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剪影 > 详细内容
BBC屠呦呦短片刷屏:20世纪最伟大科学家之一
发布时间:2019/2/17  阅读次数:1564  字体大小: 【】 【】【
请再一次记住她的名字——屠呦呦

  BBC今年1月发起了“20世纪最具标志性人物”票选活动,并公布了荣耀名单。

  其中,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位列28位候选人名单之中。

  此次入围的份量可是沉甸甸的。

  屠呦呦是此次入选的科学家中唯一的亚洲面孔,更是科学领域唯一在世的候选人。

  她打败了宇宙探秘人斯蒂芬⋅霍金、量子力学的创始人马克斯⋅普朗克,成功比肩爱因斯坦、居里夫人此等先驱。

  对于屠呦呦的入选,BBC给出了三大理由:

  “在艰难时刻仍然秉持科学理想”

  “砥砺前行亦不忘回望过去”

  “她的成就跨越东西”

  BBC还专门制作了介绍短片,讲述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传奇故事。

  主持人表示: "若用拯救多少人的生命来衡量伟大程度,那么毫无疑问,屠呦呦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

  点击观看短片↓

  屠呦呦的名字,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苹”是一种植物,具体来说是藾蒿(就是平时说的“艾蒿”)。

  都说,她的名字和她的发现就像命中注定一样。

  但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过程,可谓历尽了千难万险。

  上世纪60年代,39岁的屠呦呦受国家领导人的任命,开始致力于进行寻找治疗疟疾药方的研发。

  当时,全世界受疟疾所苦,这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几千年来一直是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噩梦。

  有数据显示,世界上一半的人口都存在患有罹患疟疾的风险之中。

  美国也斥了巨资进行研究,想要攻破这一人类难题,可惜全都失败了。

  人家那么先进的技术都不行,国内的条件就更艰苦了,用着陈旧的设备,我们能出奇迹吗?

  面对所有人的质疑,屠呦呦坚定地说:

  “没有行不行,只有肯不肯坚持的问题。”

  带着科研的信仰,排除万难,屠呦呦表示愿意牺牲一切个人利益。

  屠呦呦时任中国中医研究院带领研究员。开展研究后,她独自前往河南。

  分别时女儿尚小,重逢时女儿已认不出自己的模样。

  屠呦呦在一次次试验中不断前行。

  无论试验效果是好是坏,不断尝试不断提炼,是唯一的出路。

  后来,屠呦呦从中国古籍中受到启发。

  她发现《肘后备急方》中有这样一句话:“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原来,早在我国公元400年的东晋时期,就已开始利用青蒿应对疟疾。

  于是她开始顺着这个思路往下走,情况危急之下,甚至不惜以身试药。

  终于,发现了青蒿素,为全世界带来一种全新的抗疟疾药。

  伴随着屠呦呦的发现,现在以青蒿素为基础,已经有了疟疾治疗的联合疗法(ACT)。

  此疗法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疟疾治疗的最佳疗法。在其帮助下,数百万人的生命得以保全。(小编怒赞320回!!

  也正因为如此卓越的贡献,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授予屠呦呦。

  这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在此前漫长的岁月里,她的坚持都显得没有太大的意义。

  可以说,一直到摘取诺贝尔奖之前,这位80多岁的老人一直是默默无闻的。

  而正是因为这份默默无闻,承载了如今“中国神药”的赞誉。

  当年屠呦呦一举得奖,惊艳了国人,更在西方世界席卷了一把东方低调作风。

  英媒盛赞其为“默默无闻的伟大科学家”。

  《卫报》: “从默默无闻到诺贝尔奖:谦虚的科学家”。

  《每日电讯报》: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终于使几十年的努力得到了认可。”

  《独立报》甚至因此援引了时任英国卫生大臣亨特的观点,感慨英国要像中国人那样努力工作。

  面对如今铺天盖地的表彰,屠呦呦只是淡淡地表示,“目前青蒿素抗疟的疗效比较客观,但青蒿素抗疟的药物深层机理还要继续研究。”

  在她看来,这条科研道路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她用一生的科研让无数外国人为之敬佩,甚至反思自身的懒惰作风。她身体力行告诉你什么叫——“坚持的意义在时光里”。

  这才是真正的中华之光啊!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苏公网安备 32108802010544号

        苏ICP备15027010号-1)  网站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