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联帝国衰亡史
- 发布时间:2020/8/21 阅读次数:1721 字体大小: 【小】 【中】【大】
壹
苏联及后面俄罗斯遭到的毁灭性重击,主要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精神上的,这件事由戈尔巴乔夫和雅科夫列夫主导完成,第二层次是物质上的,这件事由里根和叶利钦主导完成。
如果按时间顺序来看,戈尔巴乔夫、雅科夫列夫、里根三位主角负责正式摧毁苏联的第一幕,叶利钦作为单主角负责摧毁俄罗斯的第二幕。
现在我们拉开第一幕,有请三位男猪脚上场。
戈尔巴乔夫和雅科夫列夫这两位深受美国思想影响的人,先要动手从内部摧毁苏联的思想体系。
顺便说一句,他们也曾经同时尝试过从内部摧毁中国的思想体系,两者是同一种思路,但是对中国这一套并没有成功。
对全体苏联人的思想改造,从1985年到1990年,只花了六年就完成了。
1985年雅科夫列夫回国任宣传部长,12月,雅科夫列夫向戈尔巴乔夫提出建议,明确提出要在苏联搞“公开性民主化”,结束苏共的一党专制,在苏联实现多党制和三权分立的议会制。
戈尔巴乔夫表示同意。(雅科夫列夫1999年回忆录《一杯苦酒》第183页)
随后雅科夫列夫先撸倒苏联原先所有大报如《真理报》、《消息报》的主编,换上自己人,两人开始下重手调整整个苏联的意识形态。
动手的第一步,叫“重评历史”。
1987年,作为宣传部长的雅科夫列夫在公共场合宣称共产主义是乌托邦,并称十月革命是“少数暴徒发动的政变”、”“魔鬼之歌的序曲”,并说“列宁是接受德皇资助从内部瓦解沙皇统治的德国秘密代理人”。(我记得十年前,中国互联网上也有很多人这样说列宁)
其马仔阿法纳西耶夫拼命点头,又加了一句:“苏联的历史是靠使用武力和暴力写成的。”
7月,《消息报》及时献上文章,称“苏联过去的中小学历史教材,每一个字都充满了谎言。”
1988年初,戈尔巴乔夫清洗苏联中央委员,原先150名反对政治改革的的人以年龄过高为由在一次中央全会上清除出去,当时40%以上的中央委员是新人,几乎所有部长、中央机关的部门领导、各委员会负责人都遭替换、开除或调换岗位。
15个加盟共和国中央、最高苏维埃、部长会议的主要领导人更换了19人。(王正泉《苏联演变纪事》第12页)
1988年3月,民间有人在《苏维埃俄罗斯报》发表文章,说现在批评斯大林和苏联历史太过火了,已经到了不顾事实的地步,戈尔巴乔夫发了很大的火,连开了两天政治局会议,认为这是反革命分子的宣言,雅科夫列夫下令各大报纸猛烈抨击这一篇文章。
6月,苏共中央决定“根本改革政治体制”,改革重心由经济领域转向政治领域。
因为反对派大部分已经清除,现在没有人反对戈尔巴乔夫的决定。
这个月苏联教育主管部门迅速做出决定,取消当年中小学历史课考试,并要求全国所有学校的苏联历史课本在1989年全部销毁。到1989年12月,苏联教育委员会取消了大学和其他高等院校的所有马列主义课程。
1988年12月,苏联停止对西方电台的干扰,美国之音、自由欧洲、自由电台、BBC、德国之声、日本HNK、德意志电波电台等各种电台和电视台蜂涌而入苏联,苏联历史上的英雄比如卓娅、马特洛索夫都被批倒,并且向苏联人民讲述欧美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雅科夫列夫另拨款400万外汇卢布,进口了20种西方国家的报刊杂志供大家阅读。
1988年这几波冲击,使苏联原先的意识形态哗啦啦摧枯拉朽一样垮掉。在新的语境下,列宁成了德国人的走狗、斯大林是一个杀了3000万人的屠夫(斯大林确实有滥杀无辜,大清洗中被杀的有名有姓的人达到了78万人,没有姓名的具体人数未知,当然3000万这个数据肯定被夸大了)、共产主义是人类的幻象、苏联是一个充满了暴力历史的黑暗国家......
苏联击败过纳粹德国、创造过经济奇迹、送第一个人类上太空的种种成绩数年之间被全部抹除。
以雅科夫列夫领导的思想冲击,使很多苏共党员羞于见人,光1988年,苏共1900万党员里500万人退党。
军队的思想也产生了动摇,军人们不再相信苏共,入党人数1988年下降了21%,1989年下降了23%,不少军人主动退党,交出了自己的党员证。
因为失去了人心,苏共也在后期渐渐失去了对军队的掌控。
值得一提的是,苏联这一波思想冲击也影响到了中国,给中国1989年事件埋下了根源。
1990年,戈尔巴乔夫与雅科夫列夫手牵着手站在历史前,打开了意识形态的最后一扇大门。
戈尔巴乔夫以苏联总统的名义,批准了《新闻出版法》,宣布新闻自由。
这等于激活了私人媒体,谁有钱就可以办报纸和电视台,苏共掌握的报刊迅速缩减到仅占1.5%,到处是私人媒体的天下,几乎所有节目都站在了自由派一边,将社会主义抨击得一无是处。
苏联,以及后面俄罗斯的意识形态,从此再也回不去了。
伴随着意识形态的转变,苏联的政体也发生了剧变。
雅科夫列夫控制的媒体,先将所有反对戈尔巴乔夫的人起名叫“保守派”,将所有支持戈尔巴乔夫的人起名叫“民主改革派”,光听这名字,就感觉谁反对戈尔巴乔夫谁就不像好人,接着戈尔巴乔夫又把萨哈罗夫从流放六年的高尔基城请了回来。
萨哈罗夫这个人比较复杂,他是苏联氢弹之父,又是人权运动家,既能搞核武器,又能杠苏联中央,1975年诺贝尔和平奖还颁给了他(这个奖特别有意思),总之苏共中央对他又爱又恨,觉得他有能力又特别烦,只好将他流放了。
萨哈罗夫是老一辈里杠过苏共中央的人,威望很高,回到莫斯科后就成了民主改革派的老大,回来后他一直折腾苏联政改,积极推动苏联取消宪法第六条“苏共在苏联社会中的领导地位”。萨哈罗夫一直忙到1989年末,在第二次苏联代表大会上再次提议取消宪法第六条,两天后才心脏病发作去世。
萨哈罗夫加上戈尔巴乔夫、雅科夫列夫、谢瓦尔德纳泽等人提出政改的杀伤力颇大,在1988年6月,苏共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作为改革的最终目标,1989年春戈尔巴乔夫搞了第一次全民选举,结果原苏共党员纷纷败下阵来,波罗的海三国的分裂势力代表人物都被选上台,为苏联的解体埋下了伏笔,叶利钦也在莫斯科高票当选(一会聊你的事,乖,先不要闹)。
1989年11月26日,戈尔巴乔夫亲自撰文狂赞三权分立和议会民主,准备苏联政体全面西化,1990年3月11日,苏联人民代表大会收到戈尔巴乔夫再次修宪的请求,经过意识形态上一波又一波的冲击,此时人心思变,三天后,修宪终于成功。
苏联从此走向多党制。
1990年3月15日,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联总统。
此时距离苏联解体,只剩一年多时间。
就在戈尔巴乔夫和雅科夫列夫为了搞死苏联忙得满头大汗时,里根和他的幕僚也在外围慢慢收网。
他们在忙着给苏联的经济放血,让苏联力竭而死。
贰
在里根担任总统前,美国每任政府都会对美苏关系进行一次评估,以前的课题叫“美国会不会垮掉?”,到里根手头时,他决定搞死苏联,换了一个课题,叫“苏联会不会垮掉?”
1980年的美国政府从表面上看起来跟苏联的竞争处在下风,当时美国因为越战失败,元气大伤,而苏联在拉美与非洲抢占地盘,并且在1979年入侵阿富汗,对美国形成攻势,但里根政府对苏联的评估,可以简单总结为:
看起来很强大,其实经济不行。
就像我在上一篇《里根卷》讲到的,苏联表面上军力强大,但其领导的华约人口规模、经济数据、科技水平,其实一直远远不如美国领导的北约,苏联工业化的成长也是美国从二战前一手扶植起来的,有先发优势的美国就是苏联工业化的老师,整体上美国也一直是压着苏联打的,不过美国人作了一段时间,非要打越战,又好巧不巧碰上石油危机,吃亏之后美国人就清醒过来,决定认认真真搞苏联。
苏联的经济确实也存在着巨大的缺陷,认清苏联的劣势后,里根下定决心,从搞垮苏联的经济开始着手。
1981年,美国切断了向苏联出口高技术的途径,使苏联再也无法从美国或西欧国家获得技术,根据当年6月中情局局长凯西向里根汇报的资料,苏联军事工业所需技术的50%是从欧美获得的,1975年时,美国出售给苏联的产品中,高技术产品达到了32.7%,里根迅速要求巴统委员会所有成员收紧对苏联出口或转让高技术的控制,所有与苏联签订的价值超过一亿美元的合同,都要交委员会审批,以确保敏感技术不会流入苏联。
这个巴统委员会我们以前的文章也提到过,全名叫“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因为总部设在巴黎,所以简称巴统,就是西方发达17国抱团专门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个组织,谁在高科技领域有发展起来的趋势他们就打谁,中国火箭刚开始发展起来时,巴统也制裁过中国火箭,给我们小鞋穿,十分恶心,后来因为弄死了苏联,这个组织没什么存在意义了,于1994年解散。
巴统一看老大说话了,赶紧对苏联动手,仅一年时间,到1983年时,巴统成员国对苏联高技术产品出售降到了5.4%。1975年时,苏联购买国外高技术产品价值2.19亿美元,到1983年,苏联购买的高技术产品仅价值3900万美元。
到1986年,美国全力实施技术封锁,苏联就无法购买到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任何高新技术。
因为美国找到了那些对苏联经济至关重要的技术,以及通过抢先购买和对供应商施压,限制苏联获得技术投资研发新武器,致使苏联从经济到军事,都慢慢落后于美国。
事物的核心,还是因为苏联并没有大家想像中那么强大,苏联体系爆发很快,但科技上还是挺依赖师父美国以及美国的小伙伴们,只要切断了高科技供应,苏联就容易出问题。
后面大家常说的苏联工业系统体制僵硬什么的,都是技术得不到更新,产品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折射,是技术落后于时代的一种结果,根源还是在被封锁了科技。
我们中国1980-1990年代国企危机下岗潮,也是因为生产水平落后造成的,1996年中国彩电年产3000万台,每年只能卖掉2000万台,电冰箱、汽车也有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生产出来的东西卖不掉,就是因为东西太落后,生产技术设备老化,1990年中国的机床水平,只有国外1970年代的水平,生产出来的东西质量太差,老百姓不买你的产品。
中国90年代的下岗工人,本质上还是我们的工业系统落后于时代
我们很多工业体系还是继承苏联的,苏联的工业都撑不下去,我们自然也十分痛苦。
我们在大下岗时爆发过剧烈的社会冲突,什么企业高管贪墨、管理体制落后等等,这些都只是科技水平落后的结果,真正的原因还是生产力太落后了,只要生产力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这个国家就会爆发生存危机,底层人民就会为了一口热饭拿命去搏。
再说一遍,只有生产力是真实的。
苏联当时有一个著名的案例,就是因为没有先进的机床,苏联一直无法解决核潜艇噪音的问题,直到1983年,苏联以1740万美元秘密从东芝公司购买到4部五轴联动机床,才终于在1985年解决了核潜艇噪音问题。这件事直到1985年12月,东芝公司一名内部员工跟公司起了冲突,将这件事捅到巴统才被美国得知,日本首相赶紧向美国道歉,抓了东芝公司相关负责人,并在50家美国报纸上刊登悔罪广告,才消了美国的怒气。
叁
1970年代苏联在和美国的对抗中突然转守为攻,能在核武器、战略导弹数量上压过美国,并在非洲和南美到处搞事,其实就是苏联暴富,阔了的主要原因就是石油危机,油价飙涨,1973年世界油价从3美元/桶涨到12美元/桶,1978年时,苏联向西方出口石油只增加了5%,其外汇收入却增加了2.5倍,达到了140亿美元,一时苏联在全球买技术和粮食60%的收入来自于石油。
苏联是全球第一产油国,无端端坐在家里,没招谁没惹谁,天上突然掉钱下来,可欢喜坏了,加上西西伯利亚超级大油田开始发力,钱财滚滚而来,有了钱就搞军备,全球收小弟,搞得美国鸡犬不宁。
美国人从越南退回来以后,里根决定从源头打掉苏联嚣张气焰,因为苏联二分之一的外汇收入来自石油,要搞死苏联,就得先搞死苏联的石油财源。
打掉的第一条脉络,是西欧与苏联的石油贸易。
二战以后苏联和西欧各国本来关系紧张,谁也不理谁,1960年代中晚期开始缓和,进入1970年代,石油危机发生后,苏联抱着一大桶石油向西欧勾了勾手指,缺油的西欧各国就娇喘一声,扑入苏联怀抱,双方经贸关系升温,1970年双方贸易额仅47亿卢布,1982年达到377亿卢布。
里根端着一碗陈醋狠狠泼在了地上。
苏联在工业领域是一个严重的偏科生,他有先进的军事工业和尖端科技,但其他领域的工业技术极其落后,牙膏肥皂都要进口,冰箱洗衣机造出一堆人见人嫌的傻大粗,所谓的拉达汽车其实就是买了意大利淘汰的菲亚特生产线,改一改山寨出来的,他们石油机械设备与技术也需要西欧各国支持(没办法他们石油工业发展更早),里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阻止欧洲各国再向苏联输送石油机械设备和相关技术,使苏联部分藏在冻土的石油缺少技术无法开采,石油产量得到遏制。
1983年,美国副国务卿巴克利发现苏联向西欧国家低息贷款,用这些钱来建通向西欧的天然气管道,意图长期卖苏联的天然气给西欧,美国跟西欧国家说你们要贷款也可以,但必须将贷款利息提高10%,一下提高了苏联的财政负担。
苏联当时还建了一条从西伯利亚乌廉戈直达乌克兰西部乌日哥乌德的天然气管道,从德意志银行、日本进出口银行、法国银行贷的款,全长4500公里,但是管线设计十分复杂,阀门开关运转需要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软件(SCADA),这款软件只有美国人有,苏联只好派出克格勃去偷软件。
结果苏联这边一名53岁叫维特洛夫的苏联工程师叛变,将克格勃偷窃计划告诉了法国特工,1981年7月七国峰会时,法国总统密特朗在会场将这件事告知给了里根。
美国中情局决定将计就计,故意将有问题的软件卖给一家加拿大公司,引诱克格勃到这家加拿大公司偷取到了软件,结果造成1982年6月西伯利亚天然气管道大爆炸,破坏力相当于3000吨TNT炸药,使苏联的能源生意雪上加霜。
1985年,苏联才查到是维特洛夫叛变了苏联,以叛国罪将其枪决。
从维特洛夫事件也可以看出来,苏联高度依赖欧美的部分工业科技,当时苏联除了派克格勃偷取天然气软件,其实还在雷达、机械工具、半导体领域安排了250名特工去盗取技术,统称“T局”,后来都被中情局一锅端了。
苏联的工业发展偏科得让人头疼,石油和天然气技术需要到处偷师才能发展,一被美国掐脖子马上就被打回原形。
里根手里头的陈醋还没有泼完。
1985年,里根对苏联的石油收入发起了致命一击。
当年8月,里根派出中情局局长凯西前往沙特,以帮助沙特抗衡中东地区其他国家为条件,迫使沙特石油增产,从每天200万桶猛增到900万桶,以低价向市场抛售原油,导致石油价格一路暴跌,从1985年最高时的39美元/桶,直线掉到1986年4月1日的10美元/桶,油价竟跌了75%左右。
苏联当时开采成本在10美元/桶左右,加上从西伯利亚的运输费、仓储费,成本更高,而沙特开采成本极低,离港口又近,运输成本低,降低油价后,沙特通过增产,整体收入还增加了三分之一,而苏联则陷入血亏。
因为前期已经对苏联实行石油开采设备的禁运,苏联也没办法通过增产来增加收入,苏联依靠石油赚外汇的财源被生生掐断。
苏联当时外汇最大两笔收益,是石油和军火,苏联的军火主要是卖给伊拉克、伊朗、利比亚这些产油国,油价被狗大户打下来后,这些国家也遭到杀伤,没钱买苏联的军火,苏联的石油生意和军火生意同时遭到了重挫。
油价每下跌一桶,苏联就损失5-10亿美元,油价跌到10美元/桶后,苏联每年损失800亿美元。
苏联财政收入,从此天崩地裂。
这还没完,里根要将手里的陈醋泼到苏联脸上才肯罢休。
1985年9月,美国中情局刚刚搞定沙特,里根便联合日本、西德、法国、英国开始美元对本国货币大幅度地有序贬值。日元从1985年到1988年,对美元升值了111%。
美元贬值再次使苏联手中仅存的一点外汇损失了三分之一,加上石油上的损失,苏联手中可用来购买食物和工业物资的外汇越来越少。
里根手里的牌一张接一张地打出来。
1985年,里根还隆重推出了星球大战计划。
其实这个计划的原名叫“战略防御计划”,美国人民开涮它才叫“星球大战计划”,这个计划打算不仅使用常规弹头,还将激光束、粒子束等各种新技术武器部署在太空、高空、地图,形成一个多层次的防御系统。
美国人还装模作样画了张防御图。
戈尔巴乔夫竟然以为美国认真的,从1984到1986年连续三次见里根,都希望里根放弃星球大战计划,里根演技爆棚,第三次还故意掀桌子走人。
苏联人十分紧张,军费开支一直维持在一个很高的数据。
苏联对外公布的军费数据,1965-1969年占GDP的8.4%,1975年占GDP的9%,1980年代约占10%左右,但实际上,1989年6月苏联官方承认以前公布的数据都故意报低,1980年代苏联的军费开支约占GDP的20%!
而美国1980年代军费开支,仅占GDP的5%左右。
苏联在石油价格飙升时一时春风得意,1979年跑去入侵阿富汗,意图将势力延伸至印度洋,美国一看你主动往坑里跳的啊,等你很久了,哥们你也来尝尝老子当年越战的痛苦吧,赶紧和本地土豪沙特给阿富汗游击队送钱送武器,当时为了避免和苏联直接闹翻,美沙两国送给阿富汗游击队的居然是中国买来的军火,加上阿富汗地形特殊,苏联只能吃掉城市,吃不掉山里面的游击队,被本地彪猛的普什图人加上前赴后继的宗教狂热分子骚扰得烦不胜烦,硬生生将苏联计划中的闪电战拖成了十年消耗战。
美军正在处理阿富汗的中国65式82毫米无后座力炮弹
勃列日涅夫发起的战争,十年里造成阿富汗130多万人丧生,500万人沦为难民,苏联自己也先后派出150万官兵前去作战,共伤亡5万余人,耗资450亿卢布,造成国库进一步亏空。
阿富汗这笔烂账,一直交到戈尔巴乔夫手里,苏联实在撑不下去,财政窟窿太大,最终才决定撤兵。
里根对苏联的种种操作,纷纷打在了苏联的七寸上,也映证了里根一上台智囊团们对苏联的评估:
看起来很强大,其实经济不行。
苏联首先是自己作死去打阿富汗战争,接着在收入不断被里根挖坑,导致财源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军费开支还被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牵着鼻子猛增,这样畸形的财政状况,肯定会带来剧烈的社会问题。
于是,苏联的粮食危机来了。
肆
苏联是全球领土第一大国,就算这块地因为纬度高天气冷,粮食产量比不得美国的大平原丰饶,但也只要养活不到三亿人口,为什么就会发生粮食危机呢?
我们又要将斯大林从坟墓里拎出来谈话了,苏联的很多问题,跟斯大林“疯狂推进工业化”这件事有莫大关系。
我们前两章聊到过,斯大林为了搞工业化,在苏联弄剪刀差欺负农民,工业产品的价格远远高过农产品价格(比如收音机价格远高过山羊或者小麦的价格),农民们也不傻啊,宁肯囤着也不愿意将手里头的粮食贱卖出去,搞剪刀差的结果,是每年国内出售到市场上的粮食只有不到1000万吨,根本不够城里的工人们吃饱饭。
以斯大林的性格,这怎么能忍?老子要搞工业化,不能让工人们饿着搞,你们跟我唱对台戏是吧?你们都得给老子老老实实交粮!要不谁养活这么多工人和城市居民?从1928年起,全部给我搞集体农庄,所有生产资料公有化,保证粮食收得上来,一切保证工业化优先。不肯交粮的通通打成富农,给我流放到西伯利亚去。
集体农庄的本质并不是为了提高粮食产量,而是为了保证上交更多的粮食。
为了工业化,斯大林宁肯牺牲农民最基本的利益。
要搞集体农庄,就要将土地、工具、牲口全部公有化,农民们养牛养了四五年,眼看要充公,谁心理都会不平衡,宁肯杀了自己吃掉也不给集体农庄,因此从1928-1933年推集体农庄期间,苏联耕牛从3070万头下降到1960万头,羊从一亿只下降到5000万只,马从3350万匹下降到1660万匹。
还有些农民,宁肯敲坏自己家的农具,也不愿意交给集体农庄,去了农庄干活后,也拖拖拉拉不想劳动。
斯大林就一惯地简单粗暴,谁怠工就收拾谁,给老子拉去西伯利亚砍木头。
斯大林还给农业施以重税,采用拖拉机耕地的地方,农业税高达35%-45%,靠着一股狠劲压榨农民,暂时解决了工业化早期8500万城市人口的吃饭问题。
后来二战发生,苏联的拖拉机被打掉三分之二,2700万人伤亡,农业又花了好长时间才恢复到二战前水平。
斯大林1953年去世,经历过二战后的恢复期,粮食产量回到了沙俄1913年水平(注意下图,沙俄当时的领地包括波兰和芬兰,扣除波兰等地的产量,沙俄1913年实际产量为7650万吨),但这时候苏联人口是2亿人,远高于沙俄时的1.5亿,吃饭问题还是很严重。
斯大林给赫鲁晓夫留下一个工业大国,但留给他一个农业弱国,所以赫秃上台后只好推广玉米。
赫秃也不是傻子,他先是在乌克兰和自家农庄周围试种过玉米,确实获得了丰收,赫秃大为振奋,去美国参观时看到美国加斯特农场的玉米地口水都要流下来,觉得只要在苏联推广了玉米,就能养活更多牲畜,也就解决了苏联的农业问题。于是全国就在全苏联大力推广玉米种植,1955年一下子铺下1500万公顷。
赫秃也是急于立功,将问题想得太简单了。
玉米种植最后因为苏联各地气候差异太大,部分地区太过寒冷根本无法生长,再加上苏联官僚主义搞浮夸风,不仅没有增产,还因为占了大量农地,给苏联造成极大打击,1963年时苏联粮食产量比上年少了3300万吨,12月被迫向美国购买了1200万吨粮食救急。
赫秃从此多了一个外号,叫赫玉米。
但赫秃对苏联农业还是有一项大贡献,他主张扩大耕地面积,开垦荒地,使苏联的粮食总产量从1953年的8250万吨,提升到1962年的1.4亿吨。
苏联还是尽力发展农业,从1960年工业开始反哺农业,到1980年代,苏联粮食产量纸面上达到了2亿吨上下,但架不住人口增长的趋势,这时候苏联共有2.7亿人口,其中1.8亿住在城里,要喂饱苏联人民,一年需要2.5亿吨粮食。
也就是说,苏联的农业生产,一直跟不上工业的发展进程,特别是苏联这种基本放弃轻工业的经济结构,使农业基本盘更加痛苦。
中间看起来好像只差了5000万吨粮食,实际情况其实比这糟糕多了。
到1980年代,苏联卖石油换来的美元,有一半的钱是拿去买粮食。从1982年开始,每个家庭每天都要花两小时排队去买食物,据著名不要脸自媒体卢彦祖的《普京1999》记载,从东德回来还没发家的普京也得老老实实去排队,还只能买到一点可怜的发了芽的土豆。
我看叶利钦传记里,也记载着他当时家人排队去买一点黄油的记录,说明当时生活困顿到了全社会都快受不了的程度。
不过,1987年苏联粮食产量是2.1亿吨,就算有部分粮食拿去喂牲口换肉蛋奶了,也不应该搞得苏联人在吃饭问题上这么紧张吧?这好像不仅仅是缺5000万吨粮食该有的紧张,看起来是整个国家食物供应完全崩溃才有的景象。
恭喜你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个问题,没错,这是一个足以迷惑很多人的信息,我在翻阅其他资料时,才找到原因。
因为苏联农业产量的数据,通常都有问题。
苏联后期农业统计是每年收割前估算产量当成实际产量公布,但苏联因为基础设施及仓储技术落后,收割、运输、仓储三大环节会造成巨大损失,实际进仓粮食数量一般仅为实际数量的65%-70%。
也就是说,苏联对外报2.1亿吨粮食产量时,实际产量可能是1.36-1.47亿吨左右。
所以前面我说苏联的粮食产量,用了“纸面上”这三个字。
纸面上,苏联1980年代平时的农业数据,是看不出什么问题的,如果光看以下数据,会感觉苏联强大得超过了美国:
化肥:苏联2480万吨,美国2240万吨,苏联是美国的111%
纺织品:苏联71亿平米,美国40亿平米,苏联是美国的178%
联合收割机:苏联11.3万台,美国3.18万台 苏联是美国的355%
拖拉机:苏联55.7万台,美国27万台,苏联是美国206%
粮食产量:苏联18910万吨,美国26370万吨,苏联是美国的71.7%
肉制品产量:苏联1500万吨,美国2670万吨,苏联是美国的56.2%
奶制品产量:苏联9060万吨,美国5830万吨, 苏联是美国155.4%
捕鱼量:苏联920万吨, 美国350万吨,苏联是美国的262.9%
但其实平静的数据下,是苏联越来越严重的计划经济通病掩盖了部分问题,苏联的粮食问题到后面越来越严重,只能依靠进口粮食续命。
苏联的农业问题从他出生起就没有彻底解决过,农业跟不上工业增长的脚步,要靠石油换美元死撑。
而这时候,苏联石油换外汇的途径,又被里根的几碗陈醋给泼死了。
苏联已经没有外汇再去买粮食了,整个国家都在枯萎。
看着苏联一天天被自己放血至死,里根不由得发出了得意的笑声。
伍
我花了一节的篇幅单独介绍苏联的农业崩溃,是因为吃饭问题击穿了苏联人民对苏联政权的忍受力。
阿富汗问题、阶级特权问题、科技封锁问题、体制僵化问题都不足以让苏联人民彻底死心,毕竟苏联也迸发过巨大的能量,从一个半农业国,发展成一个让西欧瑟瑟发抖的强大帝国。
真正让苏联人民死心的,其实就是吃饭问题,饭都没得吃了,政权的合法性也就消失了。
里根对苏联发起总攻之年,是1985年。
可怜的戈尔巴乔夫刚好这年上位接手苏联,此时苏联败局已定。
他完全被美国的一套组合拳打得找不着北,1985年苏联预算赤字是139亿卢布,1990年上升到414亿卢布,1991年前9个月赤字达到890亿卢布。国家内债也从1985年的1420亿卢布,上升到1989年的3990亿卢布,1991年前9个月内债规模达到8900亿卢布。
戈尔巴乔夫心惊胆颤地看了看四周,感觉自己这么地虚弱无力。
他深深地怀疑自己国家的体制,决定对国家进行想像中的改良,召集雅科夫列夫来到自己身边,开始从意识形态到政治结构重建苏联。
在戈尔巴乔夫将苏联带向更黑暗的深渊之前,我想对这个即将崩溃的帝国做一点小小的总结。
苏联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加了嗜血BUFF的强国,但并没有我们想像中那么强大。
当时控制世界金融的,是美国;掌握顶尖生产科技的,还是美国。
苏联狂点武力值,不点经济值,使整个国家的发展一直不太健康,而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使苏联暴富,苏联经济飙涨,弥补了短板,一时错估了自己的实力,竟在全世界开始反攻美国。
这才激怒了里根,使出全力将苏联压制,这时候苏联但凡有一点清醒的认知,就要提早做好跟美国打持久战的准备。
不想苏联脆弱的经济体系一折而断,面对里根的狂攻,苏联的吃饭问题都解决不了,苏联精英们乱了阵脚,怀疑起了自己的合法性,决定将国家完全转向美国的体制,以为这样就能获得美国的怜悯,避免国家崩溃的命运。
不好意思,国家与国家之间,从来没有怜悯,只有生死对决。
不彻底肢解苏联,埋葬苏联,里根是不会收手的。
虽然美国的进攻十分强大,但其实以苏联自身实力,最多只应该是被击倒,而不应该是被击碎。
这么强大的帝国,被短短几年一击而碎,肯定还是内部出了问题。
我在反复思考这个问题很久以后,个人判断,问题还是出在勃列日涅夫这一代人身上。
其实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这些人,到底在黑海边有多少套别墅、有多少仆人、有多少财产都不是最重要的问题,重要的是,正是从勃列日涅夫开始,苏联内部变得僵化了,公职人员开始权贵化、固定化,权力不再流动,苏共高层变成死水一潭。
列宁当年搞内部食堂,是怕公职人员营养太差,斯大林分给高官特权,主要还是收买人心,重塑以他为核心的权力关系,而勃列日涅夫时代的高官们,是彻底背离了人民,形成了一个和人民针锋相对的不流动的特权阶层,他们可以二十年在岗位不变动,牢牢把持公权力,享受特殊待遇,离人民的心声越来越远。
1970年代的石油价格大涨,掩盖了勃列日涅夫的过错,使其积弊难返,在最后一位有可能拯救苏联命运的安德罗波夫去世后,苏联人自己也被现实打懵了。
里根内劲一吐,苏联魂飞魄散。
一个脱离了人民的政党,自然是必死无疑的。
在戈尔巴乔夫登上大位后,他就提拔了相识已久的维斯尔德洛夫斯克州第一书记叶利钦,原本他以为这位老同事,将和雅科夫列夫一样,和他一起改良苏联,以获得美国的垂怜。
不想等来了一位强劲的政治对手。
事实上,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领导的社会大潮,最后并没有改良苏联,而只是瓜分了苏联。
但此时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并不知道后面的历史将怎样书写他们,他们只是拎起了手中的锤子,将苏联的墙脚敲得当当作响。
一个巨大的帝国,即将轰然倒下。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