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与罗马的比较一直是古代史领域非常热门的话题。同时期的这两个超级帝国都曾统治了超过5000万人口和500万平方公里以上的领土。
在两个帝国灭亡后,东西方的历史却走向了不同的道路。汉代以后,东方周而复始地诞生了众多以汉朝疆域为基础的王朝,并最终孕育了现代中国。
而罗马帝国灭亡后,帝国的废墟上再也没建立罗马人的国度,那么罗马人民不选择再造罗马呢?
▲罗马帝国与汉朝
一、百折不挠的罗马人民
首都位于罗马城的那个罗马帝国,其国祚于476年寿终正寝。实际上这并不是罗马第一次灭亡。
公元前390年,高卢人攻克罗马并付之一炬。当时的罗马仅是个城邦小国,破城即意味亡国,但是罗马人民不仅没有抛弃国家,反而更加团结,最终将攻克罗马的高卢部落屠杀殆尽。
随后,逐渐壮大的罗马与对岸的迦太基发生了三次布匿战争(前264—前146年),迦太基在意大利的亚平宁半岛累计歼灭了8万罗马军队,罗马在战争上处于劣势,一度被迫征召少年与老人参军。
▲迦太基前264年疆域
即便如此,罗马人也绝不投降,最终,罗马灭亡了迦太基,将迦太基人屠杀殆尽,并在迦太基的土地上撒盐使其永不再生长庄稼。
在罗马共和国的历次危机中,元老院与罗马人民(拉丁文简称SPQR)的紧密团结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共和国早期的元老院贵族崇尚以身作则,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一半的元老战死沙场
早期的罗马共和国全部由拉丁人构成,国民的主体是自耕农,元老院里的贵族是共和国的领导者。古典时代的自耕农相当于中产阶级,这群人既能承担家庭责任,又有余力承担社会责任。
战争年代,罗马人根据财富多寡担任不同的兵种,军费自理。基本上,财富越多的人,战场上的任务也越重,而元老院则负责提供军队的指挥官。
在这种体制下,一个人的权利与其义务紧密挂钩,每个罗马人都对罗马高度认同,因此罗马共和国历经磨难但总能涅槃重生。
二、从城邦到帝国
团结一心的罗马共和国战胜了一个个强敌,建立了一个个行省,罗马共和国逐渐从亚平宁半岛的城邦联盟发展为环地中海的大帝国。
在这个过程中,罗马人占领了诸如阿非利加、西西里等农业发达的行省,海量的廉价粮食涌入罗马本土。罗马农业根本没法和行省农业竞争,无数自耕农破产。
▲亚平宁半岛丘陵遍布无法灌溉,而阿非利加和西西里平原广袤,是地中海西岸主要的小麦种植区
罗马本土农业转而种植橄榄、葡萄等经济作物,但是经济作物只适合大庄园种植,罗马发生了严重的土地兼并,诞生了一大批地主,而破产的自耕农则沦为佃农甚至奴隶。
另一方面,随着罗马势力扩大,罗马的敌人也离罗马越来越远。闲时为农战时为兵的体制不再适用。
富裕阶层开始供养职业化军队,因此军队变成了富豪的私产,罗马产生了集财权,政权,军权于一体的寡头。
共和国末期出现了凯撒、庞培、克拉苏的三巨头政治,最终以凯撒养子屋大维的胜利而终结。
赢家通吃的屋大维建立了帝制,“SPQR”不再是罗马社会的主体,只是一个象征符号。
从共和制向帝制转变的过程中,“罗马人”这一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三、地主阶级的国度
从消灭迦太基称霸西地中海,到罗马帝国疆域基本奠定,总共不到两个世纪。在这段时间里,罗马征服了整个西欧和地中海,帝国统治着希腊人、犹太人、阿拉伯人、高卢人等众多民族。
▲公元117年罗马帝国疆域
罗马能够迅速扩张并稳定统治如此广大的疆域,主要得益于罗马统治走的是上层路线。
罗马给予行省城镇充足的自治权,在罗马统治下,各地政治结构基本上维持原样,行省只要履行对罗马帝国的义务,帝国就不会干涉行省自治,而且帝国的军队还负担了保护行省安全的责任。
▲同时期的东方:汉朝推行郡县制,地方势力被瓦解,朝廷直接与百姓打交道。汉朝百姓比罗马平民负担更多国家义务,但百姓也因此建立了对汉朝的高度认同感
罗马慷慨地向行省地主开放国家机器,罗马元老院吸纳了众多来自行省的贵族,罗马军队也欢迎行省人参军。
来自行省的地主们通过参与罗马的政治与军事活动,获得了更广泛的权力。罗马帝国的法律与军队则保障了地主们的既得利益。
地主阶级成为了获利最多的群体,因此他们也是最拥护罗马统治的人。在地主阶级的推动下,各行省逐渐罗马化,行省居民原有的民族特性逐渐消失。罗马人的语言,生活方式,价值观风靡帝国境内。
罗马人不再仅限于拉丁人,罗马帝国也不再是拉丁人统治的帝国,而是地主阶级统治平民的帝国。
▲同时期的东方:汉朝常年在塞外用兵,境内完全去军事化,朝廷失去了节制地方势力的能力。从2世纪开始,土地兼并也很严重,最终导致了东汉末年群雄并起
在罗马化的过程中,其实真正消亡的民族不是被拉丁人征服的各民族,而是建立了罗马帝国的拉丁民族。
拉丁人在罗马帝国开疆拓土的过程中散居地中海各地,很多拉丁人成为了地主,但是更多的拉丁人则成为了劳动者。
当罗马帝国消除了民族差异时,阶级差异成为了区分帝国居民身份的主要依据。
▲拉丁人平民主要以当兵服役的形式散落帝国各地,退役后就在服役地点附近安家
曾经,当罗马共和国遭遇生死存亡的危机时,SPQR—元老院与罗马人民,这种跨阶级的联盟,带领拉丁人勇敢战斗,罗马总能在苦难之后复兴。
现在,带领罗马人迎接国运考验的重任,落在了帝国的既得利益者—仅占总人口5%不到的地主阶级身上了。
四、帝国的终章
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陷入大劫难。
在外部,萨珊波斯王朝的强势崛起威胁到了罗马东部;日耳曼蛮族生产力发展,部落逐渐演化为国家,罗马西部也告急。
▲罗马帝国面临着西北和东部两方向的强敌,图中的安息帝国即是萨珊波斯的前身
在内部,政府扩充军队、增加税收、货币贬值,导致社会各阶层不满,起义和内战频发。戴克里先大帝最终稳定了局势,但是一个皇帝应付不来两个方向的强敌,罗马帝国只能分裂。
395年起,帝国的东西两部分均认可了帝国分裂的现状。接下来本篇要关注的就是西罗马帝国的命运。
西罗马帝国的统治阶级在内外部压力间找到了一个微妙的平衡:军队规模刚好足够在盯住其他蛮族部落的同时对付一个部落;税收规模刚好足够在不至于竭泽而渔的前提下榨干剩余价值。
打破平衡的力量在5世纪前后出现了。
一支被称作匈人的游牧部落出现在蛮族的后方,众多部落被匈人吞并。不愿被吞并的部落组成了超级军团,涌向西罗马。
西罗马军队根本无力同时应对这么多蛮族入侵,帝国的边境被蛮族冲得千疮百孔。
▲匈人究竟是不是匈奴人的后裔尚无定论,匈人后来去了哪也是未解之谜
匈王阿提拉在453年暴毙,匈人帝国瞬间土崩瓦解。被匈人统治的各部落展开了新一轮武装移民,西罗马这回彻底挡不住了,行省纷纷被蛮族占据,军队在战斗中消耗殆尽。
468年,东罗马帝国尝试派援军解救西罗马帝国,远征以惨败收场。罗马世界的人终于放弃了抢救西罗马帝国。
476年,西罗马的篡位者奥多瓦卡向东罗马帝国送上西罗马皇帝御袍,标志着西罗马帝国正式作古。
五、SPQR哪去了?
在帝国晚期的一系列灾难里,罗马地主阶级确实做了非常多挽救国家的举措。
西罗马帝国涌现了一大批匡扶社稷的名将,诸如君士坦提乌斯、弗拉维乌斯·埃提乌斯,此二人都曾短暂地恢复了西罗马疆域。
乱世之中也有很多大地主挺身而出,比如雄辩家西多尼乌斯,曾与多位好友自费组织民兵保卫克莱蒙费朗,使得这座城市在西哥特人的领地之中仍然效忠罗马。
▲西罗马灭亡后的世界
但是地主阶级保卫罗马的决心来自于捍卫自身利益的现实考量,而非对国家和民族的炽热忠诚。
罗马保障了地主阶级的既得利益,又向地主阶级开放国家机器,使得地主阶级可以摄取更大利益。
罗马帝国的陨落意味着地主的既得利益与上升渠道均遭到破坏,保卫罗马帝国即是保卫他们自己。
蛮族政权一旦展现出了提供相同利益的能力,地主阶级很快就放弃了罗马帝国。
还是西多尼乌斯,克莱蒙费朗最终陷落后,西哥特国王尤里克出乎意料地饶了他的性命并归还他的地产,西多尼乌斯马上便作诗歌颂尤里克,诗中谄媚地写道:“尤里克,罗马需要您的军队。”
▲同时期的东方:西晋在4世纪也遭遇了蛮族入侵,比较幸运的是,汉朝的国家观念和制度遗产被民族融合后的汉人继承,大一统的概念并未被蛮族所摧毁
在6世纪的西哥特法律中,仍然能见到罗马人一词,可见当时罗马人作为一个民族仍然存在着。
那么为什么除了地主之外的罗马人民也不试图复辟罗马呢?
罗马帝国尚在时,帝国对罗马人民就可有可无。国家机器的权力与利益都不与罗马人民分享,帝国只不过用“面包与马戏”讨好人民,使人民对政治漠不关心。
▲罗马帝国向贫民提供廉价面包,向市民提供各种表演节目,其中角斗表演最受人民欢迎
罗马维护行省的地方自治,罗马人民几乎从不与帝国政府打交道;帝国虽然修建了庞大的道路系统,但是古典时代的出行和物流成本很贵,平民根本负担不起,基础设施主要都为地主阶级服务。
创建罗马共和国和帝国的拉丁民族早已融合进罗马人这个群体,在罗马帝国灭亡时,具有拉丁血统的人也丝毫不觉得自己有高于其他罗马人的国家使命感,反正罗马帝国也并没有给予拉丁人独特的身份地位。
晚期罗马帝国的国教基督教也发挥了作用。
基督教是普世宗教,传播不分国界和民族。罗马的价值观通过基督教传播给蛮族人,因此5世纪进入罗马的蛮族很快就与罗马人达成了一致的三观。
综合以上原因,人民对帝国没有惋惜之情,SPQR的旗帜对大多数罗马人毫无吸引力,因此罗马帝国也就彻底成为了历史名词。
▲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曾短暂收复了罗马人的龙兴之地,但是当地人根本就不欢迎东边的兄弟,因为东罗马帝国收税比东哥特王国还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