眠恋小车。

一夜娇啼缘底事,

为嫌衣少缕金华。

赏析:这是诗人写给自己小女儿的诗。她刚能听懂大人的讲话,就咿咿呀呀的学着说话了。因为爱玩小车就不肯去睡觉,因为衣裳上少绣了朵金线花,就整个晚上哭闹着不肯停歇。诗抓住小女孩学话、贪玩、爱漂亮、喜欢哭闹的特点,通过这些生活琐事的描写,使小女孩的天真可爱的形象跃然纸上,诗人爱女之情也流于笔端。

▐ 天真认真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台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赏析:一个蓬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诗人通过描写典型细节,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

▐ 纯真无邪

《长干行》

唐·李白

郎骑竹马来,

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

两小无嫌猜。

赏析:幼男幼女一起嬉戏,天真无邪的场景,使我们情不自禁地联想到自己小时候过家家等游戏情景,也由此诞生了沿用千年的两个成语,即“青梅竹马”和“两小无猜”。

儿童处在人生的幼稚阶段,天真烂漫而又充满幻想,这大概就是人一生之中那最真挚、最纯洁的那段感情吧。

▐ 自娱自乐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赏析:儿童们奔跑着,追捕那翩翩飞舞的黄色蝴蝶。可是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后,孩子们就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们了。“急走”、“追”是快速奔跑追逐的意思。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 热情好客

《溪居即事》

唐·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

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

急向柴门去却关。

赏析:乡村春日,人们都在田间劳作,村里是很清静的,除了孩子们在宅前屋后嬉戏之外,少有闲人。有一位小童正玩得痛快,突然发现有船进湾来了,以为是客人来了,撒腿就跑回去,急急忙忙地解脱柴门的扣子,打开柴门迎接客人。

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摄取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

▐ 聪明伶俐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赏析:牧童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全诗纯用白描手法,紧紧抓住小牧童一刹那间的表现,逼真地写出小牧童非常机灵的特点,让人倍觉小牧童的纯真可爱。

▐ 贪吃爱玩

《百忧集行》

唐·杜甫

忆年十五心尚孩,

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

一日上树能千回。

赏析:老年杜甫在成都回忆起童年时的情景。十五岁还是一股孩子气,身体健壮得象一头小牛犊,整天跑来跑去。到了农历八月间,庭院前梨枣成熟时,他每天都要无数次地爬树去摘取品尝。

▐ 乖巧懂事

《幼女词》

唐·施肩吾

幼女才六岁,

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

学人拜新月。

赏析:小女孩拜月,形式是成年的,内容却是幼稚的,这形成一个冲突。小女孩越弄“巧”学人,便越发不能藏“拙”。这个“小大人”的形象既逗人而有趣,又纯真而可爱。

▐ 憨态可掬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赏析: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诗人笔下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 腼腆害羞

《 喜韩少府见访》

唐·胡令能

忽闻梅福来相访,

笑着荷衣出草堂。

儿童不惯见车马,

走入芦花深处藏。

赏析:突然听到梅福前来造访,我笑着穿上荷衣走出草堂,村里的小孩很少见过官员的车马那浩荡的气势,都慌忙跑到芦苇荡的深处躲藏。

后两句写孩子们见官员车马而跑入芦苇丛中藏匿起的情景,写出了平民家庭的孩子们没见过世面,胆小腼腆。“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这两句诗从侧面来写“见访”,委婉含蓄,而且最富于生活气息。

“欢乐和自由,是童年时代的纯真信念。”童心是神圣的,它使孩子更加接近自然之道。在这个喧嚣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颗童心。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苏公网安备 32108802010544号

        苏ICP备15027010号-1)  网站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