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走天下 > 详细内容
两个人的旅行(2)雨中的游览
发布时间:2020/10/19  阅读次数:3202  字体大小: 【】 【】【

购票前查阅了九江等地的天气,觉得问题不大。可是,当我们于9月17号早晨到达时,雨下得很大。决定打车到市区十里大楼,乘58路公交到莲花洞登山广场。等车时向当地人打听,这登山道不是景区的台阶路,而是户外登山的乱石路,雨中攀爬有一定的危险。于是改乘69路公交到海会镇(庐山东门),看看山下的景点。

58路到莲花洞登山广场,票价2元;69路到海会镇,票价5元。

10点左右到达海会镇,入住义海酒店,因为,去三叠泉的景交车就在酒店的后门,随时可乘坐。考虑到下雨的情况,我们先游览了白鹿洞书院。

一,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离海会镇有五公里左右,没有公交车可到达,我们是40元包车往返,直达书院大门。如果从九江乘大巴到白鹿洞书院,只能在路口下车,然后需要步行1.5公里才能到达景区。

看地图得知,白鹿洞书院位于五老峰东南方向。据记载,白鹿洞书院原建筑始建于公元940年。唐贞元年间,江州刺史李渤隐居这里读书,养一白鹿自娱,人称白鹿先生。

南唐朝廷在此设庐山国学,后书院历经沦桑,屡兴屡废。宋代理学家朱熹重建书院,并在此讲学,白鹿洞书院得以兴盛。元代末年,白鹿洞书院被毁于战火。明。清时,白鹿洞书院仍有多次维修,办学不断。

与想象中的不一样,书院的大门看起来象是一个侧门,而且只开一扇。显得有些小巧的双层飞檐式门楼,门额中间是“白鹿洞书院”白底黑字横额,字为明李梦阳所书。李梦阳是明代中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在文学史、书法史上都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书院座北朝南,一条宽阔的石道连接书院五进院落,组成一个完整的建筑群,从外表看,都是粉墙黛瓦,硬山式屋顶,山环水傍,清雅淡泊之间,静谧悠然,不愧为讲学读书、修身养性之地。

我们走过一个嵌着“先贤书院”石额匾的门,进入书院的第一个院落,宽敞的两进式庭院。

院中有丹桂亭,亭内一石碑,上刻“紫阳手植丹桂”。亭前两株高大的桂花树,传说是紫阳先生(即朱熹)亲手栽种。书院里种桂花树,包含着折桂的意思,是一种良好的祝愿。

朱子祠是为纪念朱熹而建立的,朱熹自画像石刻上方,悬康熙御赐“学达性天” 黑底金字横匾。来到白鹿洞书院一定要说一下朱熹。

朱熹(1130-1200),字元晦,江西婺源人,是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也是儒家伦理思想体系的完成者。按研究儒教的人排定的座次,孔子老大,孟子老二,朱子排第三。另外,朱熹也是个伟大的教育家,他除了完善理学的思想体系,更致力于把理学推广传播,传播思想首要方式就是办书院,聚徒讲学,因此,宋代的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都与朱熹鼎力复兴有关。

穿过相通的小门,到第二个院落,这里是书院的一个主要建筑,叫礼圣殿。礼圣殿又名大成殿,是祭祀孔子及其门徒和一些儒家先贤的地方。孔子像上方挂着康熙所书 “万世师表”黑底金字匾。

孔子像前方、殿中两侧有复圣颜子、述圣子思、宗圣曾子、亚圣孟子“四圣”线雕石像,殿旁两侧有十二贤线雕石像。殿内还看到“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据说是朱熹所书。

接着来到明伦堂,这里是当年白鹿洞书院授课的讲堂。外面悬挂的“鹿豕与游,物我相忘之地;泉峰交映,仁智独得之天”一幅对联。为何书院中的讲堂一般都命名为“明伦堂”?因为,教育的最高境界,或者说教育所要达到的核心目标,首先要懂得人伦、修好道德,再做其他事情。

明伦堂内,排排的课桌椅依然整齐地排放着,却不再有老师和学生,空气中弥漫着令人伤感的静寂。《白鹿洞教条》置于正中,十分醒目。白鹿洞能在宋代成为四大书院之首,大约就和下面朱熹所制订的《白鹿洞教条》有关了。


《白鹿洞教条》是朱熹对中国教育思想的重要概括,“也是中国儒家教育的一个宣言和纲领”。它包括五教、为学、修身、处事、接物几方面。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一部学规,影响了七百年的一部教育史。正是因为这部学规,这座庭院登上中国古代书院的第一把交椅,笑傲江湖。

绕到明伦堂屋后,有一拱形山洞,一石鹿竖耳昂首,凝视前方,似神灵一样照看着这座庭院。据介绍,石洞和石鹿是明代嘉靖年间修凿的。在它的上方,是思贤台,睹台思贤之意。

经过东西两碑廊,纵观这些碑刻,笔力纵横,矫若游龙。

经东石碑廊,到紫阳书院。这是书院的第四个院落,主要建筑是崇德祠。

崇德祠始建于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崇德祠当年是什么场所不大清楚,现在这里还不时举办一些活动,一些学者在这开讲座,传播国学。在古老的书院里听听国学,也是一种享受。

出紫阳书院,沿溪继续前行一会,到独对亭。据记载,明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江西提学副使邵宝为了纪念朱子,将接官亭(原名)改为独对亭,赞誉朱子的成就可与庐山的五老峰相对。现在的独对亭是个面积不大的石亭,六柱六面,六角飞翘,宝珠顶,看上去有些年头了。

独对亭下是深涧,涧内水甚浅,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石块,刻有涂着红色的字。远远看去,峭劲秀丽、自然流畅,非寻常人所书,比如“枕流”二字,据说就是朱熹所题。

再向东行,见一座古老石桥,叫枕流桥。桥名自然出自朱熹所题“枕流”。桥面、石栏和半圆形桥洞等,有许多损蚀,一看就久经沧桑。

过桥,路边石壁上也有一些石刻。其中一处,上刻“白鹿洞”三字,据说也是朱熹所书。继续走下去,路很远,加之下着雨,我们原路返回。

最后,我们来到白鹿洞书院现存最古老的建筑--棂星门。进棂星门,有一座叫状元桥的单孔小石桥,建在泮池之上。泮池又叫泮宫,是官学的标志。

文庙的大成殿前,都建有泮池。泮池上的桥一般叫泮桥,以前学子参加科考时要过泮桥去祭拜孔子,称做“入泮”。如今,这座小桥名叫状元桥,从状元桥上过就能读书好?愿信者就多走几趟吧!

过桥,是高悬“正学之门”横匾的礼圣门。过此门厅即是礼圣殿。礼圣门与礼圣殿一起,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

白鹿洞书院史展览。

历经千年历史风雨冲刷,书院作为一种教育体制已经宣告结束。而学者教书育人的精神和学子们孜孜不倦的用功古今一理,一直流传。白鹿洞书院在历史的进化中完成了自身功用,却留下亘古不变的授受学问、传道解惑的教育精神与理念。文化血脉的传承,在这寂寞中幻化,在口口相传中弘扬。白鹿洞书院在担当文化传承责任中,激励着一代一代的学人对文化知识的追求。 

二,三叠泉

18号早晨,雨依然在下,查了接下来的几天预报,都有雨。回去可不甘心啊,于是,改变路线,一路向北去青岛,然后登泰山。订好晚上7:23分的火车票,穿上雨衣,开始登三叠泉。

看三叠泉有两条路线:一是从庐山牯岭乘景交车到三叠泉景区,然后向下到庐山的半山腰,游览后再原路返回;二是从庐山山脚下的海会镇进入景区,向上攀爬游览。两种方式各有利弊,第一种可省门票,但很累;第二种需买60元门票,相对轻松一点。通过我两次去庐山的体会,最好是从山上的景区进入,一直往下,到海会镇的三叠泉景区出口,然后5元到市区。

从庐山东门海会镇上三叠泉,需乘坐景交车,十来分钟到景区。

这里是景交车的终点站,从这里开始到达三叠泉售票处大概有1公里山路,游览整个景区需2个多小时。

首先来到一个水库,据说是三叠泉漂流处的蓄水池,由于连日下雨,水很大,漂流项目已关闭。

不过,在这里可以下潭休憩玩水,拍照打卡。

到了景区入口,景色渐佳。远处,山体云雨朦胧,若隐若现;近处,山泉清澈见底,碧绿生烟。

景区售票处。庐山景区没有半价票,65周岁以上的老人免票。

上山途中有好几处这样的轿工点,价格可不菲哦。

第一个休息点,因为我们上山早,整个景区几乎没有游客。

几乎都是这样的石台阶,一路向上即可,没有什么难度。

石棚。

可以听到涛声的地方。

这叫“铁壁精舍”,传说古代炼丹的地方。

越往上景色越美,水流也越大。

途中有几座石拱桥。湍急的水流奔腾而下,在这里已不是听涛,而是涛声如雷。

站在石桥上,遥望前方,水天一色

烟雾缭绕中的山涧,朦朦胧胧,似梦似幻。

庐山的山势越往上越险峻,仿佛刀砍斧劈而成,山涧变的更加深幽。

瀑布下冲出的水潭碧绿幽深,不是很大,却看不到底。

终于到了三叠泉,雨越下越大,瀑布口被笼罩在一层厚厚的雾气中。

抬头仰望,瀑布伴着雨水从天空直落而下,砸在每一层石块上,然后又洒开更大的水柱奔涌下来。浪花飞溅到面对瀑布的崖壁上,又化成雪白的烟雾,在瀑布上空飘漾弥漫。

把镜头拉近,就会发现一叠垂直;二叠弯曲;三叠则最长最阔,有如洪流滚滚,浩浩荡荡,巨响如雷,最后似玉龙一般坠入潭中,激起千堆雪。


我们试着走近瀑布,感觉密集的水珠会狠很地打在脸上,似冰雹一样,片刻就会被淋成落汤鸡。来一趟不容易呀!我们站在商店的屋檐下,欣赏着气势磅礴“庐山第一奇观”。

下山雨渐止,只见山涧的石头形状各异,一路下泄的碧水,洗清散落在 身上的尘埃,还它们光亮地体魄。

接近出口处,偶然发现在远处的山岩边有一塑像和一石洞,可能是李白筑庐而憩的“李白草堂”,李白的著名诗篇:“庐山秀出南斗傍,山开九叠银屏张……”,就是在此筑庐归隐时而写的,只可惜谪仙未能溯溪而上,不然三叠泉肯定有李白更多绝佳诗篇!

三,铁佛寺

上午游览了三叠泉后,我们乘69路公交车返回市区,考虑到火车时间还早呢,可以去莲花洞看看。在十里大楼乘58路公交,半个多小时到达。


莲花洞文旅小镇是好汉坡登山的起点,这里有一个小小的广场,和一个登山标志牌。附近的主要景点有:莲花洞森林公园和铁佛寺。

这是一条古代登庐山的路,从古人一直到老蒋,都走这路上山,它见证了近现代中国众多名人与庐山的情缘,现在成了九江市民登山锻炼的好去处。

关于从好汉坡登庐山的细节,我将在后面的游记中介绍。


花10元寄存背包在村口的小店,我们去了铁佛寺。从广场到铁佛寺有2公里的盘山公路。

在铁佛寺旁,有一个名叫“智慧泉”的接水点,许多九江人开着私家车来免费接水,条件是要花10元洗车一次。

铁佛寺坐落在庐山莲花峰西麓,三面环山,向西豁然,远远看去,有点像稻城亚丁的冲古寺。

寺名为赵朴初手迹。

铁佛寺初创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铁佛寺虽历史久远,但一直处于“子庙、小庙”的境地。是近十年在妙乐法师主持下,而逐渐修复、发展起来的佛教丛林。难得的是山门前一块偌大的场坪,令寺院气度轩昂,有大开合之气。

更难得的是白龙泉穿寺而过,在气度中又有了精细的品味。

修复后的铁佛寺植被茂盛,泉水潺潺,空气清新,宛若一个公园。

四龙戏珠石雕很精致。

宏伟的斋堂。

占地200余亩的寺庙沿山势而建,殿堂楼阁,雕梁画栋,层层叠叠,气势非凡。暮鼓晨钟,雾霭缥缈。

现在的铁佛寺,已然成为了一个旅游的景点,可吃斋、静心的地方,虽没有东林寺那么名声在外,可也是九江市民心中的一个圣地,不辞途远,只为一口甘甜的泉水。

下山途中,经过“竹隐匡庐”民宿,仿古的门庭,开放的院落,绿地芳草,一切显得清新惬意。

主人热情邀请我们进屋小憩,还为我们拍照留念,使我们感觉到阴雨天中的一丝温暖。

傍晚时分到了九江站,下一站:青岛。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苏公网安备 32108802010544号

        苏ICP备15027010号-1)  网站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