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清风诗词 > 详细内容
浅谈王维诗画
发布时间:2020/5/18  阅读次数:1740  字体大小: 【】 【】【


王维,字摩诘,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多才多艺,诗书画音律兼善。他一生“好道”,15岁时作诗所写“自有山泉入,非因采画来”,即反映出其少年时胸中便有自然丘壑。唐代宗誉其为“天下文宗”,杜甫也称他“最传秀句寰区满”。

      王维天性至孝,侍奉母亲崔氏,其母笃信佛法,王维受其母影响,“与弟缙齐名,资孝友……兄弟皆笃志奉佛”(《新唐书》)。他的善念逐渐使他走上了修佛的道路,清心寡欲,过着亦仕亦隐的生活,每天退朝回府,便焚香静坐,屏除妄念,诵读佛经。以修心向善、宁静淡远的超然心境,感受到生命的“真意”和世界的神妙,聆听到天籁之音。因其在诗书画乐等方面均有较高成就,被苏轼称赞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江干雪霁图》

      王维留下许多千古名诗和传世名画。他把诗画艺术融为一体,把“诗境”带入画境,使画意更为充实、隽永;把“画境”融入“诗境”,使诗意更为形象、精妙。无论是雄奇壮观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景象,还是细致入微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恬静与流韵,他都能营造意与景的空灵秀美。其作品体现最为显著的就是一个“境”字,被誉为“意趣幽玄、妙在文字之外”。

      他隐居山水之间修身养性,更使他愉悦的是,山中有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如裴迪、崔兴宗、储光羲、卢象、张湮等。他在《山中与裴秀才书》、《燕子龛禅师》和《游悟真寺》等诗中描述了与友人在一起的种种场景:或吟诗唱和、作画抚琴;或共泛轻舟赏清风明月;或攀至山顶一览众山小,赏奇峰云雾、听山泉叮咚;或与仙人下棋,与樵夫攀谈,与飞鸟嬉戏。春赏山花烂漫,夏饮清泉甘露,秋闻长空雁啼,冬至雪中观竹。他寻道访道,写下了“与我同心人,乐道安贫者”(《过李揖宅》),“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桃源行》)。

      人们称王维“诗中有画”,而且是“有声画”,读其诗就仿佛一幅幅图画呈现在眼前。其诗清逸脱俗,达到了澄澈之境,如他在《青溪》中写道:“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诗人笔下的青溪,既宁静,又活泼,既幽深,又素净,从其不断流动的韵致中,呈现出不同天然景致的画面,表现出其鲜明个性和盎然生意。青溪为什么能这样吸引人呢?是因为诗人于山林溪壑中寄托了自己的心志、不与世俗合流,青溪在这里是诗人心境的写照——就像清澈溪水般澄净、安然,心境、物境在这里已融合为一了。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是一种“空”“静”之美。但他诗中讲求的“空”并不是无有的“空”,而是有生命力的“空”,使人在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山水中,感受到自然造物的生生不息。诗人在审美上以虚静为怀,以静心而达到彻悟佛理及人生要义,心中充满光明,包含万有,以这种心境去观察景物,景物亦呈现“虚静”和“空明”。如他在《积雨辋川庄作》中写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白鹭飞行,黄鹂鸣啭,诗人置身于这世外桃源般的辋川山庄隐居修行,感到无穷的乐趣,而这是在这山中“习静”、“清斋”的结果。

      其诗经常出现空山、空林、空翠……等意象,描绘出一种蕴涵自然界万籁之声的生机景象:“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以动衬静,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静。“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细致描绘出人在山色浓翠欲滴的山路上行走时那种微妙的湿衣之感。“清川兴悠悠,空林对偃蹇”(《戏赠张五弟湮》),纵使世事纷纭,然怀一颗清静之心即可于清幽之境中自在遨游。“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新雨涤去山中尘埃而愈益清明,抛弃物欲纷扰洗尽心境方显澄净广阔。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读其诗使人宛若身临其境,仿佛听到了“静”的声音,闻到桂花的芳香,由于太静了,甚至于月光可以惊起山鸟。“秋天万里净,日暮澄江空。清夜何悠悠,扣舷明月中。”(《送綦毋校书弃官还江东》)綦毋潜辞官归隐,王维赋此诗相送,烘托出友人在悠悠清夜、皎皎月光之下驾一叶扁舟,扣舷而歌,荡漾在如烟似雾的江波中,其心境如澄江般洁净,不同流俗。

      其诗有时像一幅典型的水墨淡彩画,如:“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汉江临泛》)江流无尽,好象流出了天地之外,远山蒙蒙,时隐时现,以郡邑浮沉极写水势的浩渺,表现出“前浦”波澜壮阔、浩渺连天的风貌。其诗有时又像一幅典型的工笔重彩画,如:“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田园乐》)诗中用“红”、“绿”颜色着色,雨后的桃花格外芬芳,碧绿的柳丝笼罩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之中,使人看到辋川的阳春美景,闻花香鸟语,感受到辛勤劳作的淳朴村民浓郁的生活气息。

      其诗除了具有一种平和之美外,还有一种韵外之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走到水的尽头而坐看行云变幻,柳暗花明,见妙境之无穷。“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送樟州李使君》),无论一山一石、一花一木、一虫一鸟,都与其心境契合。古诗中白云常被引用为隐逸、仙家之意象,司空图《诗品》中用“白云”喻“超诣”的神韵,说“如将白云,清风与归”,王维在诗中取意象最多的是云,如:“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王维的“画中有诗”。山水画家讲究因心造境,心中要容纳天地万物,才能做到吞吐自如、来去无阻,将大自然中的一山一水,选撷其内美神韵,将其升华为一种境界、气象、格调。王维说:“胸次洒脱,中无障碍,如冰壶澄澈……故落笔无尘俗之气。”

      其画论倡导清幽绝俗的意境。他在《山水诀》中说:“凡画山水,意在笔先”、“夫画道之中,水墨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他以素朴清新的画面意趣,以水墨渲淡的写意画风,被后世称“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唐朝名画录》称其“书画特臻其妙,笔踪措思,参于造化”。他常选择诸如“山川秀逸”、“寒山古寺”、“溪涧飞瀑”、“烟霞深处”等意象,表达出一种象有限而意无边的艺术效果。他画水墨也画青绿山水,其水墨画特征“草本敷荣,不待铅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风不待五色而萃。”

      他在辋川清源寺里作《辋川图》,共绘辋川二十景,画面群山环抱、古树参天、亭台楼榭、偶有舟楫过往,可谓幽静之至,却富有生机,给人精神上的陶冶和身心上的审美愉悦。朱景玄评其“山谷郁郁盘盘,云水飞动,意出尘外”。使人联想到其诗“高馆临澄陂,旷然荡心目。淡荡动云天,玲珑映墟曲”。

      其画《山阴图》画中意象简单明了:在平坦山丘上,几棵古槐稀落其间,两人对座相谈,一人隔溪独望前山风景,后倚几枝古松,清旷高远。树石用中锋,墨色平淡,重视转折顿笔,山石绿色渲染由淡到无,远处山林云烟飘渺。使人自然想起他的诗意:“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

      其画《江山雪霁图》,天高淡远,含万千气象于幽深静穆之中。画中绘雪山绵绵,重峦叠嶂,古树伫立于山间坡上,树梢、山顶覆盖着皑皑白雪,小径之中有行旅人迎寒冒雪经过,构成一幅山峦素裹,疏木多姿,溪水纯净的图景。雪原、屋舍、行人、孤舟等布局随意而不乱章法,意境深远宁谧,体现了其明心见性的修养,也为欣赏者创造了广袤的意象空间。

      历代文人雅士爱竹。竹有凌霜傲雪、经冬不凋,“虚心”、“正直”和“有节”等品格。王维画竹气韵生动,形神兼具,苏轼称其壁画雪竹“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画与诗的交融,在王维《竹里馆》这首诗里结合臻于完美:“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幽篁(幽深的竹林)、深林、明月,和前景中独坐、弹琴长歌的诗人自己,浑然一体,诗人听竹萧萧,感竹清韵,胸无尘滓。没有刻意寄寓,而意韵深长。


      王维在《山水诀》中写道:“或咫尺之图,写百千里之景。东西南北,宛而目前。春夏秋冬,生于笔下。”使人于有限画中获无限之境,感受无穷的言外之意、味外之旨。史载他作画不拘泥具体物象,画物不问四时,曾把芭蕉与寒梅画在一起于雪景中,“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宋代沈括谓之“此乃得心应手,意到便成,故造理入神,迥得天意”。其下笔有神,“气韵高清”的美学意境,同样成为一种典型的盛唐之音。

      他写了“北窗桃李下,闲坐但焚香”“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修炼使他“静则生慧”,体物精细,状写传神,以致达到了“眼空今无染,心空安可迷。”(《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集》)他在《偶然作六首》中写道:“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不能舍余习,偶被世人知。”他看到了自己宿世的因果,自己多世转生都是文人,而前世是个画家,以前多世的这些习惯没有改掉,这一世偶然的又被世人发现了。以坦然平和的态度表现出其对世事人生的感悟,不在乎世间的虚名,走返本归真之路。

      他明了人世间的一切都是有因缘关系的和善恶有报的道理,“多敦厉朋友奉佛修心之旨”(《旧唐书》),劝勉亲朋好友要信奉佛法,修持心性,慈悲心志,切不可执着名利,否则自招灾祸。其诗画的意境无不是其高尚而祥和心境的自然流露,自然能够打动人心,从其作品中人们可以看到其纯净的心态和向道的精神,追求天人合一、物我相融的境界,追求美好和光明。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苏公网安备 32108802010544号

        苏ICP备15027010号-1)  网站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