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谈天说地 > 详细内容
美国人到底有多勤奋?看看他们加班时候的状态就知道了!
发布时间:2018/5/1  阅读次数:1123  字体大小: 【】 【】【

印象中的美国人总是早晨6点多早早出门,下完3点就早早收工到沙滩上晒太阳了,果真如此吗?事实上,相比较其它欧洲发达国家的“自由”和“人性化”,美国人才是真正的“工作狂式”的模式!一起来看看他们加起班来到什么状态吧~

1. 平均工作时间很长

也许美国工人最臭名昭著的习惯就是长时间工作。

根据知名统计机构盖洛普(Gallup)于 2014年的一份报告,美国全职工作的员工每周平均工作47小时,居世界上第一,明显高于西欧发达国家。但米叔默默想说,这也就是在西方国家中而已,在咱国人眼中部分美国人也是很爱"https:磨洋工"https:的。

在欧洲,《工作时间指令》规定欧盟雇员每周工作时长不得超过48小时。在英国曼彻斯特商学院工作的美国籍教授Cary Cooper指出,德国和瑞典等一些欧洲国家的员工,每周工作时间差不多是35个小时。

《跨文化交际》的作者Craig Storti表示,欧洲人认为美国工作狂式的工作实际上并没有有效地利用时间。“欧洲人认为,高成效的工作,应当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而不是时间越长越好。”

2. 美国人很少休假

每个国家的休假时间各不相同,但美国人的休假时间似乎最短。虽然大多数公司每年都为员工提供两周左右的带薪假期,但真正休假的美国人很少。

根据职业网站Glassdoor的数据,美国员工平均每年只休了公司给的带薪休假时间的54%。

相比之下,像瑞典这样的国家,每年有5周左右的带薪假期,所以他们对美国的工模式都十分抗拒。

Cooper教授告诉美国《商业内幕》杂志,“相比较其他因素,美国公司更看重生产力。目前在美国,工作中的倦怠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各公司、行业及工会都在讨论这个现象。其他国家的员工认为,如果不隔一段时间休一次假的话,就不能很好地在工作中保持状态。”

3. 产假也少得可怜

根据2014年国际劳工组织的报告,美国和巴布亚新几内亚、阿曼这些国家一样,不保证女性有带薪产假。虽然有无薪产假,但《家庭与医疗休假法》规定,最多也只能休12周,比世界上其他国家少很多。

例如:在芬兰,孕妇可以在分娩前7周开始休假,并且假期可以一直持续到分娩后的第16周。而准爸爸有8周的带薪假期时间陪伴自己的妻子。

*注:根据2008年的数据,法国夫妇两人法定的产假天数合计为318周(足足有6年的时间),其中有薪产假为22周。西班牙夫妇两人合计为312周,其中有薪的产假为18周。德国和瑞典,夫妇休产假的天数不如法国多,但带薪的产假天数却是经合组织国家中最多的——德国夫妇法定可休天数合计是170周,有薪产假47周;瑞典夫妇合计163周,有薪产假也为47周。英国新生儿父母享受的产假时间在欧洲国家居于中等水平,夫妇法定的产假天数合计80周,其中有薪产假13周。

美国人在对于休假态度上,女性还能被理解为把家庭放在首位,而男性则会被别人认为对职业的懈怠。

4. 美国人喜欢坐在办公桌前吃饭

美国人还因时刻把自己绑在办公桌前而闻名。根据2015年的一项调查,只有五分之一的美国人会在午餐的时候离开办公桌,大部分人都是边吃饭边工作。最可怕的是,数百万美国上班族还会为了工作而不吃午饭。

看看法国、西班牙、希腊和其他欧洲国家,午休时间常常超过一个小时,而且基本上没人坐在电脑前。

5. 美国人很少午休,也懒得活动

在美国,即便是吃完午餐,他们也懒得出去走走,而是一直埋头工作工作。看到身材大只的同事午餐时拿出一份塞牙缝都不够“火鸡三明治”或者“便当沙拉”,忙起来确实会边吃边做事,但是工作的忙碌还是与公司大小、城市位置、行业有着直接联系。

而在瑞典,大部分上班族都很享受“fika”,这是一些公司制定的比接杯咖啡时间长的休息时间,公司员工会在这时候聚会和社交。许多北欧公司都在每天的工作中准备两个休息时段,一个上午,一个下午。

研究表明,工作中偶尔起身休息一下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创造力,恢复注意力,更好地记住各种信息。

6. 下班还会发电子邮件

很多国家认为,美国最糟糕的工作方式之一就是下班后还会给同事发邮件,或者继续回复邮件。

在其他文化中,对于工作和个人生活还是有比较明显的区分,两者很少互相干扰。Storti提到,法国在这方面就采取了比较极端措施,允许员工在工作时间后,不用回复与工作相关的邮件。

“在欧洲,朝九晚五的工作时间内会100%投入,但是他们回家之后,一切就已经结束了。他们很讨厌被工作的事拖到很晚。周末的电子邮件也是这样,即使是发件人也没指望收件人会立即回复。”

他还提醒,“如果他们周一来公司的时候,看到你在周天给发了邮件的话,会为此感到十分不爽。在他们的观念里,美国人就是这样,工作生活搅在一起,不会停止工作。

米叔在大学时,教授们回复邮件都很及时,甚至有次小组熬夜讨论时遇到问题,晚上1点给导师发邮件,导师居然秒回,总之,养成随时随地刷邮件的习惯不会错。

7. 美国人不怎么和同事打交道

密歇根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与其他国家的人相比,美国人在工作场所之外与同事有社交活动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如果在工作之外与同事见面,通常是在特定的场合,比如庆生或者升职。

但这不是什么好现象,因为根据Accountemps的一项调查,全球近三分之二的员工和57%的高管认为,当你和同事是朋友的时候,工作效率会有所提高。

8. 美国人对自己的工作没什么自豪感

大多数美国人不像其他国家的员工那样,对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充满认同。

日本就非常尊重那些成就“shokunin”的人,大概客可以理解为“精通某一行业”。福特汉姆大学教授Ben Cole二月份在《商业内幕》杂志的一次采访中表示,美国人都很兢兢业业地工作,以此养家糊口,但他们中很多人都忘了“过程和结果一样重要。”

Cole说:“在美国,很多员工认为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养家糊口,其实一份工作归结到底,是需要自我认同的。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有自豪感,认为自己在做一份有意义的工作。

9. 美国人的工作满意度也不高

根据Universum的2016年对世界各国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很多国家都把美国甩出去一大截。美国位居全世界上第36位,和南非、菲律宾和哈萨克斯坦差不多。排名前五的国家是:丹麦、挪威、哥斯达黎加、瑞典和奥地利。

10. 美国职场 等级分明

美国人都很看重商业头衔,如果某个人是博士学历,就一定会尊称其为“XX博士”,称呼教授职称的人也一定会加上“教授”这个头衔。

米叔在这需要说明下,美国与国内在“教授”“博士”称呼上有所差异,在国内“教授”貌似更加受到尊重,而国外正好有所相反。

虽然很多教授是博士,但学生往往称呼教授为“DR.XX”而不是“Professor xx”。在美国无论什么职业,只要是博士学历,称呼“Dr”一定错不了。

老美对“Dr vs Professor”是有所区分的例子有很多,例如:米叔在大学时曾上一门管理内部风险课程,课程并非传统模式,教授是来自安永的高管。

米叔在第一次邮件中称呼为“Dear DR.xx”,但教授则回复:“请称呼我为Professor,我并没有PHD博士学位”。另外,老美学生间也会对教授头像进行讨论,为此还会专门上网查询教授简历。

商业公司也是如此,对于级别较高的人也不会直呼其名。并且,美国人在工作中就算有什么意见的话,一般也不会直接挑战上司的权威。

相比之下,丹麦这类北欧国家的公司,同事之间的“平等度”就更高,没有那么在意头衔和职称。

丹麦裔美国作家Kay Xander Mellish在LinkedIn上写道,“他们敢于挑战自己的老板。丹麦的员工更喜欢那种‘开放式政策’,能自己献计献策的,告诉他的上司,或者是公司经理他真实的想法。”

如果他同意经理的策略或者观点,他会直言不讳地说出来——因此在丹麦很多公司的会议上,每个人都可以发言。

11. 美国老板们更“事无巨细”

喜欢和团队成员一起工作,专注每一个细节,是美国老板和丹麦这类北欧国家老板在工作方式上的另一个不同。

Mellish表示,在丹麦,老板们更倾向于独立工作,只有必要的时候,才会和团队成员一起工作。团队合作不仅仅体现在工作上,从美国大学起,学生们就已经被天天植入“团队合作棒棒的”、“未来你们是离不开团队合作的”。

因为在课程设计中无处不在的“团队合作”,很多校方会要求教授的课程设计中必须加入:小组作业、小组讨论、小组演讲等“团队”形式。但实际上,学生们抱怨连连,每学期每个班都会有小组间为此撕逼事件发生。

老美学生吐槽学校布置的“团队作业”:

(从左至右:1. 99%的活儿都是他干的;2.从头至尾不知道要干什么;3. 他说他会帮忙,但并没有;4. 最开始突然消失,最后项目完成了才出现)

另外,当两国人在一起交流时,美国老板的专注点是每一个细节,丹麦人脑子里却是,“为什么他们要把所有的东西都给我?我真的不需要知道这些细节。”

看完了以上11点工作狂模式,你有没有感到美国人加起班来也挺拼命的?不过,我猜,肯定有人会说:加班是什么我不知道,反正我天天住在办公室。那是当然,敢跟咱们国人比?先把中国女人比下去吧~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苏公网安备 32108802010544号

        苏ICP备15027010号-1)  网站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