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在前面 |
为了方便让大家收听,每期都将录音进行了上传,点击标题“听见诗歌”下面的“同意加载”再点击播放键便可以在线播放(电脑和手机客户端都可以播放)。文末附有录音下载链接,喜欢的也可以直接下载。 入秋之后,天气热度依然不减,加上这几天一直下雨,天气十分闷热。周末到村庄里走了一圈,发现乡村安静的午后比城市里凉快很多,绿荫下一坐,惬意快活,脑海里不觉就浮现出那句“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所以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陶渊明的这首《归园田居•其一》。 |
|
关于作者 |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自称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诗人。据传陶渊明曾祖为东晋名臣陶侃,后家道中落。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入仕,担任江州祭酒,不久解职归田。元兴三年(404年)曾入刘裕幕为镇军参军,义熙元年(405年)为彭泽县令,因不满官场黑暗,辞官归隐。从此躬耕自资,宋文帝元嘉四年(427年)病逝。 陶渊明的作品今存诗歌120多首,辞赋、散文十二篇。陶渊明是我国最早大量创作田园诗的诗人,后世称他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诗歌多描写田园风光和农村的日常生活,抒发自己安贫乐道、厌恶官场黑暗的情怀,诗风质朴自然,冲淡平和,对唐以后的诗歌影响很大。部分作品表达愤世嫉俗之情,呈现出"金刚怒目"的一面。有《陶渊明集》。 |
傅抱石《陶渊明小像》 |
张大千《陶渊明像》 |
溥儒《五柳先生像》 |
戴本孝《归园田居诗意图》 |
王翚《师赵令穰笔避暑菡萏湖庄图》 |
黄宾虹《落日五湖浮》 |
钱杜《归园田居》 |
髡残《在山画山图》 |
贺天健《溪山清话》 |
吴湖帆《湖庄清夏》 |
方召麐《陶渊明诗意图》 |
龚贤《松下清斋图》 |
杨晋《湖庄清夏》 |
齐白石《归鸦》 |
陆俨少《陶渊明诗意图》 |
吴冠中《贵州山村》 |
张大千《仿八大鱼乐图》 |
黄君璧《湖庄清夏》 |
廖文潭《陶潜归居图》 |
恽寿平《湖庄清夏》 |
米芾《归山图》 |
樊浩霖《陶渊明诗意图》 |
张崟《南村图》 |
吴泰《归园田居》 |
|
《归园田居•其一》 |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
|
诗歌赏析 |
陶渊明,字元亮。据说进入刘宋后,他将名字改为了潜。这个“潜”字似乎成了其隐居生涯的某种预示与象征。他的曾祖是东晋名将陶侃,出身贫寒,凭借军功当上了荆州刺史。他的外祖父则是当时的名士孟嘉,陶渊明为他写的传记上说“行不苟合,年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忘怀得意,傍若无人。” 为什么在这里要特意介绍陶渊明的祖辈呢?因为在古代,家学传承是非常重要的。当时的社会结构不像现在,由小家庭组成,并且教育由国家统一管理。当时的教育是分散的,大家族都有自己的家学,子弟由家族里有学识的人来教育。直系祖辈更会在各方面对下一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所以,我一直觉得,陶渊明的几度仕隐与他的这两位有名的祖先是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仕”的那一面渗透着曾祖陶侃指点江山的理想,而“隐”的那一面则活脱脱是外祖父孟嘉名士风流的再现。 陶渊明一生曾经五度出仕又五度归隐。他的每一次出仕固然有迫于生计、养育家小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则是儒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使然。他在自己的《饮酒》组诗中写道:“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六经”指的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所以,尽管陶渊明一生与很多和尚、道士都有往来,但儒家思想在其心中始终是根深蒂固的。 东晋南北朝时期,整个华夏版图陷入分裂,陶渊明一开始是怀着促成国家统一、解救黎民于水火的强烈愿望而出仕的。但眼见自己曾跟过的上司直接篡夺了东晋江山,眼见官场腐败而自己无能为力,他在喊出“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之后,彻底放弃了再度出仕的打算,从此归园田居,身体力行,成为我国第一位也是最彻底的一位田园诗人。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韵”指的是“情”,或者“情性”,与下一句的“性本爱丘山”的“性”字意义相近。意味自己生来情性就爱好自然,与世俗社会难以相融。这其中有几分老庄的意味。 《庄子》中有两个小故事。一个故事说一只海鸟被鲁侯请到宗庙里供着,为它奏最美妙的音乐,给它吃最名贵的食物。结果,此鸟被吓得不敢吃喝,不到三天就死去了。另一个故事说两条鱼被困在干涸的洼地里,彼此用唾液来维持生命,苟延残喘。“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是《庄子》中十分著名的一句话。与其违背本性来摧残自己的生命,倒不如顺应自然,回到属于自己的地方,过令自己觉得真正幸福的日子。此处,陶渊明与庄周似乎取得了某种共鸣。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我国的田园山水诗人并不少,在陶渊明前后有谢灵运,在后来的唐宋还有王维、孟浩然、林逋等等。但陶渊明却是绝少的也是最早的一位真正身体力行投入田园劳动的诗人。 谢灵运的诗歌中有山水,但山水仅仅是诗人的观赏对象,是外在于诗人的。而在陶渊明的诗篇中,山水田园与诗则人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样浑然一体。王维、孟浩然的诗歌中都有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但他们本人却从未全身心投入过田园劳动;而陶渊明则将自己彻彻底底变成了一个靠五谷瓜果为生的农人,因而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艰辛。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是《老子》“小国寡民”的理想。而陶渊明一句“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则将这种理想化为了诗歌。 每每在上下班高峰看到公路上排成长队的车辆,看到地铁中昏昏欲睡的年轻人。我时常会想,其实人的生命所需本可以很少,一个走走就能到尽头的小城或者村庄,一些新鲜的瓜果蔬菜,三五好友亲朋偶尔小酌一下,也许,真的足够了。因为人的幸福感往往不源自外在,而在于内心。当我们止步于外部空间的开拓时,内心或许会获得更大的开拓与满足。我想,这就是陶渊明归园田居的意义所在吧。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祝大家晚安。 複製代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