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里 有 束 光 · 眼 里 有 片 海
与“心流”谈场恋爱,乃长假休息的最高境界。
1
不懂休息的人=会上班的猪
周国平发过一段有趣博文:
人=吃饭+睡觉+上班+玩。
猪=吃饭+睡觉。
代入:人=猪+上班+玩。
即:人-玩=猪+上班。
结论:不懂玩的人=会上班的猪。
不会休息的人=会上班的猪。
个人的生活质量主要取决于闲暇的利用方式,
但90%的中国人不懂得怎么休息。
2
没有比刚刚度过假的人更需要假期的了
清华大学曾经做过一个调查:
放假回来,你的状态怎么样?
排名第一的答案是——累。
每次长假,你是怎么度过的?
排名前几位的答案是这样的:
●补觉
●急行军式旅行
●刷电影刷电视剧
●宅家里玩游戏
●胡吃海喝
●去KTV、酒吧等嗨到三更半夜
这样放肆过长假,
既伤身体又无意义,
所以每次国庆、春节等长假归来,
你都感觉疲倦、空虚、焦虑……
英国作家埃尔伯特有句名言:“没有比刚刚度过假的人更需要假期的了。”
“姿势”不对,越休越累。
3
休息的悖论
社会学家发现了两个休息悖论。
第一个悖论是:
“半世纪以来,人们可自由支配的休息时间总体上一直呈增加趋势,但人们主观上却觉得自己的休息时间在减少。”
正如我们常常所感叹的:
“感觉还没耍,假期就过了。”
第二个悖论是:
“休息的意义本来在于恢复疲劳、放松神经,重燃生活的热情,但现在人们休闲之后,却往往觉得很无聊很疲累。”
正如我们常常所感叹的:
“休个假,比上班还累!”
为什么会这样呢?
那是因为我们根本不懂得休息,
不知不觉就陷入到两个悖论之中。
4
不会休息是因为你不懂"心流"
那我们该如何休息呢?
在展开说这个问题之前,
我先谈一个名词——心流。
“心流”是心理学家米哈里创立的概念。
当心流发生时,我们会感到:
●完全陶醉于正在做的事情当中。
●内心感觉无比纯净。
●内心会有一种宁静感。
●感觉自己超越了日常现实。
●超越了时间,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甚至超越了自己,忘记了自身的存在。
如果有心流发生,
我们就会获得很大的放松度和满足感。
也就是说,
我们从休息中获得放松和满足的程度,
并不取决于休息时间的长短,
而是取决于休息能够产生多少心流。
米哈里说:“按心流发生率高低来划分,休闲可分为两种:被动式休闲和主动式休闲。”
被动式休闲是指不需要消耗什么精力,不需要什么技巧或专注力的活动,如刷手机、聊天、听音乐、看电视等。
主动式休闲是指需要动些脑筋、花些心思、用心投入才能享受到乐趣的活动,如从事个人爱好、运动、读书等。
被动式休闲心流发生率低,
主动式休闲心流发生率高。
我们该如何休息呢?
答案就是:减少被动式休闲,投入到主动式休闲之中。
5
读书,是最低成本的社交
周国平说过一句有名的话:
“一个真正的写作者,
不过是一个改不掉写日记习惯的人。
他的全部作品都是变相的日记。”
一本书,就是一个人。
看一本书,就是在与一个人对话。
所以木心说:读书是最低成本的社交。
书架添了罗素,家里就有了罗素。
书架添了庄子,家里就有了庄子。
书架添了胡适,家里就有了胡适。
你只需花那么一点点金钱,
就可以把无数先人大哲请回家,
在更深人静的夜里,和他们把手交谈。
把他们的知识变成自己的见识,
把他们的经历变成自己的经验。
米哈里研究发现:深度阅读非常容易产生高心流。
所以假期休息,不妨阅读一两本一直想读而未读的书。
6
运动,是最好的休息
2003年5月22日14点37分,
52岁的王石成功登上珠峰,
成为中国登顶珠峰年龄最长者。
其实,王石不仅登上了珠峰,
他还登顶了世界七大洲最高峰,
更徒步到达过南极和北极。
全球完成“7+2”探险活动的人不超过十个,
但王石就是其中之一。
在工作之余,
王石最多的休息就是从事户外运动。
“每次登山归来,
感觉都好极了,
浑身血管脉络非常舒畅,
人非常轻盈,仿佛透明一般。”
问大家一个问题:产生心流最高的主动式休闲是什么?
你一定想不到答案。
米哈里研究发现:排名第一的竟然是体育运动。
所以,对脑力劳动者来说,
最好的休息不是补觉,
而是进行体育类运动,特别是你喜欢的。
7
爱好,最容易提升幸福感
王羲之5岁就爱上了书法,
天天练习,痴醉入迷。
11岁那年,发生了一件趣事。
那一天,书童送来馍馍,
催他赶紧吃:“今天有你喜欢的蒜泥。”
王羲之头也不抬,像没听见一样。
仍然入了魔似的看帖写字。
馍馍都快凉了,他仍然不动嘴。
书童只好说:“我只好去告诉夫人了。”
一会儿,王羲之母亲赶了过来,
她原来想训斥王羲之来着,
可一见王羲之,就噗嗤笑出声来。
王羲之回头:“娘,你笑什么呢?”
王夫人捧着肚子:“你看看你手上的馍馍。”
王羲之一看,自己也乐了起来——原来,他把墨汁当成蒜泥蘸了。
吃得满嘴乌黑,竟是浑然不觉。
米哈里研究发现:在主动式休闲里,从事自己爱好之事所产生的心流,仅次于体育运动而高居第二位。
所以,米哈里说:
“获得高质量的休闲满足其实很简单,
就是找到一项长期的业余爱好。”
8
完成一次真正的旅行
经常旅游的人多,但会旅游的人少。
我们大部分人的旅游是这样的:
“上车睡觉,
下车屙尿,
景区拍照,
回家一问,
什么都不知道。”
旅游是一种容易产生心流的休闲方式,
但前提得是“真正的旅游”,
而不是急行军式、看人头式的旅游。
什么是真正的旅游?
如果你看过“旅行应做的50件事”,
你就知道什么才是旅游:
●全程脱离网络、手机
●在旅行中学会新的技能
●看一次当地传统的表演
●和出租车司机聊天
●去吃只有当地人才知道的餐馆
●与当地人交换手信、纪念品
●逛每个地方的博物馆
●学一些简单的当地语言
●跟随当地人参加庆典、派对
●去当地校园游览
…………
这样旅游一趟回来,
你会获得极大的意义感和满足感。
9
顶级的休闲,是心灵的沟通
很喜欢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此文是闲情逸致真是让人神往啊!
携闲友,看闲景,聊闲情,
“哪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柏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顶级的休闲,是心灵的沟通。
问一个问题:你上次和爱人、父母、孩子、朋友深入交流是什么时候?
我想,大半的人都记不得了吧。
我们平时都太忙了,
忙得总是忽视身边最亲近的人,
而且,我们总是习惯于去伤害最亲近的人,
因为我们的能力往往只限于伤害最亲近的人。
所以,不妨趁假期的时候,
深入地和最亲近的人进行沟通,
互相交换你们心中的灵魂。
10
性是检验真爱的第一标准
你知道中国有多少夫妻在过着无性婚姻吗?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潘绥铭做过一个全国调查,
结果发现:已婚或同居情侣中,每月连一次性生活都不到的人达28.7%,近一年都没有性行为的人达6.2%。
这两个恐怖的数据表明:
性生活,已成为很多家庭的奢侈品。
很赞同作家艾小羊说的一句话:
“性是检验真爱的第一标准。
判断喜不喜欢这个人,就看想不想睡他,
想睡不一定是真爱,也许只是情欲,
但不想睡就是不爱。”
问个问题:你有多久没和爱人好好做爱了?
我想很多人都会陷于沉默。
作家伊姐讲过她朋友小野的经历:
“情人节,我问小野是怎么过的,
她绘声绘色描述了全过程:
哎呀,那天熊孩子终于睡着了,
我交代完保姆,就赶紧去了酒店。
过了一会,有人敲门,我问,谁啊。
熟悉的声音:‘警察。例行检查。’
开门后,老公穿着‘警服’,
一脸严肃地说:
‘今天是扫黄打非重点日,
执勤方式有点特殊,
需要你配合检查一下身体。
不过我们没有医疗设备,
只有手铐、皮鞭和电棒……’”
那天晚上,小野爽翻了。
所以,对于长假来说,最好的休闲方式,
也许就是这样精心制造一场完美的性爱。
11
与大自然谈一场恋爱
也喜欢张岱的闲文《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
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
这篇文章把“人亲近大自然所获得的快乐”展现得淋漓尽致。
英国BBC做过一项万人研究,
你觉得最好的休息方式是什么?
排名第一的是:亲近大自然。
米哈里也说到:亲近大自然,能产生高心流。
如何亲近大自然呢?
答案是:深入。
比如——
花一点时间等一朵花开。
看一片初春的嫩芽绽绿。
听一夜窗外雨打芭蕉声。
躺在吊床里,静静地看星星。
…………
正如苏轼所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2
怕麻烦的人,享不了好休闲
去一位朋友家小聚。
他问:喝什么?
我说:茶吧。
于是他立即忙碌起来:净手,烫杯,温壶,洗茶……
我说:随便泡一杯就行,不用这么麻烦。
他笑笑:不麻烦的。
泡好,他给我斟了一杯。
一喝,我感叹:真是轻浮无比。
然后,他说了一句让我永生难忘的话:
“真正热爱生活的人,从不嫌生活麻烦。”
其实,休闲也是如此。
一直以来,我们都陷入了一个误区:
就是在追求休闲的快乐时,
总是想竭力避免休闲的麻烦。
恨不得把休闲过程中所有的事,
都交给机器、工具或他人代劳,
自己什么都不做,只是享受就可以了,
殊不知正是因为缺少深度参与,
我们的休闲才那么无趣和疲累。
被动式休闲:不需要消耗体力,不需要动用脑筋,不需要投入专注。
主动式休闲:需要消耗体力,需要动用脑筋,需要投入专注。
只有不怕麻烦的人,
才能获得真正的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