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清风诗词 > 详细内容
[听见诗歌][诗经]《国风•豳风•七月》
发布时间:2019/8/5  阅读次数:1285  字体大小: 【】 【】【

听见诗歌

  

點擊這里打開新視窗 | 以下內容被隱藏:www.ximalaya.com (我已了解這是外部網站,并同意加載)

  

写在前面

  为了方便大家收听,每期都将录音进行了上传,点击标题“听见诗歌”下面的“同意加载”再点击播放键便可以在线播放(电脑和手机客户端都可以播放)。文末附有录音下载链接,喜欢的也可以直接下载。
  田园牧歌的生活总是让现代人畅想,《诗经》中的先民有很多生活在原野,过着质朴无华的田园生活。可他们的生活真的只有宁静而没有愁苦吗?今天要分享的《七月》是诗经中著名的田园生活篇章,人们辛勤劳作,秋收冬藏,凭着自己的力量去追求活着的快乐。也许它会与想象中的田园生活不同,但它力量会让我们自愿放弃想象,去感受千年前最真实的悲欢。

  

关于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仇英《豳风图》

  

林卷阿《豳风图》

  

林卷阿《豳风图》

  

《豳风•七月》

  

陈洪绶《授衣图》

  

陈洪绶《浣纱图》

  

陈洪绶《祝寿图》

  

陈洪绶《秋牧图》

  

陈洪绶《祝寿图》

  

邵弥《村居图》

  

袁江《女执懿筐》

  

陆抑非《桑蚕图》

  

徐世昌《豳风诗意图》

  

任伯年《以介眉寿》

  

金廷标《雨景》

  

蒋溥《园蔬图》

  

翁同龢《秋山幽居图》

  

钱松嵒《山水》

  

佚名《人物》

  

佚名《人物》

  

王澍篆书《诗经•豳风》册页

  

启功《以介眉寿》

  

齐白石《广豳风图》

  

张照《豳风•七月》

  

《国风•豳风•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豣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七月流火:火(古读huǐ),或称大火,星名,即心宿。流,流动。每年夏历五月,黄昏时候,这星当正南方,也就是正中和最高的位置。过了六月就偏西向下了,这就叫做“流”。
  授衣:将裁制冬衣的工作交给女工。九月丝麻等事结束,所以在这时开始做冬衣。
  一之日:十月以后第一个月的日子。以下二之日、三之日等仿此。为豳历纪日法。觱(bì)发(bō):大风触物声。
  栗烈:或作“凛冽”,形容气寒。
  褐:粗布衣。
  于:犹“为”。为耜是说修理耒耜(耕田起土之具)。
  趾:足。 “举趾”是说去耕田。
  馌(yè):馈送食物。亩:指田身。田耕成若干垄,高处为亩,低处为畎。田垄东西向的叫做“东亩”,南北向的叫做“南亩”。这两句是说妇人童子往田里送饭给耕者。
  田畯(jùn):农官名,又称农正或田大夫。
  春日:指二月。载:始。阳:温暖。
  仓庚:鸟名,就是黄莺。
  懿(yì):深。
  微行:小径(桑间道)。
  爰(yuán):语词,犹“曰”。柔桑:初生的桑叶。
  迟迟:天长的意思。
  蘩(fán):菊科植物,即白蒿。古人用于祭祀,女子在嫁前有“教成之祭”。一说用蘩“沃”蚕子,则蚕易出,所以养蚕者需要它。其法未详。祁祁:众多(指采蘩者)。
  公子:指国君之子。殆及公子同归:是说怕被公子强迫带回家去。一说指怕被女公子带去陪嫁。
  萑(huán)苇:芦苇。八月萑苇长成,收割下来,可以做箔。
  蚕月:指三月。条桑:修剪桑树。
  斨(qiāng):方孔的斧头。
  远扬:指长得太长而高扬的枝条。
  猗(yǐ):《说文》《广雅》作“掎”,牵引。“掎桑”是用手拉着桑枝来采叶。南朝乐府诗《采桑度》云:“系条采春桑,采叶何纷纷”,似先用绳系桑然后拉着绳子采。女桑:小桑。
  鵙(jú):鸟名,即伯劳。
  玄:是黑而赤的颜色。玄、黄指丝织品与麻织品的染色。
  朱:赤色。阳:鲜明。以上二句言染色有玄有黄有朱,而朱色尤为鲜明。
  葽(yāo):植物名,今名远志。秀葽:言远志结实。
  蜩(tiáo):蝉。
  陨萚(tuò):落叶。
  貉:通“祃(mà)”。田猎者演习武事的礼叫祃祭或貉祭。于貉:言举行貉祭。《郑笺》:“于貉,往博貉以自为裘也。”
  同:聚合,言狩猎之前聚合众人。
  缵(zuǎn):继续。武功:指田猎。
  豵(zòng):一岁小猪,这里用来代表比较小的兽。私其豵:言小兽归猎者私有。
  豜(jiān):三岁的猪,代表大兽。大兽献给公家。
  斯螽(zhōng):虫名,蝗类,即蚱蜢、蚂蚱。旧说斯螽以两股相切发声,“动股”言其发出鸣声。
  莎鸡:虫名,今名纺织娘。振羽:言鼓翅发声。
  穹:穷尽,清除。窒:堵塞。穹窒:言将室内满塞的角落搬空,搬空了才便于熏鼠。
  向:朝北的窗户。墐:用泥涂抹。贫家门扇用柴竹编成,涂泥使它不通风。
  曰:《汉书》引作“聿”,语词。改岁:是说旧年将尽,新年快到。
  郁:植物名,唐棣之类。树高五六尺,果实像李子,赤色。薁(yù):植物名,果实大如桂圆。一说为野葡萄。
  菽(shū):豆的总名。
  剥(pū):读为“扑”,打。
  春酒:冬天酿酒经春始成,叫做“春酒”。枣和稻都是酿酒的原料。
  介:祈求。眉寿:长寿,人老眉间有豪毛,叫秀眉,所以长寿称眉寿。
  壶:葫芦。
  叔:拾。苴(jū):秋麻之籽,可以吃。
  樗(chū):木名,臭椿。薪樗:言采樗木为薪。
  场:是打谷的场地。圃:是菜园。春夏做菜园的地方秋冬就做成场地,所以场圃连成一词。
  纳:收进谷仓。稼:古读如“故”。禾稼:谷类通称。
  重:即“种”,是先种后熟的谷。穋(lù):即稑(lù),稑是后种先熟的谷。
  禾麻菽麦:这句的“禾”是专指一种谷,即今之小米。
  功:事。宫功:指建筑宫室,或指室内的事。
  索:动词,指制绳。綯(táo):绳。索綯:是说打绳子。上两句言白天取茅草,夜晚打绳子。
  亟:急。乘屋:盖屋。茅和绳都是盖屋需用的东西。以上三句言宫功完毕后,急忙修理自己的屋子。因为播谷的工作又要开始了,不得不急。
  冲冲:古读如“沉”,凿冰之声。
  凌:是聚集的水。阴:指藏冰之处。蚤:读为“爪”,取。这句是说取冰。
  献羔祭韭(jiǔ):这句是说用羔羊和韭菜祭祖。《礼记•月令》说仲春献羔开冰,四之日正是仲春。
  肃霜:犹“肃爽”,双声连语。这句是说九月天高气爽。
  涤场:清扫场地。这句是说十月农事完全结束,将场地打扫干净。一说“涤场”即“涤荡”,“十月涤荡”是说到了十月草木摇落无余。
  朋酒:两樽酒。这句连下句是说年终燕乐。
  跻(jī):登。公堂:或指公共场所,不一定是国君的朝堂。
  称:举。兕(sì)觥(gōng):角爵。古代用兽角做的酒器。
  万:大。无疆:无穷。以上三句言升堂举觞,祝君长寿。

  

诗歌译文

  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十一月北风劲吹,十二月寒气袭人。没有好衣没粗衣,怎么度过这年底?正月开始修锄犁,二月下地去耕种。带着妻儿一同去,把饭送到向阳的土地上去,田官十分高兴。
  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春天阳光暖融融,黄鹂婉转唱着歌。姑娘提着深竹筐,一路沿着小道走。伸手采摘嫩桑叶,春来日子渐渐长。人来人往采白蒿,姑娘心中好伤悲,害怕要随贵人嫁他乡。
  七月大火向西落,八月要把芦苇割。三月修剪桑树枝,取来锋利的斧头。砍掉高高长枝条,攀着细枝摘嫩桑。七月伯劳声声叫,八月开始把麻织。染丝有黑又有黄,我的红色更鲜亮,献给贵人做衣裳。
  四月远志结了籽,五月知了阵阵叫。八月田间收获忙,十月树上叶子落。十一月上山猎貉,猎取狐狸皮毛好,送给贵人做皮袄。十二月猎人会合,继续操练打猎功。打到小猪归自己,猎到大猪献王公。
  五月蚱蜢弹腿叫,六月纺织娘振翅。七月蟋蟀在田野,八月来到屋檐下。九月蟋蟀进门口,十月钻进我床下。堵塞鼠洞熏老鼠,封好北窗糊门缝。叹我妻儿好可怜,岁末将过新年到,迁入这屋把身安。
  六月食李和葡萄,七月煮葵又煮豆。八月开始打红枣,十月下田收稻谷。酿成春酒美又香,为了主人求长寿。七月里面可吃瓜,八月到来摘葫芦。九月拾起秋麻子,采摘苦菜又砍柴,养活农夫把心安。
  九月修筑打谷场,十月庄稼收进仓。黍稷早稻和晚稻,粟麻豆麦全入仓。叹我农夫真辛苦,庄稼刚好收拾完,又为官家筑宫室。白天要去割茅草,夜里赶着搓绳索。赶紧上房修好屋,开春还得种百谷。
  十二月凿冰冲冲,正月搬进冰窖中。二月开初祭祖先,献上韭菜和羊羔。九月寒来始降霜,十月清扫打谷场。两槽美酒敬宾客,宰杀羊羔大家尝。登上主人的庙堂,举杯共同敬主人,齐声高呼寿无疆。


  

诗歌赏析

  这首《国风•豳风•七月》是《诗经•国风》中最长的一首诗,它描绘了一幅生活在豳地的人民生活劳动的图景。豳地在今天的陕西省,是周朝先民所居住的土地。《汉书•地理志》云:“昔后稷封斄,公刘处豳,太王徙岐,文王作酆,武王治镐,其民有先王遗风,好稼穑,务本业,故豳诗言农桑衣食之本甚备”。这段话大致上厘清了周人部族发展的脉络,周人的祖先后稷的封地在斄(陕西省武功县西南),公刘的时代周人的驻地变成了豳地,太王亶父时迁徙到了岐,后来经历了文王武王的时代,周人建立了庞大的周王朝。这段内容还提到了周人的一个民族特色,“好稼穑,务本业”,比起擅长铸造占卜的商人,周人的确更擅长农耕。因此在周人先民生活的土地上,诞生了这首宏大的耕作诗篇,也就不足为奇了。
  《七月》向我们展现出先秦诗歌最恢宏的气度,就其本身而言,精、深、博、真的特质,让我们将这首诗放在璀璨的中国诗歌史中度量时,依然能够感受到它的不凡。
  劳作是《七月》的主题。在这首诗中,一年的劳作被精心的编织在时节的转换之中,然后分割为八个章节,每一宗叙事都可分为两个部分,前部分是时序性事物,后部分才是劳务内容。前部分可视为引起,后部分可视为本题。另外,在进行时序性事物的歌咏时,往往会从较远的时序咏起,循序渐进的过度到劳作的季节上来,这种将自然的事物或情感铺入四季时令的写法,让整首诗歌鲜活、形象,并具有浓厚的抒情咏叹意味。《七月》以四言为主,也杂用了五、六、七、八言等句式,所以当我们读起来时,既有整齐的节奏,又能灵活多变地适应叙事、状物、写景、抒情的需要,自然而顺畅。可以说,《七月》虽长,却长而有序,在结构和写法上达到了一种浑然天成的精致感。
  诗经的语言是质朴纯真的,但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思考、生活却是认真而深刻的。当我们读《七月》时,最好能够以一种举一反三的心态来思考这首诗歌。例如,诗歌从七月咏起。“七月流火”,“火”是星名,也称大火,是二十八宿中的心宿。夏历七月黄昏的时候,它出现在偏西的天空上,随着夜深,逐渐下沉,“流”就是形容逐渐下沉的样子。后世人通过研读这首诗歌,可以对当时的天文历法进行考证。诗中使用的是周历,今天普遍使用的农历传说是夏朝制定的,所以也叫夏历。周历以夏历十一月为正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以及四、五、六月,都与夏历相同。“一之日”、“二之日”、“三之日”、“四之日”,即夏历的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二月。“蚕月”,即夏历的三月。戴震在《毛郑诗考证》中指出:周时虽改为周正(以农历十一月为正月岁首),但民间农事仍沿用夏历。了解了历法,人们就可以进一步推算当时的农时、确定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以及相关的政治、祭祀、民俗各类活动。可以说,《七月》是一柄钥匙,人们通过它打开了通向过往的大门,在深邃的时间涡流中感受文明的起源。
  清末学者吴闿生在《诗义会通》中说:“此诗天时、人事、百物、政令、教养之道,无所不赅,而用意之处尤为神行无迹。神妙奇伟,殆有非语言形容所能曲尽者。洵六籍中之至文矣!”这是对《七月》的极高赞誉,但并不过分,因为历代名家在解读《诗经》时,对于《七月》包罗百态的广博屡有溢美之词。《七月》也确实当得起这些赞誉。在《七月》所描绘的广袤图卷中,生活、社会、个体、国家,被浓缩在语言平实的诗篇之中,它如同诗歌中的《清明上河图》,细细品味,总会在某个角落发现惊喜。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七月》并没有因为迁就结构技法或是思想表达,就丢失了先秦诗歌最可贵的真情。春夏蚕桑耕作,秋天收获入仓,冬季打猎服杂役,这些就是普通人要承受的生活辛劳,辛劳中有些许快乐,快乐过后又要面对更大的艰难,当我们看到在黄鹂歌唱的阳春佳节,女子挎着深深的篮子,沿着一条小路走向桑林的桥段时,这是生活的美好。“春日迟迟,采蘩祁祁”,春天的白昼长而又长,采集的白蒿多而又多,不言劳苦,其辛劳的感慨又充溢于字里行间。悲与喜的跌宕是人类生命的主题,诗歌中的男女老少都诚实而坦然地面对着生活的悲喜,他们会疲惫会哀叹却不会因此满心怨憎,他们会开怀会歌舞却没忘了为日后积攒粮食。最后的一幕最让人感到温馨,即使是劳作辛苦也不能剥夺人们在年尾享受片刻轻闲的快乐,或者说越是辛劳就越要在此刻享受欢愉。伴随着螽斯动股轻鸣,莎鸡振羽啼叫,以及那只在田野、檐下、门旁、床底跳动的蟋蟀身影,这样的生活还要继续,这样的场景还会在时光的角落中反复浮现。
  自给自足,与世无争,乐天知命,安贫乐道,田园牧歌,尽管《七月》与我们的这些想象并不完全相同。但反复玩味这首诗,其中有朴拙处,有疏落处,有风华处,有典核处,有萧散处,有精致处,有凄婉处,有山野处,有真诚处,有华贵处,有悠扬处,有庄重处。于一首诗,得见万端,这种满足也是不多见的。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祝你晚安!


複製代碼
https://pan.baidu.com/s/1VP7_MTlXhfw50w4BWBgplw  提取码:hce3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苏公网安备 32108802010544号

        苏ICP备15027010号-1)  网站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