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信息 > 详细内容
一部带给我们深思的印度电影
发布时间:2017/5/17  阅读次数:1386  字体大小: 【】 【】【
       近期,口碑与票房双丰收的《摔跤吧!爸爸》成为电影市场的焦点。电影中对于体育竞技场景惟妙惟肖的刻画,展现了印度电影的语言特点和技术水平。当然,对公众而言,更为直观的是其映射出的印度文化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摔跤吧!爸爸》是由尼特什·提瓦瑞执导、阿米尔·汗领衔主演的印度传记片。影片讲述了印度冠军摔跤手马哈维亚·辛格·珀尕将二个女儿训练成摔跤世界冠军的故事。但《摔跤吧!爸爸》是否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女性主义电影?影片中,生活在封闭山村里的两个小姑娘,被怀抱着世界冠军梦想的父亲严苛地训练为两名优秀的世界级摔跤选手。两个女孩借助对“摔跤”这一充满着男性荷尔蒙运动的介入,完成了对男性世界的入侵与挑衅,这样的对抗所取得的成功很容易被视为一种女性解放的意象。

  

       养育出儿女,通过体育竞技的渠道,为国家与族群争得荣誉,这在前些年,绝对是政治正确的事情。但通过上一届的里约奥运会,我们已经清晰感受到了国人对奥运、对金牌的态度转化,从追求成绩,转到享受比赛。拥有了这样的普遍心态,再去看《摔跤吧!爸爸》会多一些微妙的对比,也会得到一些电影之外的感受。其中比较有趣的一个感受,是一些网友提出的问题,《摔跤吧!爸爸》中阿米尔·汗对女儿的教育、以及对女儿前程的规划,究竟是父权还是父爱的体现?
       曾经是印度摔跤冠军的父亲,在为生活所迫放弃摔跤之后,希望儿子能够完成自己未实现的梦想,赢得世界级比赛金牌,但事与愿违,妻子一口气给他生了四个女儿。一个偶然的机会(女儿在打架中战胜了男孩),让父亲眼前一亮,有了类似“花木兰代父从军”的灵感,决定对其中两个女儿进行摔跤训练,帮助他实现夙愿——在现代家庭教育的语境之下,这位父亲很容易被冠以“自私”、“虚荣”的帽子,以自己的权力改变女儿的命运,逼迫女儿做她们不喜欢的事情(起码在一开始是这样),这会让一些父亲产生排斥感,觉得这位退伍前摔跤手、业余摔跤教练有问题。
       但从父爱的角度看,父亲对女儿从事摔跤事业的规划,的确也是爱的成分大于父权的成分。印度的女性地位不高,常被当作家庭附属品看待,尤其是童婚流行,一些女孩子在14岁就步入婚姻,开始了一眼就能望到尽头的生活。因此,摔跤老爸引导女儿进入体育竞技行业,彻底改变了她的命运走向,把女儿变成了一个拥有世界视角的现代女性。摔跤小舞台,社交大舞台,女儿所拥有的人生,在精彩程度方面要远远超过其他印度女性,这何尝不是父爱的伟大体现。认为女儿娇弱就应该呵护在温室里长大的观念,反而更像是一种祸害

  

《摔跤吧!爸爸》以阿米尔·汗所饰演的爸爸这个角色,充分把一个男人的父权与父爱都无保留地刻画了出来,父权中融合着父爱,父爱中又难脱离父权的基础,两者细密交融,很难区分开来看,更难对立起来谈。如果陷入一种矛盾感难以自拔,不妨以结果来评断过程,或者以影片带给你的直接观影感受再来揣摩电影的价值观是否成立。
我个人的观影感受是,《摔跤吧!爸爸》没有过于在意父权与父爱之间所谓的冲突,首先它是一部流畅的、令人愉悦的电影,以被欺负的男孩子视角讲述故事,这是好莱坞片常用的手段,保证了故事展开的客观与真实性。

  

然而,实际上,在这一对抗中,两个女孩的胜利却建立在其对于男性世界基本规则的遵循之上:放弃女孩原本被规定的生活方式和轨迹,转而开始摸爬滚打式的力量性训练(在女性与男性之间做简单的二选一的选择本身,恰是被当代女性主义诟病的性别压抑之一),以至于女孩的长发都成为其走向胜利之途的一种障碍:姐姐在留起头发之后竟会陷入首场不胜的魔咒。更为重要的是,在两个女孩向男性世界挑战的道路上,自始至终无法摆脱,甚至需要有意顺从的是男性统治的另一个核心权力象征:父亲的角色以及其特有的统治方式。
  事实上,如果两个女孩的生活轨迹被置换为两个男孩的成长历程,这一故事将具有同样的励志效果:其所要克服的疲劳、困倦、伤痛、失败带来的心理落差是完全一致的。将整个故事设定为两个女孩的成长历程,只是为整部电影增加了些许特别性,以及可能为其带来更多关注与荣誉的女性主义色彩。
  从电影发展史看,带有女性主义色彩的电影常常为票房和口碑预先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在今天的电影市场中沾染些许女性主义底色,无疑是聪明的选择。但需要注意的是,真正的女性主义电影总是包含着一种毫不妥协的社会批判向度,它表现为情节中规训与挑衅所构筑的张力关系的设定。这一向度或者如《罗拉快跑》一般,虽无剧烈的矛盾冲突,却挑衅着男性世界作为他者眼光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或者如《男孩不哭》一般,剥开一些人宽容的伪善,将其对于少数群体问题的歧视展露无遗。
  规训与挑衅近乎成为女性主义电影共有的基础脚本。其批判力度随着与之抵抗的对象的不断扩张而扩张着:最先或许是单纯的男女对立,随后则拓展为父权制的压抑,现在以性别问题为核心的对抗将少数群体、社会边缘人对整个社会体系的对抗都纳入女性主义话语体系当中。由此,女性主义电影的涵盖范围得以扩张。但不管怎样,规训所带来的压抑与挑衅总是其基本设定。因此,我们不要急于给任何一部以女性成长为主题的电影贴上一个女性主义电影的标签,这样可能给它带来更大的荣誉,但也可能为其带来更多的批评。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苏公网安备 32108802010544号

        苏ICP备15027010号-1)  网站入口