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清风诗词 > 详细内容
[听见诗歌][宋词]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发布时间:2019/4/27  阅读次数:1878  字体大小: 【】 【】【

听见诗歌

  

點擊這里打開新視窗 | 以下內容被隱藏:www.ximalaya.com (我已了解這是外部網站,并同意加載)

  

写在前面

  为了方便让大家收听,每期都将录音进行了上传,点击标题“听见诗歌”下面的“同意加载”再点击播放键便可以在线播放(电脑和手机客户端都可以播放)。文末附有录音下载链接,喜欢的也可以直接下载。
  转眼就过了谷雨,“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眼看着樱桃成熟,树木逐渐枝繁叶茂,春天就要过去了。最近几天,一场痛痛快快的春雨不期而至。春雨,给万物带来润泽和滋养,给植物继续生长的动力,很受人们的喜爱。但是春天的雨水往往很少,所以才有谚语说“春雨贵如油。很多诗人都对春雨情有独钟,杜甫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陆游说“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王维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说起写春雨,我最喜爱的还是苏轼的这首《定风波》。相信很多朋友也跟我一样,被这首词中旷达洒脱的精神深深鼓舞,所以今天特别把这首词分享给大家。

  

关于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传世。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苏轼《竹石图》

  

苏轼《枯木怪石图》(局部)

  

冯大中《一蓑烟雨任平生》

  

林丰俗《行山图》

  

傅抱石《苍山访胜》

  

顾炳鑫《东坡履笠图》

  

张大千《柳下高士》

  

刘旦宅《策杖高士》

  

沈鹏草书苏轼《定风波》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诗歌赏析

  这首词作于元丰五年,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苏轼在北宋政治史和文学史上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的才华在当时就得到了极高的评价,但是他一生的政治经历非常坎坷,曾经多次遭遇贬谪,贬谪之地越来越偏远,最远的一次竟被贬到海南岛。苏轼为自己的画像题诗时曾经自嘲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dān)州。”就是说自己的政治生涯几乎全部在贬谪中度过。
  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这件事对他打击非常大,成为他重要的人生转折点。第二年二月,老朋友马梦得为他开辟了一块几十亩的田地,苏轼给这块地取名“东坡”,这就是“苏东坡”的来源。黄州时期也是苏轼创作的一个高峰期,我们耳熟能详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以及今天的这首《定风波》,都作于这个时代。
  为了解释自己写这首词的缘由,苏轼还在开头写了一个小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三月七日这一天,东坡和几位朋友一起出行,在沙湖道途中突然遇雨。雨具被仆人先带走了,同行的人都狼狈奔逃,而我却不着急,在雨中慢慢地走,过了一会儿天晴了,于是就作了这首词。这则小序读来清新明快,我们仿佛能够透过文字体会到东坡那种轻松自在的心情。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写的潇洒自然,气度洒脱,很容易就能读懂。不要害怕树林中风雨的声音,何妨放声吟唱从容而行。拄着竹杖,踏着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些小事谁会怕呢?不如在烟雨中从容地度过平生。雨后的春风微凉,吹得人醒了酒,抬头迎面看到了西斜的太阳,天晴了。回头看看刚才雨中的萧瑟,再从容地踏上归途,这人生路上,风雨也好晴天也罢,都不必放在心上。
  这场突如其来的春雨,对于东坡来说,就像他人生中这些突如其来的贬谪和坎坷。他写下的这首词,说的这番话好像是在劝慰同行的朋友,又好像是自言自语,是对自己人生的总结和感悟。
  “吟啸且徐行”,多么怡然自得!遭遇突如其来的春雨,不逃避也不沮丧,慢慢地行走其间,才能欣赏到路旁的风景,体会到人生的美好。生活中总有许多外在的困扰,我们不妨保持一种平静快乐的心情悠游其中。这样,“穿林打叶声”就不一定是一种困境,而成为人生的节拍和调剂。
  美学大家朱光潜先生在一篇散文中写过:“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着一个标语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许多人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的急驰而过,无暇一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这是一件多么可惋惜的事啊!”
  苏轼在这里不仅是在讲风雨,更是在讲对待生活的态度。不要耽溺于人生的顺境或者逆境,不要太在意得失,而要认识到人生永远是起起伏伏的,只有忧乐两忘,才能保持一个淡然的心态,寻找人生真正的安顿。这是他经历了人生大起大落之后的深刻思考。因此这首词不但充满了情味,更富含着哲理,值得我们仔细地去品味。
  在困境中如何自处,是一个重要的人生命题,也是这首词的主题。苏轼在遭遇巨大的人生挫折之后,收拾起心情,选择了《定风波》这个词牌来写漫步雨中的感想,表达自己从人生的风雨中走出来的感悟和思考。“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只有经历了苦难的淬炼,才能获得对人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更从容的心灵境界。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在结尾处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在这里,也把苏东坡的这首小词送给所有正在逆境中或是曾经经历过沮丧的朋友,希望你们都能像东坡先生一样,拥有一颗永远积极的心,永远以最好奇的眼睛看待这个世界。在这个春天的末尾,我们一起抛开尘世的烦忧,静静去体会这首词中蕴含的“心灵的喜悦”和“思想的快乐”吧。


複製代碼
https://pan.baidu.com/s/13wAqqq4y2GQjVrtvkEILwA  提取码:rkit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苏公网安备 32108802010544号

        苏ICP备15027010号-1)  网站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