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清风诗词 > 详细内容
[听见诗歌]杨万里《秋凉晚步》
发布时间:2019/10/15  阅读次数:1376  字体大小: 【】 【】【

听见诗歌

  

點擊這里打開新視窗 | 以下內容被隱藏:www.ximalaya.com (我已了解這是外部網站,并同意加載)

  

写在前面

  为了方便让大家收听,每期都将录音进行了上传,点击标题“听见诗歌”下面的“同意加载”再点击播放键便可以在线播放(电脑和手机客户端都可以播放)。文末附有录音下载链接,喜欢的也可以直接下载。
  秋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不知道你有没有出游感受一下田园风光。总之别辜负了这美丽的季节和难得的假期。秋天这么美,这么可爱,当然不能总分享那些悲悲戚戚的秋词,所以今天选了杨万里的《秋凉晚步》,一起来感受这个“可人”的秋天。

  

关于作者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州人(今江西省吉水县)。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员外郎等。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改知赣州,不赴,辞官归家,闲居乡里。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其诗早年学“江西诗派”,后用心于晚唐诗人,50岁后忽有所悟,摒弃诸家,由师法前人到师法自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诚斋体”。诗歌多吟咏自然景物,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细节,乘兴走笔,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幽默诙谐,笔调清新。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吴冠中《秋荷胜于碧》

  

黄永玉《荷》

  

林风眠《西湖秋色》

  

黄秋园《青松读书图》

  

溥儒《秋荷》

  

齐白石《秋荷》

  

张大千《墨荷》

  

佚名《赏荷图》

  

石涛《秋涧横泉图》

  

任预《半村黄叶一肩秋》

  

黄桂秋《山水》

  

周昌谷《听秋图》

  

黄宾虹《山峰秋晓》

  

《秋凉晚步》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诗歌赏析

  杨万里,号诚斋,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现存诗四千二百首,诗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名《诚斋集》,被誉为一代诗宗。
  杨万里最初师承江西诗派,后又以王安石及陈师道为宗,还曾模仿过晚唐诗作。在经过了一段对别人的学习与模仿之后,杨万里将自己的诗作付之一炬,决心摆脱前人的束缚而自成一家,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
  “诚斋体”的风格特征有二,其一是诗人由景生情,情景共融;其二是避开佶屈聱牙的字句或生僻的典故,而采用近于口语的语言和简洁流畅的章法进行创作。
  今天分享的这首《秋凉晚步》就是“诚斋体”的代表之作: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秋天真的是让人感觉悲凉的季节吗?未必是这样吧,轻微的凉意正是最舒适的好天气。
  碧绿的池水中红色的荷花已经落尽,可依然有新长出的荷叶,已经有小铜钱那么大了。
  古代诗歌中素有“悲秋”情结,这种悲愁情结的背后,蕴涵的是文人对生命流逝的无奈感和自身遭遇的悲凉之感。早在《诗经•小雅•四月》中就有“秋日凄凄,百卉俱腓。乱离瘼矣,爰其适归。”
  屈原的《九章•抽思》也写道:“悲秋风之动容兮,何回极之浮浮。数惟荪之多怒兮,伤余心之忧忧”。而确实能称得上“写秋景入画”“千古言秋之祖”的,还应该推宋玉的《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其后又有杜甫在《登高》中留下的穷途抱恨、伤时忧国的千古悲秋形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欧阳修的《秋声赋》更将悲秋文学推上了巅峰:“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柳永一生曾写过大量哀婉萧瑟的作品,如“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渐觉一叶惊秋,残蝉噪晚,素商时序。”“对萧萧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同样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令人伤心的惨淡秋景。
  可这首《秋凉晚步》却不同,诗人跳出了传统的“悲秋”情绪,用了两个转折完成这首诗:秋天一定伤悲吗?不,这种天气最舒服;荷花都掉落了啊!不,新长出来的荷叶已经有铜钱大了。全诗洋溢着一种愉快、乐观的情绪,简单直白,让人读来甚是欢喜。
  杨万里一生为官清正廉洁,在朝刚正敢言,而又因此始终不得大用。他不屑升迁,不贪钱物,曾在杭州上任时就准备好回乡的盘缠,退休时仅有自家老屋一间。当时诗人徐矶称赞他“清得门如水,贫惟带有金”。都说诗如其人,我们也可在此诗中窥见一二。
  古往今来,诗人尤其喜欢在秋天有感而发,既有很多悲秋作品,也有不少与此诗一样“反悲秋”的诗篇,比如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苏轼的“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曾丰的“宋玉所悲吾所喜,长哦聊复发秋声”等。
  这些诗都说明了古代文人突破诗歌“小传统”中多样的情感表达。也更加说明了诗歌是为了抒发内心的感情,是“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的肺腑之言。倾注了真情在其中,不论是伤春悲秋,还是乐观向上,都具有感染人的魅力,都能流传后世,与无数读者“心有戚戚焉”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借诗中的一句送给大家——“轻寒正是可人天”,祝你在这个秋日度过一个美好的假期。


複製代碼
https://pan.baidu.com/s/1i4YvZ7ZzVLt6otODhfeLeg  提取码:4j3i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苏公网安备 32108802010544号

        苏ICP备15027010号-1)  网站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