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的水蟑螂、浙江的童子尿煮蛋、西藏的生牛肉酱、潮汕的酱油荔枝、云南的油炸花蜘蛛……
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都能是锅里的。
当人们还在争辩某些菜式能不能吃的时候,有些天天被送进嘴里的“中国特色美食”,早就偷偷登上致癌物清单。
七年前,世界卫生组织把咸鱼挂上“一类致癌物”的名单。
还写得清清楚楚,“中式咸鱼”。
江苏淮安咸鱼 / 视觉中国
一类致癌物,是对人体有明确致癌性的物质或混合物。
“明确致癌性”,即含有能引发癌症的物质。
据最新一期全国癌症数据,每分钟,有7个人确诊为癌症。
而三分之一的癌症起因,都和不当饮食有关。
那些我们并不熟知的致癌物质,存在于日常饮食的方方面面。
1
罪犯一:咸鱼
一句“咸鱼贵过鸡”,曾高度肯定了咸鱼的价值。
本是穷苦人家挨日子的吃食,“中式咸鱼”到如今,可谓是翻身做百姓饭桌的地主了。
佘先生展示咸鱼干/ 《寻味顺德》
《寻味顺德》里的佘先生每次辗转东南亚,行李箱里必定带着家乡腌制的咸鱼。
比起大鱼大肉山珍海味,更让人感到幸福的,是一碟腊肠蒸咸鱼。
最早,渔民用盐腌渍鱼后,晒干以保存。
咸中带香、保质期长的咸鱼逐渐成了独具风味的传统食物。
渔家晒咸鱼成一道风景线/ 视觉中国
但也正因为高盐度的腌制和暴晒,鱼在咸到脱水的加工过程中,会产出大量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跑到胃里,再经过一些化学反应,很容易产生强致癌作用的亚硝胺。
鼻咽癌之所以喜提“广东癌”的称号,原因之一就是广东人酷爱咸鱼腊肉等需高盐腌制的食物。
“中式咸鱼”是致癌物,这条罪名是实打实了。
但就如上文提到的,咱们目前还无法回答“吃多少”、“怎么吃”咸鱼能得癌症的问题。
人人都知道抽烟有害健康,依旧有人每日吞云吐雾。
不必完全拒绝咸鱼,但尽量少吃为妙。
吃前多冲洗几遍,吃时搭配蔬菜大蒜等配料,吃后喝喝茶,并补充维生素C和乳酸菌,这样吃咸鱼的姿势,是相对健康的。
2
罪犯二:隔夜菜
过年时候,你的朋友圈一定被各种饭桌刷屏了。
不求吃得完,但求有多隆重搞多隆重。
排面越大越是快活,家家户户用一晚的盛宴,换之后几天吃剩饭剩菜。
首届“天津味道”伴手礼创意文化节启动 “津味年夜饭”迎大年/ 视觉中国
这种食物狂欢,不只中国才有。
英国每年有大约一百万人食物中毒,半数是因为吃了夏季烧烤和圣诞节后的剩余饭菜。
有人说,剩饭剩菜含亚硝酸盐,会致癌。
但其实一般饭菜里的亚硝酸盐含量微乎其微,达不到致癌作用。
摆放时间长、储存方式差、处理方式不妥当,剩饭剩菜会滋生大量细菌。
这些细菌会产生亚硝酸盐,但比起致癌,它更容易引起食物中毒。
贵阳48岁的何女士今年就中了招。
剩下来的饭菜,丢掉太可惜。
就把几种剩菜倒在一起,热过后一人全部吃完,结果出现了呕吐、腹痛、腹泻的食物中毒症状。
老人家更是剩饭剩菜的常年光顾者。
苦日子过多了,什么都不愿浪费,甚至连变质食物也不愿倒掉。
勤俭节约是美德,前提是要保证自己的健康。
首先,要剩也不要剩“蔬菜”。
蔬菜含有较多硝酸盐,凉菜更易受细菌污染。
陈学冬家里一冰箱都是剩饭菜/ 《我家那小子》
合理的保存方式和加热方式,能让食物安全过夜。
热菜温度下降容易滋生细菌,所以没吃完的要及时丢进冰箱冷藏;
海鲜最好不留,尽快都吃掉;
肉类虽不易产生亚硝酸盐等致癌物质,但也要充分加热。
3
罪犯三:没熟的螺类鱼类
海鲜,要的就是鲜味。
有人贪恋那股鲜味,一心急可能就没加工到位。
这隐藏着许多危害——
2016年,48岁的魏女士因腹部疼痛就诊,发现胆道内有多条黑色蠕动的肝吸虫。
2017年,57岁的张伯在一次常规检查中发现感染了肝吸虫,他只吃过一次螺类食物。
2018年,中山小榄的朱先生也因腹痛住院,医生检查发现其肝内有数百条近两厘米长的小虫子。
肝吸虫,又叫华支睾吸虫,在一类致癌物清单中赫赫有名。
这家伙能在人体内活上二三十年。
肝吸虫一般寄生在淡水鱼、虾、螺的肌肉里,吃下未煮熟的淡水鱼虾螺是主要的感染方式。
更让人担心的是,肝吸虫能存留在接触过它的厨具上。
所以很容易就可以感染其他食物。
广州有高达10%的肝吸虫感染率,酷爱吃淡水鱼鱼生的广东人是它们钟爱的宿主。
因鱼生闻名的广东顺德,在20年间的感染率维持在40-70%的水平。
肝吸虫病早起难以察觉 / 广东新闻台
但肝吸虫病在前期几乎没有症状,只有偶尔的发热、胃痛、腹胀。
所以这病在非流行区的城市,肝脏专科医院也会有很高的误诊率。
一旦到达晚期,患者会患上黄疸、肝硬化、胆管癌等重病,甚至死亡。
广东人喜欢吃生滚鱼片粥。
腌制好的生鱼片放在碗底,浇上滚烫的大米粥,这样吃起来鱼片鲜味十足,也足够滑嫩。
但烹煮时间不够长的淡水鱼肉,可能会给肝吸虫可乘之机。
4
罪犯四:烤肉/烧烤
无论夏天冬天,总有人围坐在充满烟火气的烧烤摊吃肉,或在韩式烤炉前细心翻烤和牛。
那溢出屏幕的香脆滑嫩啊,闻一闻都是致癌的味道。
管你是肥是瘦,是牛是鱼……只要是肉,熏着吃烤着吃烧着吃,都会增加患癌风险。
让我们欲罢不能的烤肉/ 视觉中国
在高温熏制下,瘦肉会产生杂环胺。肥肉会产生多环芳径,苯并芘就是其中一种。
这些你看了都记不住,记住了都不知道是什么的化学物质,都有“致癌物”的罪名。
苯并芘类致癌物既可以通过食物进入消化道,也可以通过烟雾进入呼吸道。
肉烤得越过火,致癌物就越多。
慢慢累积,可能诱发胃癌、肠癌等疾病。
但所有的放纵,建立在保证健康最大化的基础上,才更长久。
烧烤前先用含有柠檬汁或大蒜汁等成分的酱汁腌制肉和鱼,可减少杂环胺的产生;
慢火烤制或是锡纸包裹烤制能减缓脂肪分解,不会产生太多含有苯并芘的烟雾;
少点肉多点蔬菜,选择新鲜低脂食材。
总而言之,就算特别馋,也尽量少吃。
5
槟榔
2018年4月14日,湖南湘雅医院发布要闻:
“病房现50位住院患者有45人患口腔癌,其中44人有长期、大量咀嚼槟榔病史。”
槟榔,早在16年前就被认定为一级致癌物。
印度街头小吃帕安,槟榔点着火入口/ 视觉中国
但在湘潭地区,婚丧嫁娶都少不了槟榔。
过门摆槟榔任宾客自取,婚事丧事回礼里必定有一包槟榔。
如果你不嚼槟榔,村民还会认为你“不合群”。
不仅湖南人离不开它,海南人也爱吃。
街边卖槟榔的小店随处可见/ 视觉中国
古时候,试毒大王李时珍曾记载槟榔有驱虫、下气、行水等等的药用功效。
由于内含使神经兴奋的槟榔碱,苏东坡吃了都脸红写下“暗麝著人簪茉莉,红潮登颊醉槟榔”。
但科学家发现,嚼食时口腔黏膜破损,槟榔中的槟榔碱会在长期综合作用下引起“口腔粘膜下纤维化(OSF)”。
这是一种癌前疾病,可能转变为口腔癌。
除了槟榔碱,槟榔中还含有多种有细胞毒性、遗传毒性和致癌性的活性成分和代谢产物。
很多第一次接触槟榔的人表示,像“被扼住了喉咙”,头晕,胸闷。
一次两次确实造成不了多大伤害,问题是它让人上瘾。
三次四次后,它就成了“软性毒品”。
在一次又一次放纵欲望后,你可能会渐渐发现自己吃不了辣,喝不了凉,出现黏膜出血等异常症状。
口腔癌患者每日要忍受无法入睡的疼痛、难以吞咽的流食、长而醒目的伤疤、无法预知的复发。
不该碰的,还是别碰。
一位工人师傅坐在槟榔干果上休息/ 视觉中国
伤害我们身体的,绝不仅是以上提到的几样食物。
不良的饮食习惯,才是一直寄生于我们身体的杀手。
合理的饮食,能大大减少伤害“致癌物”们对身体的伤害。
不盲目抵制,不熟视无睹,在爱惜身体的基础上克制进食。
这样一来,串还是可以快乐撸,肉还是可以大口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